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披露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是多少

|和杰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较去年更为乐观,随着情况的好转而不同,31省份披露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是多少?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31省份披露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是多少,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31省份披露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是多少

31省份披露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具体是多少?

1月15日,随着北京、江苏、吉林、甘肃、青海的2023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书”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至此,全国31省(区、市,不含港澳台)2023年GDP增长目标全部出炉,与此同时,24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实际增速情况,23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总量。从2023年GDP增速目标看,31省份的数值范围在4%至9.5%,其中,最高的是海南省(9.5%左右),最低的是4%左右,其他省份该数值多集中在5%至6.5%,以“6%”居多,有12个省份设置在6%或以上、左右。

较上年的GDP目标,31个省市中,河南省、天津市、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等21个省份调低了预期增速,幅度为0.5个至1个百分点;吉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6个省份维持不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等4个省份上调了预期增速,幅度为0.5个至1个百分点,新疆上调幅度最大,为1个百分点。

24个公布2022年GDP实际增速情况的省份均实现正增长,除北京市、海南省只指出“正增长”的趋势外,其余22个省市公布了具体数值,范围在2%至5%,其中最高为江西省(预计5%)、宁夏回族自治区(预计5%左右),最低为重庆市、贵州省、广东省,均预计为2%左右。此外,22个省份实际增速均未能达到2022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

23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总量,其中,广东连续34年稳坐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成为国内首个GDP超12万亿元GDP大省,不过,2022年江苏“紧随其后”,GDP预计也迈上12万亿元台阶。山东、浙江分列“8万亿”、“7万亿”阶梯,河南预计首破“6万亿”。此外,“5万亿”梯队上,除已有的四川外,加入了福建、湖北,湖南则预计近5万亿元。

超20省份的2022年“答卷”:中西部增速靠前,“5万亿”梯队竞争激烈

澎湃新闻统计,目前已分别有24个、23个省份公布2022年GDP实际增速、总量情况。

24个公布2022年GDP实际增速情况的省份,均实现正增长,除北京市、海南省只指出“正增长”的趋势外,其余22个省市公布了具体数值,范围在2%至5%,包括江西省(5%)、宁夏回族自治区(5%左右)、湖北省(4.7%左右)、湖南省(4.5%以上)、陕西省(4.5%)、山西省(4.5%)、甘肃省(4.2%)、内蒙古自治区(4%以上)、山东省(4%左右)、云南省(4%左右)、河北省(3.8%左右)、安徽省(3.5%左右)、河南(3.5%)、浙江省(3%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3%左右)、西藏自治区(3%左右)、青海省(2.5%左右)、辽宁省(2.3%左右)、重庆市(2%左右)、贵州省(2%左右)、广东省(2%左右)。

可以看到,已公布的数据中,2022年GDP实际增速4.5%以上的6个省份均为中西部省份。增速最高的江西、宁夏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据政府工作报告,江西近年GDP突破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13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33%左右、居全国前列,进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此外,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去年底召开的宁夏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透露,2022年前三季度,宁夏农业增加值增长5.3%,居全国第1位。1-11月份,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居全国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居全国第3位;进出口总额增长39.5%,居全国第4位。

在能源需求扩大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山西、内蒙古、宁夏三个能源大省GDP增速均进入24个省份中的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与2022年的目标增速相比,24个省份的实际增速都未及预期。

去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冲击的局面,外界普遍认为增长不及预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预测,我国2022全年GDP增长将达到3.3%,低于年初定下的5.5%左右的增长目标。

此外,23个公布2022年GDP总量情况的省份中,东部省份依然领先,广东最高(预计12.8万亿元),连续34年稳坐全国第一,2021年,成为国内首个GDP超12万亿元GDP大省,不过,2022年江苏“紧随其后”,GDP预计也突破12万亿元。山东(预计8.7万亿元)、浙江分列“8万亿”、“7万亿”阶梯。中西部省份中,河南预计首破“6万亿”,四川预计超过5.6万亿元。

“5万亿”梯队上,除已有的四川外,新加入了福建、湖北,均预计突破5万亿元,湖南则预计近5万亿元,“5万亿俱乐部”可谓竞争激烈。

此外,两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北京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

2023年的增长预期:“6%”居多,最高9.5%,21省下调目标

从31省份的2023年GDP增长预期看,目标值范围跨度较大,从4%至9.5%,最高的是海南省(9.5%左右),最低的是4%左右,其他省份该数值多集中在5%至6.5%,其中,“6%”居多,有12个省份(山西、福建、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河北、重庆、黑龙江、贵州、四川、吉林)设置在6%或以上、左右。目标增速6%以上的有8个省份,其中,海南、西藏自治区(8%左右)较高,江西、新疆都在7%左右,宁夏、湖南、湖北、安徽均为6.5%左右。

