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心得体会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1
十月22日晚,我观看了海南影视频道播出的第五届海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展播—海南好榜样,身边正能量的节目,今晚播出的是白沙县青松乡一位村民---刘永出,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的真实感人事迹,生动感人事例,让大家感受到正能量,被传为佳话。
纵观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发生了数不尽的孝悌故事,祖辈们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无与伦比的人伦赞歌,每一曲都感人至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静观周围人们的生活,凡孝悌传家者,必定平平安安、生活美满;忤逆不孝着,必然子孙不肖、家道衰落。多年来,我们身边涌现了许多孝老爱亲的模范。
她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83岁阿婆的儿媳,丈夫生病过世了,为了这个家,她用双肩扛起了这个家,她知道自己必须撑起这个家,不能在儿子和婆婆面前哭泣流泪。为了这个家吧,她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她不得不打理着家里的一片橡胶林,常年为了这个家劳作,虽然辛苦,但从不抱怨。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永远都在付出。村里人对她夸赞有加,不仅是因为她的坚强,更是因为她的孝心和善良。
村里人见证了她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深受感动。她孝老爱亲的一言一行,为营造我县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她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
不仅书写了这个时代文明的礼赞,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孝老敬亲、乐观向上的感人事迹,处处回荡着浓浓的亲情和融融的暖意。
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我校全体教职工全程感悟道德力量,洗涤心灵之旅,纷纷表示将用两个成语——“无微不至”、“持之以恒”不断督促和警示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多关心家人、常回家看看,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的感受是孝老爱亲可以和爱岗敬业紧密结合。象我们这个年龄是“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受不了”的时候。家庭成员在各自的岗位创先争优,给下一代作榜样,既对下一代负责,又让长辈放心不操心,也是孝老爱亲的另一种表现。虽然我做得还不够,但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社会将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和谐美好。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2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小时候,父母亲就给我讲了“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讲解做人的道理;学校结合“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培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就像一棵小树苗,在孝老爱亲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同时,我也享受到了“孝老爱亲、播撒阳光”的快乐。
记得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坐公交车回家,车上只剩一个座位了,我赶快坐了上去。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了座位,她只好两手抓着扶手站着。车走到一处坑坑洼洼的地方,猛得跳起来,又深深的陷了下去,老奶奶因没站稳,差点摔倒在地。我的心猛得收紧了,脸有点发热,赶紧站起来,走到老奶奶身旁,轻声对老奶奶说:“奶奶,您请坐下吧!”老奶奶吃力得走到座位前,坐下后望着我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也高兴的笑了。
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见到小区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有时,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我更团结我的小伙伴,在学习、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们。我的实际行动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夸奖,特别是小区叔叔阿姨的赞扬,夸我是个懂事、讲礼貌的孩子。我用热情温暖了大家,大家的鼓励进一步激励我健康成长。
