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
“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职业!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
11月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营销员、车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保洁员位列排行前五。
报告显示,与二季度相比,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技术工种岗位缺工较为突出。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职业新进排行,车工、焊工位列排行前十,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汽车生产线操作工等缺工程度较二季度有所增加。
此外,随着旺季的到来,物流及运输行业缺工程度有所增加,邮政营业员、道路客运服务员新进排行,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装卸搬运工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据介绍,本期数据来源于全国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填报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数据。
年轻人为什么不去工厂?
最近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厂区参访,偶尔在接待大厅看到一则内部招聘的启事,大致内容有:公司新设生产部门,希望有本厂员工报名参加;本厂员工介绍一名工人来的,可获得奖金1000元;动员离职员工回来上班,照样欢迎,也有奖励。
一起围观的几个公司老总感慨地说,现在工人不好找啊。类似的内招启事,去年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厂区也见过,可见是个普遍问题。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奉劝年轻人不要进工厂工作,其理由是:
1、在工厂上班,很难有自己的时间了;
2、时间长了脑子容易钝化;
3、工厂上班会影响身体健康;
4、工厂上班久了,容易被社会淘汰。
这四条理由,还真不好反驳。
目前的就业形势就是这样的错位:一方面,工厂需要大量年轻有活力有文化的青工,却不容易招到人;另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宁愿到偏僻孤城去争夺“编制”做“白领”,也不愿意去工厂工作。
指责青年好高骛远,教导青年脚踏实地,都没有用。如果仔细分析上述所列劝告青年不要进工厂的四点理由,可以发现,它们实际上隐隐指向一个理由:工厂和工业园区普遍离市区太远。
01
从经济地理规划角度来说,工业园区远离市区,有说不尽的好处,举其大者有:
其一,征地拆迁成本低,工业地价低,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其二,工厂集中连片,便于通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共管,也可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其三,容易在区域内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既有利于地方经济,也有利于企业;
其四,对有可能产生三废排放的企业来说,可以降低工厂与周边居民的冲突。
但是,这些对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的利益,却并不能给一个青年工人带来直接的好处。
图/图虫创意
一个青年工人大概不会去思考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的问题,那是老板和地方政府的本分,有没有产业链配套,与他何干呢?如果与周边居民发生冲突,工厂青年也不会置身事中。
当然,如果单纯从劳动力供求关系来讲,当工作岗位异常稀缺,工人没有选择余地的时候,你把工厂建在深山老林,建在沙漠里,也会有人蜂拥而至,但是,当一个人有选择余地,谁都会挑三拣四,这是人之常情。
02
工作岗位在什么时候供不应求?在工业化早中期,在中国大陆,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的最初十来年。对应的青年工人,就是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和部分八零后。
那时候的工厂门前,求职的工人排起长队,呼啦一声,就可以拉起一支工人队伍,蜂拥到珠三角长三角的中西部青年,把车站广场和火车车厢塞得满满,不管多偏僻的工厂,工作条件多么恶劣,都能招到工人。
图/图虫创意
那时候的工人,需要以一份工作填饱肚子,养家糊口,一般工人不会想到多么长远的打算,其工作是以年来计算的:今年能挣多少钱。至于以后,谁管得了“以后”?
等到温饱问题得到普遍解决,一个普通人,哪个地方还不能找到一碗饭吃?这个时候,人的诉求变了。人需要“闲暇”,需要“发展”,需要“社交”,需要“创业”,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市民生活,你会发现,远离市区的工业园区,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更高级的需求。
不可否认,现在的工业园区,已经不是一些工厂外加一些宿舍楼的格局,有娱乐休闲吃喝玩乐设施,好一些的还有廉租房夫妻房。
但工业园区独立于市区的基本区分,是不会改变的,你要过上市民生活,还得花费更长的通勤时间。特别是很多工业园区很大,如果不开车,走出园区都很费劲。这种不便,使青年人很容易放弃这份工作。
03
市区工作和有“编制”的工作为什么吸引人?
除了编制众所周知的优越性以外,城市还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什么是自由?自由意味着可以选择/不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不选择负责。因此,“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但是,远离市区的工业园区所能提供的选择机会,要远逊于城区。相应地,工业园区是“不自由的”,因而成为年轻人的出逃地。
选择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稳定性,而“编制”本身就意味着稳定,达到了稳定。在这层意义上,两者其实一体两面,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机会,中小城市谋求的是编制的稳定,不能说哪个绝对好,哪个绝对不好,只是个人偏好而已。
图/图虫创意
但是,当如此之多的青年人蜂拥而去考编制的时候,只能说,大城市的选择机会骤然减少了,也就意味着城市的自由度大幅减少。
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青年人仍然不愿意去工厂?实际上,在城区的选择机会大量丢失后,青年人只好在工厂和编制之间二选一。而城区选择机会的大量丢失,进一步凸显出编制的贵重性,这进一步使编制和工厂工作之间,呈现出天上地下的差距。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价值观再次发挥作用。于是你可以看到,在颇多的一些县城和镇,大学毕业后宁愿每天泡在商业性的自习室准备考编考研,也不愿意去工厂工作的情形,将越来越普遍。
04
我们可以设想一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形:一家制造业的大型工厂开在黄浦区,哪怕只是开出平均工资,它会招不到工人吗?