陕西、广西的GDP目标增速为5.5%左右,上海为5.5%以上,此外,山东、浙江、青海、广东、江苏、辽宁目标增速为5%以上或左右。北京(4.5%以上)、天津两地目标增速低于5%,记者注意到,天津今年4%左右的目标增速是近五年来最低。

近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指出,2023年引导性增长目标可设6%或者6%以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近期也表示,5%是2023年GDP增长的一个底线。

与去年实际增速和目标增速相比,24个已公布去年GDP实际增速的省份,其今年目标增速都高于去年实际增速。但与去年目标增速相比,有21个省份调低了目标增速,幅度为0.5个至1个百分点,其中,15个省份(陕西、山东、青海、广东、江苏、辽宁、山西、福建、宁夏、湖北、甘肃、河北、安徽、四川、北京)下调0.5个百分点,浙江、广西、天津、云南、河南、贵州等6个省份下调1个百分点;江西、内蒙古、湖南、西藏、上海、吉林等6个省市基本维持不变;新疆、海南、重庆、黑龙江等4个省份上调了预期增速,幅度为0.5个至1个百分点,新疆上调幅度最大,为1个百分点,其余3省份为0.5个百分点。

此外,梳理各地公开的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发现,投资、消费成为关键词,这也与中央经济工作提出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等要求相一致。上海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河北强调,着力提振居民消费。制定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大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帮扶力度。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23年经济复苏将呈现出“内需表现强、外需相对弱”的格局:一方面,外需不容乐观,稳外贸压力可能会陡然上升,另一方面,内需在2023年的表现值得期待。

有关扩内需应该着重扩投资还是扩消费,徐奇渊表示,2023年需要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经济重启修复的初期,也是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关键时期,相关政策在时间上要前置、在力度上要给足,要把市场信心的‘第一把火’尽快点燃起来,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经济大省怎么样、怎么做?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六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勇挑大梁”的六省在2022年的表现和2023年的布局受人关注。从前述数据看,2022年实际GDP增速方面,除江苏、四川未公布具体数值外,山东目前预计增速最高,广东则最低;2023年目标增速方面,除河南、四川定在6%或左右外,其余四省目标都在5%左右或以上。

除增速相对高以外,山东的经济总量也在2021年突破8万亿元,针对山东近年来的成绩,山东省长周乃翔在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五年来,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坚决”,加快培育“十强”优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全省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广东经济增速趋缓的背后不能忽视外贸增速下滑对这一外贸大省的影响。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起,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增速除2021年达到16.7%外,2019年、2020年均为负增长。

业内认为,2023年外需不振的形势依然严峻。在此背景下,广东在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制造业当家”,强调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提出的措施包括,将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不过,从总量看,广东依然稳坐全国首位,2021年成为国内首个GDP超12万亿元GDP大省,2023年广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总量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5%。

对于2023年5%的目标增速,南方日报文章《“5%以上”是“跳起来够得着”的增长目标》中指出,相比去年2%左右的经济增速,今年5%以上的预期目标似乎有点高,但相比新时代十年7%以上的年均增速,并不高。同时,对照广东“十四五”经济增长目标,今年增长5%以上才能为后面的工作赢得主动,确保完成“十四五”年均增长5%左右的目标;对照“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也需要以广东经济之“进”更好支撑全国经济之“稳”。可以说,5%以上的目标是有条件、有基础、也有必要的,是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

广东之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2022年GDP预计也将迈入12万亿元,2023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全省GDP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5%左右。其制造业表现更是亮眼,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以上,均居全国第一;五年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累计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74家。

浙江在过去5年,经济总量迈过6万亿元、7万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8%,针对今年5%的增长目标,浙江日报发文表示,这一增速,综合考虑到多方面因素,首先,要看清当下发展形势,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并非一劳永逸,在预期人流物流商流更加畅通的同时,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其次,疫情3年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最后,要对标国际发展大势,从海外的经验来看,逐渐走出疫情、消费环境逐渐改善的大方向是确定的,但受疫情反弹和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的影响,短期消费仍然承压。

针对此,浙江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将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同时,还提出把激活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浙江还强调,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河南、四川的目标增速高于其他经济大省,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提出GDP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综合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并与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衔接,是一个为完成中长期目标奠定基础的增速。

一些经济大省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应了舆论关切的具体问题。如,河南指出,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做好中原银行改革重组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完成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组建。抓好4家村镇银行后续风险处置,分类推进其他村镇银行改革重组。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2年经济数据前瞻

