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来沪返沪人员最新规定一览
上海来沪返沪人员众多,上海又是国际性大都市,那么上海来沪返沪人员最新规定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海来沪返沪人员最新规定一览,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上海来沪返沪人员最新规定
10月10日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大数据中心主任邵军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输入,按照市防控办有关要求,自即日起,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需实行“三天三检”,且24小时内必须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未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者,其“随申码”将被赋黄码。
后续将根据疫情形势,市防控办将动态调整相关防控要求。
来沪返沪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有7天内疫情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要配合属地防控部门按照区域高中低风险等级进行管控,并实行相应频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对7日内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对7日内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对7日内有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做好健康监测。
二是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宣布实施临时性静态管理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实行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
三是对疫情发展迅速、与我市往来密切、或当地疫情外溢至我市的重点关注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实施相应管控措施,实行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
四是对国内涉疫区域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五是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前应通过随申办“来沪返沪人员服务”小程序准确详细填报相关信息;抵沪时按照有关规定配合做好“落地检”;抵沪后24小时内就近进行核酸检测。
六是所有来沪返沪人员抵沪后开展7天的自主健康监测,其间每天早晚两次自测体温,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活动,外出规范佩戴口罩。
七是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有外省市的旅居史。
澳门来沪返沪人员规定
自2022年8月8日起,对有澳门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不再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相关人员实行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抵沪后7天内不聚集、不聚会、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有澳门旅居史的来沪返沪人员,应在抵沪后尽快且12小时之内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
后续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澳门来沪返沪人员相关防控措施。
注:以上政策来源于2022年9月2日上海发布,8月8日上海发布。
出行防疫事项
坚持非必要不远行
支持配合防疫措施
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疫情权威信息、国内疫情动态和各地疫情风险等级变化,不信谣、不传谣,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支持配合防控措施。
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疫情地区。确需外出的,出行前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及防控信息,备足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
乘坐公交车、地铁、出租车时:
加强个人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配合扫码测温、查验核酸证明等措施,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乘坐公交车、地铁时,注意分散就座,尽量减少用手触摸座椅、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设施,如有触摸,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及时进行手卫生消毒。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可打开车窗,保持空气流通。
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时,乘客尽量在后排落座,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减少车内攀谈。司机也要在车内备好口罩、免洗洗手液、垃圾袋等常用防护清洁用品。
上下班途中:
尽量错峰出行
平时上下班,尽量错峰出行,首选步行、骑行或自驾出行。如果天气允许,建议自驾过程中打开车窗通风,或是打开车内空调的“通风”或“空气循环”功能。
车内应配备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等个人防护及消毒用品。
使用共享单车前,可用酒精湿巾对车座、车把手等接触部位进行擦拭消毒。
乘坐飞机、高铁时:
全程佩戴口罩
出发前,应关注和遵守出发地、中转地、目的地防疫要求,并尽量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
全程佩戴好口罩,配合验码测温等防疫措施。排队进站时、检票时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有序排队。
建议不在飞机、高铁上饮食,如旅途较长,需脱口罩就餐,建议与周边的旅客错开就餐。注意手卫生,及时用流动清水、洗手液清洁双手。尽量少触碰厕所门把手等公共设施。
自驾进入服务区时:
保持一米距离
自驾人员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时,全程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如果途中出现涉疫风险,应听从当地安排,就地配合落实防疫措施。
自驾途中,在服务区或餐厅就餐时,请保持一米社交距离,避免面对面就餐。
抵达目的地后:
主动及时报备,配合“落地检”
异地流动人员抵达目的地后,应主动向当地报备行程不得隐瞒,主动接受当地“落地检”,按规定次数完成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做到“四个不得”:不得组织或参加线下会议、线下教学、授课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得进入歌舞厅、浴室、电影院、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得参加聚餐、婚礼等社会面聚集性活动;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出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与其他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