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3
闫如雪同学:你好!上次你在信中想让我介绍一些孝老爱亲,播撒阳光的认识和感受。我认为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小时候,父母亲就给我讲了“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讲解做人的道理;学校结合“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培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就像一棵小树苗,在孝老爱亲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同时,我也享受到了“孝老爱亲、播撒阳光”的快乐。
记得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坐公交车回家,车上只剩一个座位了,我赶快坐了上去。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了座位,她只好两手抓着扶手站着。车走到一处坑坑洼洼的地方,猛得跳起来,又深深的陷了下去,老奶奶因没站稳,差点摔倒在地。我的心猛得收紧了,脸有点发热,赶紧站起来,走到老奶奶身旁,轻声对老奶奶说:“奶奶,您请坐下吧!”老奶奶吃力得走到座位前,坐下后望着我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也高兴的笑了。
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见到小区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有时,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我更团结我的小伙伴,在学习、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们。我的实际行动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夸奖,特别是小区叔叔阿姨的赞扬,夸我是个懂事、讲礼貌的孩子。我用热情温暖了大家,大家的鼓励进一步激励我健康成长。
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
闫如雪同学,我知道你是一名孝老爱亲的好同学,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努力学习、讲究公德。让我们的家长宽心、老师开心、社会放心。这样,我们才做到了孝老爱亲,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你说对吗?欢迎你来信交交流,让我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好吗?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4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尊从的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吐骂。
一次,爸爸妈妈在房间商量:换季节了,因该好好的逛一次街了,要去买一些厚衣服了,爸爸很赞同。但爸爸又说:“我这几天没空。”妈妈就对爸爸说:“那我们等你有空再去吧。”凑巧给我听见了,我就把耳朵靠到门边,仔细的听了一下,原来是家里厚的衣服没几件了,都是薄的。爸爸妈妈正想到街上去买一些厚点的衣服,要不然一家人都要感冒了。这时,我就打了个小主意:双休日的时候带上自己存的压岁钱,和爸爸妈妈到街上买个痛快。
转眼间,双休日就到了,晚上一回到家,我就把自己准备好的500元放在一个小背包里,迫不及待向爸爸妈妈跑去,兴奋不已地说:“爸爸妈妈,我带你们去买衣服”。爸爸妈妈稀里糊涂的,说:“怎么是你带我们去买呢?应该是我们带你去买呀?”爸爸妈妈感到不解。我跟爸爸妈妈说:“我想孝敬一下你们”,爸爸妈妈很感动,也就欣然同意了,我们就出发了。街上人山人海,我们大家都会把别人的脚踩着。我们逛了这家又逛那家的,但爸爸妈妈都不舍得买。我就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没关系的,你们尽情买吧,我会结账的。”爸爸妈妈对我说:“宝贝,爸爸妈妈已经很开心了,因为你能想到给爸爸妈妈买衣服了。”爸爸妈妈的话让我感动及了最后,我们一家在街上开开心心的逛了一大圈,买了很多衣服, 我也给爸爸妈妈买了几件,爸爸妈妈在路上一直说:“我们的宝贝长大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爸爸妈妈常带我到外婆家,我每到外婆家,就是先给外婆一个拥抱,再来一个吻;再跑到楼上给80多岁的祖母一个拥抱和一个吻,我感觉非常的温暖和温馨。因为外婆和祖母年纪都很大了,老人脸上长满了绉纹和老人斑,所以有许多孩子就嫌弃老人,看到很恶心,不肯靠近老人,对自己高龄的长辈也是如此,非常冷漠。我是觉得父母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就是为了你在爱亲方面,我会把什么都让弟弟妹妹只要他们喜欢,我即使是不吃也没关系。
一次,外婆给我们带回了许多桃子,大家都分了一些,只剩下3个了,我知道弟弟妹妹也很喜欢吃桃子。就马上把桃子抢了过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每个人一个,刚刚好。于是我就把他们的桃子都洗了,把皮也削了,他们吃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脸,我也很开心,看他们吃我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拿,马上跑过去,一看,桃子一个也没了。但弟弟妹妹开心了,我也开心了。
同学们,孝老爱亲是很重要的,你们做到了吗?
