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哪些新变化
从昨天(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哪些新变化,希望大家喜欢!
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哪些新变化
根据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特点、流行特征及新药研发进展,第十版诊疗方案重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也包括有症状的轻、中、重和危重等类型。
二是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从原来的60岁及以上调整为65岁及以上,强调65岁及以上没有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人群是重点关注人群。从目前国内外数据来看,疫苗接种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或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老年人、有基础病的高风险人群要继续加强疫苗接种。
在重症高风险人群中,除了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肿瘤患者等,又增加了持续透析人群,这类人群在疫情高峰期也是容易导致重症和死亡风险的人群。
三是不再判定“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就是临床上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没有病原学证据,但现在病原学证据已经扩充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者抗原检测阳性都可以作为诊断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
针对老年人等有重症高风险人群明确诊断阳性以后,要及时向社区报备,给予早期干预,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进行随访等,做到“关口前移”。
四是调整“出院标准”,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
五是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更关注低龄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儿童,要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比如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拒奶等重症倾向的要及时救治。
六是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第十版诊疗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版诊疗方案结合了近三年来,中医药进行边救治、边研究、边总结,形成了较完善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案。
其中,奥密克戎轻型感染者“邪毒疏表”表现明显,如浑身疼、乏力,针对这些症候特点,第十版诊疗方案给出了较明确的治疗方向和方法,更多体现在恢复期的治疗,如患者在恢复期出现明显咳嗽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即宣肺、止咳、化痰,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参考。
在重症和危重症救治中,坚持中西医协同救治,如出现严重高热时,西医和中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危重症病人出现严重腹胀时,中医称“阳明病”,及时给患者用上通腹泻办法;当患者出现循环衰竭时,西医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等的同时,中医用益气扶正固脱办法,进行中西医协同救治。
新冠潜伏期一般是几天
根据权威的相关报道和统计,新冠患者潜伏期为1-14天,多数为3-7天。有相关回顾性研究指出新冠的潜伏期中位数是3天,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24天,但24天只是个例报道,故一般隔离观察14天即可。潜伏期具体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因机体自身的抗病毒能力、感染者本身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感染病毒的数量及毒性等而定。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尤其是在发病后5天内它的传染性很强。
多数新冠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初起即表现为嗅觉、味觉减退,此外还可伴见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表现。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多在发病后一周即可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更有甚者可更快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难以纠正的代酸、脓毒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多脏衰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