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反对把工厂开在黄浦区。一旦黄浦区有这么一家工厂,那么它的周围不管是土地还是房屋,立刻跌价无数倍,无数人、无数机构的利益会蒙受重大损失。没有人会如此疯狂。
图/图虫创意
这反过来也说明,工业园区招不到年轻工人,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自动化程度,用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逐渐接近无人工厂。
这样一来,会造成工业制造逐渐失去吸纳就业的能力,投资数亿,可能只需要一两百个工人,这导致更多的年轻人更渴望在大城市找到选择机会,这要求城市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开放更多的选择空间,创造无数五花八门闻所未闻的工作岗位。否则,年轻人的就业,将成为一个棘手万分的难题。
年轻人就业最多的行业
“35岁现象”是近年来职场关注的焦点。从各行业来看,35岁以下从业人员的占比情况如何?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其中,在长表数据资料的第四卷“就业”里有各个大类行业及细分行业的就业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据此对各行业及细分行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的占比梳理统计发现,至2020年,我国就业人口中,35岁以下占比为32.9%。
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占比最高,达到了64.6%,其中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高达70.4%;金融业有49.2%的从业人员小于35岁。相比之下,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较小的大类行业有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建筑业等。
根据年鉴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由于普查长表是按户抽样并进行登记,因此人口总数以及各种人口结构数据的抽样比会存在略微差异。
互联网行业年龄焦虑突出
从35岁以下员工占比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超过了50%,金融业这一占比也达到了49.2%。这四个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大类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506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1776元,金融业1508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和1.41倍。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35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互联网、软件服务业、金融、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的收入水平比较高,行业发展很快,就需要大量的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群体,所以这些行业大量招聘年轻人。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个大类行业又包括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三个细分行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包括了移动、电信、广电、联通等基础运营商、国企,这个细分行业35岁从业人员占比47.6%。相比之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个细分行业则涵盖了我们日常所说的互联网“大厂”,这两个细分行业35岁以下员工占比达到了70.4%和69.1%。
但互联网行业工作强度大、技术迭代快,年龄焦虑尤为突出。去年,脉脉数据研究院对大型互联网科技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分布在27岁到33岁之间。怎样抓住年轻用户群体,以及怎样实现人才年轻化是互联网大厂的追求。2020年,一家当时已经上市20年的互联网巨头老板称,该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一直保持在29岁以内。
另一个收入较高的行业金融业的35岁以下员工占比为49.2%。金融业包括了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和保险业。其中,资本市场服务业的35岁以下员工占比达到了52.6%。丁长发说,金融业中的证券、公募、私募、信托等收入高,加班也多,流动性也比较大,年轻人居多。
农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仅占13%
相比之下,有4个行业的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低于30%,分别是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丁长发说,整体上看,这些行业比较辛苦,收入又比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比较小。
其中,农、林、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员占比仅为13.6%。其中,细分行业中,农业这一占比仅为13%。从20个大类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比看,农、林、牧、渔业是唯一一个占比超过两成的大行业,占比20.6%。也就是说,农、林、牧、渔业是就业人口最多、从业者年龄最大的一个行业。
“我们这里种田的大多是55岁以上的人,年轻人会种田的特别少。”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的陈先生说。
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邹进泰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提升,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入到城市。整体来说,农业的比较效益是比较低的。目前农村只有少量的年轻人从事农业,一部分是近年来赚到钱的企业主投资到农业经营中,他们会招募一些年轻人、大学生,但这部分人的数量比较少。一部分是涉农院校的大学生,比如学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的,他们带着相对现代化的理念务农,回到农村做规模化养殖、种植,也不需要太多人。还有一部分是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外打工的一些能人回来,但总体也不多。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未来如何解决“谁来种田”的难题?邹进泰说,一方面,农产品是消费弹性比较小的产品,多了会谷贱伤农,少了会影响粮食安全。从粮食安全来说,要把农业作为国家安全保障产业给予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从农业从业者和企业经营者角度来说,未来农业发展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和空间的。邹进泰说,过去,农业在相对传统的经营模式下比较效益是较低的。未来要鼓励掌握现代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人投身农业,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农业也会产生比较好的效益,特别是在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下,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邹进泰说,未来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会降低,但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人可能还会增加。未来政府要从种业、技术、市场信息、物流等方面,给予农业发展更多支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农、林、牧、渔业之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也仅为17.6%,采矿业为25.7%,建筑业为27.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个大类行业中,有4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比超过了10%,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其中建筑业占比为11.3%。可以说,建筑业是大农业之外,又一个就业人口多、年龄大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调查队的数据显示,传统的建筑业从业者更多的是集中在高龄农民工中,其中30岁以下群体中从事建筑、装修的占15.0%,而50岁以上人群的占比则为42.7%。另据统计,2007年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2岁,2017年为43.1岁,10年时间平均年龄增加了10岁。
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高达18.1%,仅次于农业。制造业35岁以下就业人员占比达到了3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
不过,制造业内部各个细分行业的差异较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5岁以下员工的占比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最高,达到了6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一占比也达到了47%,汽车制造业为46.9%,医药制造业为45%。整体来看,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35岁以下人口占比更高。
相比之下,与大农业关联度高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一占比仅为2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这一占比仅为22.6%。另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这一占比仅为18.8%,烟草制品业为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