鼓励考研的意义何在?
内容摘要: 27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出台政策:今年起,学生每考取1个研究生或国家公务员,奖励学生所在学院1000元。简而言之,就业压力给了学生考研的借口,学校重奖考研者,却是在误导学生,潜移默化中,传输了社会对研究生偏爱的观念。 |
27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出台政策:今年起,学生每考取1个研究生或国家公务员,奖励学生所在学院1000元。然而此类重奖考研学生的现象在湖北民办高校中并不是少数,其中最高可拿两万奖励。(5月28日《长江日报》)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人才也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社会上却不断出现大学就业率低、大学生怒烧毕业证以及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生存,“蚁族”、“零帕族”等等相继出现,这似乎给了在校大学生发出一个讯号:就业难,生存更难,大学文凭不值钱。 理所当然地,考研成了大学生为前途打拼的一大选择,成为继高考以后的第二次被动学习。大学原本就是学术气息最浓厚的地方,也是真正培养人才,向市场输送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社会精英。考研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社会学术、科研领域造就更多更好的能手。然而,如果学生仅仅只是以学位证换取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学校只是以物质鼓励诱惑学生考研,以此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这大可不必。 在27日教育部公布的《二○○三年至二○○九年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综述》中透露我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国民的综合素质是否同样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们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质量有多高?看着这表面的数据固然令人欣喜,同样的道理,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鼓吹考研,但是究竟考研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社会是最好的试金石,有没有能力,不是靠文凭说话,而是用事实说话。好的文凭,只是一张具有优先权的门票,仅此而已。 简而言之,就业压力给了学生考研的借口,学校重奖考研者,却是在误导学生,潜移默化中,传输了社会对研究生偏爱的观念。学校片面的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对社会的搪塞和敷衍。长此以往,研究生的地位和含金量必将遭到贬低。在大学里过多的强调物质,催生出的是人才还是认财?这不利于我们社会的长远发展,这在实质上是与科教兴国战略背道而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