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事件的反思

|忧伤草2

1校园欺凌事件的反思

最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频被曝光,成为本该安静的校园的又一顽疾。之后教育部门网站挂出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有专家指出,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获胜者”,无论是看起来更“占上风”的欺人者还是处于劣势的被欺者,他们的心理和成长都会受到欺凌事件的伤害。国家层面的专项治理能否终结这种两败俱伤的悲剧?要治病就要找到病因。有专家指出,校园欺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缺乏法治教育、生命教育,此外,现在,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孩子都太宽容和纵容。

这些“诊断”都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决不能仅从教育上找原因。一项覆盖1.7万多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调查显示,36.3%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校里每月被欺负2-3次。由此可见,校园欺凌现象存在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其出现和存在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

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值得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反思,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决不能搞运动,专项治理之后还是要有长期治理,而长期治理的根本是既要教育学校中的未成年,同事还要治理成年人得世界。

 

2反思校园事件

校园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面临的普遍问题,校园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涉及立法、执法、校园管理、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复杂的问题。但我们有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力挺,有社会普遍的关注,有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响应,有认真履行职责的委员、代表的提案,我们有足够的决心校园难题,我们也必将有足够的智慧解决问题,不让巩汉林的童年梦魇再延续下去。

对于弱小而单纯的孩子,校园是童年的可怕梦魇。弗洛伊德童年阴影理论告诉我们,童年受过的创伤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中,这是以后性格缺陷或者不健康的根源。

我们都愿孩子远离,可是巩汉林的童年梦魇却未曾离校园远去。就在近日,一则甘肃嘉峪关市第二中学一名女生被打的视频再次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一年轻男子以散打的姿势殴打一女生,多名学生围观嬉笑、做鬼脸……“来来来,露个脸……”有的女生还去摆正被打女生的身子,让她正对镜头。被害者蜷缩在墙根,施暴者得意洋洋。好在,涉嫌犯罪者很快落网,但我们纠结依然。

从巩汉林的童年到现在,校园不是偶然事件。近年,手机拍录流行之后,更是频频成为社会问题,引爆舆论。据统计,仅20XX年前5个月,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恶性事件就达40件。四川乐至初中女生遭扒光拍照羞辱,福建南安两初中生3分钟狂扇小学生25个耳光,福建芗城北斗中学7女3男扒光一女生,20多个学生围观……施暴视频还被上传到互联网炫耀,更让这一起起事件成为刺进人们心房的尖刀。而在央视新闻联合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推出的《问吧》特别策划相关的微博下,“校园”“严惩校园”“校园立法”成了留言里频繁出现的字眼。解决校园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最想借媒体传达给庙堂之高的心声关切之一。

3月2日,针对恶性校园事件频发引起的恶劣社会影响,学生组织也自发行动起来,全国学联权益维护与自律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开信,呼吁严厉惩处并防范中学校园恶性事件,并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要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权益维护,重视广大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坚决打击中学校园恶性事件。全国学联的呼吁响应了学生与家长的呼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

全国学联的呼吁同时也点出了校园的严峻性,但斩断校园不能只限于呼吁。“”是纵议国是的大会,更是针对存在问题开出有强力和强效措施的大会,希望事关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成为“”的热议题,帮助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建议和提案成为党和国家强力推进的政策和措施。

 

3反思校园欺凌

家长是无能的——

施暴者和受虐者的的家长或因为他们自己就一身毛病,或因为他们忙于做官赚钱打拼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做人。

另一方面,中国人长期以来习惯于非战争、习惯于日常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习惯于把孩子们的江湖视为无伤大雅、习惯于认为学校会自动主持公道。

除非孩子有明显的伤病,一般情况下,中等及以下烈度的伤害都会不了了之。愿意在孩子问题上较真的家长,往往被标定为“难缠”。

学校是无能的——

不能预防此类恶性事件发生本身就是无能。发生了之后,学校其实很难做出公平的裁决,这里头情况是复杂的,学校往往看碟子下菜,处理结果取决于双方父母的成色而非事件本身的性质。双方都非富即贵,一方非富即贵而一方不是省油的灯,一方非富即贵而一方是老实巴交的顺民,双方都非善茬或双方都是驯良草根,依据不同的标签组合,最后会有不同的结果,一句话:最后还是拼爹。

法律是无能的——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防止校园、校园侵害、校园欺凌的法律,我上初中时就在困扰学生的问题,到今天不但没解决,还变得更加可怕,除了失败,没有别的词儿可归纳。

中国学生在美国虐待同学,结果是毫无歧义的牢狱之灾,这种刚性其实不难学来,哪怕未必把牢底坐穿。

有欺凌记录而再犯的学生,不但要影响升学,而且要连累父母升迁、求职和做生意,这种连坐可不可以尝试?

学校里都有保安,但在我看来,他们中很多人的素质,乃至他们那种吊儿郎当、邋遢懒散、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形象本身,都适足以造成负面榜样。

社会是无能的——

我们从来没有揪住一次严重的校园侵害追踪到底,媒体和公众都在恶性事件上喜新厌旧,一个网红走光或一个明星堕胎,就足以把社会吸引力从下一代的安危上转走。

往深里说,我们这个国家在可有可无的排场上花大价钱时非常果断,但在孩子们身上投入时就抠抠索索。而在我看来,如果真心想解决,没有搞不定的。

如果学校足够多,老师足够多,分摊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校园监护人足够优秀尽职,校园欺凌概率就相应地降低很多,而这个需要货真价实地投入,软硬件都是。

多盖一所学校,就少盖一所监狱,花钱买防暴车和花钱改良教育,哪个更经济?

意识是无能的——

中国老百姓,没事还像个人样子,一旦出了事,求告无门,形格势禁,所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都像个屁一样消散无踪,所有人民公仆的脸都像是阎王爷,和恶势力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苦果自吞。久而久之,都学会了忍气吞声。

你在那些挨打不还手的孩子身上,能看到长期压抑的国民性。古代《水浒传》是禁书,因为宣扬了抵抗意识;当代法网森严,也是禁止屁民自我寻求正义。其结果,就是大家连路过一辆豪车,都要赶紧夹起尾巴,生恐哪根硬毛给人家刮蹭了油漆。

所以你看到中国越是好人越老实,越是恶人越嚣张,发展到最后,老太太连玩具汽车都敢碰瓷。

校园欺凌视频会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的撕裂。在我们看不见的那个层级或者角落里,存在着两张中国人的面孔:

赳赳的、流氓的、强横的、诡诈的、无赖的,像是《阿Q正传》里的赵老太爷、柿油党、法官和刽子手。

惴惴的、小心的、柔弱的、木讷的、呆板的,像是同一部小说里的阿Q、小尼姑、吴妈和刑场上的看客。

 

    2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