202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将于1月17日发布。根据目前已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中国GDP同比增长3%,但四季度受外需下行等影响,经济数据或将回落。

近期,多家机构公布了对2022年全年GDP的预测值。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综合来看,机构对2022年GDP增速预测值在2.5%至3%之间,平均值在2.7%。

日前,经国家统计局对2021年GDP数据的最终核实,2021年,GDP现价总量为114.9万亿元。按照2.5%以上增速的预期值和2%左右的通货膨胀,2022全年GDP突破120万亿元已基本无悬念。

机构普遍预测2.5%以上

受到年底疫情影响,四季度经济数据或较难达到预期。2022年12月制造业与服务业PMI分别下降至47%和41.6%,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

需求端方面,2022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较上期回落5.4个百分点;1-11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也较1-10月下降0.5个百分点;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出现回落,其中出口方面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四季度我国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外需下行和疫情反复对经济造成了较大负面冲击。分产业看,预计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房地产、商务租赁等第三产业均可能出现负增长;工业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温和增长,保持一定韧性;金融业、信息软件服务业、建筑业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GDP增速。”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温彬团队预计,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2.0%,全年同比增长2.7%。

2.7%的增长也是大多数机构的预测值。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2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8%,较上个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2022年全年GDP同比增长2.7%。

该中心的报告指出,第四季度国内疫情对宏观经济的扰动加剧,国内需求仍旧偏弱,供需两端压力犹在,但各项稳经济政策举措逐步落实,后续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疫情防控新政策助力社会复工复产,经济基本面仍将呈现缓慢复苏趋势。

西部证券在近期,将2022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从3%下调至2.8%。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的预测值则较低,预计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为1.3%,全年实现2.3%左右的GDP增速。

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认为,短期内的疫情反弹会对经济修复造成一定压制,但随着疫情高峰顺利渡过以及地产政策的渐次放松,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综合各机构预测值来看,结合2021年全国GDP总量114.9万亿元的最终核实数据和通货膨胀率,2022年全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已基本没有悬念。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在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亦表示,2022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的表现,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

二季度出口有望反弹

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贡献率达到65.4%,消费是当年稳经济的利器。2022全年,消费市场持续承压,但必需类商品及汽车销售的销售情况依旧良好。

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受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线下餐饮、购物、出行等消费需求减少影响,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5.9%。预计12月社零总额增速会小幅回升,但依旧保持负增长。

信达证券认为,2022年四个季度中,社零当季增速呈现出“高低高低”的特征,一季度和三季度恢复势头较好,二季度和四季度受疫情影响形成两个低谷,2022年全年社零可能接近零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销售大幅回升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领域的一抹亮色,持续贡献正增长。2022年9月份,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同期全国社零总额11.7个百分点。1-11月,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3%,占社零总额的10.2%。

扩大内需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之一,恢复和扩大消费将被摆在优先位置,预计汽车仍将是2023年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

同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是去年稳增长的主角。华创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预测,2022全年固投增速为5.1%。其中,基建增速为11.8%,制造业投资增速为9.0%。

去年以来,在各类稳增长政策工具发力显效下,基建增速持续回升并成为提振内需的主要动力。但年底受天气及疫情原因,预计基建投资增速会有所放缓,温彬团队预计12月基建投资增速持平于8.9%,制造业投资预计由9.3%回落至9.0%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同比下降8.0%,四季度依旧处于低位。居民预期尚未明显改善,叠加疫情影响加剧,房地产交易量仍然偏弱。

展望今年,扩大有效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重点。

近期,已有多地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并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将延续高增长态势。前期大量新开工项目的持续推进将为基建投资提供项目保障。一季度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也较为充足,除了2023年新增专项债资金,去年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还将继续发挥对信贷等配套资金的撬动作用。”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贸易方面,对比20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规模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出口对整体经济的拉动较为有限。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

虽然从全年整体数据来看增长尚平稳,但具体到各个月份,从8月开始,出口增速持续下降。2022年8月-12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1%、5.7%、-0.3%、-8.7%、-0.5%。其中,8月开始出口的超预期大降,主要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强、外部需求显著下滑、去年同期高基数、年底国内供应链受阻等多重因素导致。

“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外需也会继续回落,出口还将呈现整体回落的态势。但鉴于2023年全球货币政策前紧后缓的可能性,外需在中后期或将有所回弹。结合2022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预计2023年出口增速可能前低后高,年初数据会较低,二季度有望反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gdp是什么意思?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最终使用。从价值创造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成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项收入之和;从最终使用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33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