孝老爱亲心得体会篇5
最近,岳阳市国税局印发了《沉默的双肩担起四个家——记岳阳市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临湘市国家税务局干部廖建新》的典型材料,我反复看了三遍。廖建新用十三年如一日的生动事例,既努力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又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流成绩,谱写出“效忠事业”与“孝老爱亲”的和谐之歌。
廖建新的“孝老爱亲”,贵在持之以恒。他岳父胡望宝因脑溢血瘫痪后,作为女婿的廖建新便主动承担起服侍老人的事情:端茶喂饭、洗澡洗脚、换衣翻身、端屎端尿。这些烦琐费事、令人作呕的事情,能坚持一月二月都不容易,但廖建新一干就是十三年!即使是亲生儿子,能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何!廖建新的老家在农村,父亲眼睛不好使,母亲患有高血压,因此,即使再忙,也不作借口,坚持常回家看看,送钱送药,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天伦之乐。
廖建新的“孝老爱亲”,贵在体贴入微。他弟弟18岁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油菜花开的时候就发病。每当弟弟发病走失后,廖建新总是心急如焚、四处寻找,用不离不弃的亲情关怀,让失去理智的弟弟度过难关。12年前,弟媳撇下一家老小出走,当时侄儿廖源只有3个月大。12年来,廖建新为了让侄儿廖源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把他从乡下接到自己身边,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照顾,尽心培养。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孝老爱亲”底蕴的国度,古代就有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结而成。特别是儿童蒙学读物《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家喻户晓,使“孝老爱亲”的传统深入人心。
然而,反面的典型更令人警醒。近日阅报上网,看到两则触目惊心的报道。一是《北大高材生扇母亲耳光把父亲咬得鲜血直流》。据南方网 2011年10月25日报道,有着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顶着律师头衔的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公务员廖某,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六旬农村父母,大打出手,扇母亲耳光,把父亲咬得鲜血直流,并双双逐出家门,其暴行简直令人发指!二是《留日学生机场刺母事件》。据2011年4月9日 东方早报报道,2011年4月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焦点是关于学费。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上述案例中的儿子,一个是北大的硕士生,一个是在日本留学的大学生,但却知书不达理,忤逆不孝亲。这是传统美德的沦丧,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值得反省,令人深思。
面对“孝老爱亲”的正反典型,我思考很久,感悟颇多:
感悟之一:“效忠”与“孝亲”可以两全。在许多历史书籍和英雄事迹推介中,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这样一句话“自古忠孝两难全”。应该说,在战乱频仍、情况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民族存亡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危这个“大忠”,暂时无法兼顾“孝亲”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和平时期的今天,在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的今天,用学习、工作太忙作借口而漠视孝亲,简直是对“孝”的背叛!在这方面,朱德给我们作出了表率。朱德虽然长期驰骋沙场,无暇侍奉母亲,但他无时不惦记着母亲,断断续续给母亲寄去几张照片,寄去几百元钱,以此略表寸心。1937年,四川闹灾荒,远在山西抗日前线的朱德闻讯后,十分担心八旬老母的生计。然而,分身无术,又囊中羞涩。他只能写信给在川的旧友戴与龄,以“好友关系”,向他“募贰百元中币速寄家中”,以济荒年。信中还以实情相告:“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因而特别言明:“此款不能奉还,请你作捐助吧!”民族大义,赤子之情,跃然纸上,撼人心魄。朱德元帅的母亲钟氏于1944年以86岁高龄去世。噩耗传来,朱德五内俱焚。他一个月不刮胡子,以表孝忱。又以血泪凝成悼文——《回忆我的母亲》。在这篇质朴无华却字字情深的悼文中,朱德回忆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与影响,坚定地表示:要以“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1965 年,一位意大利记者向朱德提问:“您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脱口而出:“我没能侍奉老母,在她离开人间时,我没能端一碗水给她喝。”听了这些肺腑之言,谁能不为朱德的敬母孝心打动呢?朱德不就是“忠孝两全”的杰出代表吗?
感悟之二:“孝老爱亲”应该拓展外延。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无疑是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孝亲博爱思想。而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是对孔子上述思想的发展,它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只有做到这样,才是对“孝老爱亲”的完整理解和正确践行。
1988年,组织上基于工作需要,选派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可这时,孔繁森的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因为生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儿女希望他留在山东工作。孔繁森心里也渴望能留在老母亲身边照料老人家,但想到西藏地区更需要党的干部,他毅然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临走那天,孔繁森默默地走到老母亲床边,望着母亲那头稀疏的白发,沉默了好久才轻声地说: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很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舍不得他走。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想到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年迈多病的母亲的面了,孔繁森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娘,您多保重!”说着,孔繁森跪在地上,给母亲深深地磕了个头。挥泪告别老母亲,孔繁森来到西藏,担任了中共阿里地委书记,立即投入了繁忙的工作。每当夜深人静,孔繁森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把藏族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次,他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拉萨市的一所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他拉着老人们的手,热情地问寒问暖。当他走到一位叫琼宗的老人面前时,发现老人脚上穿的鞋子破了。孔繁森弯下腰去,脱下老人脚上的鞋子,发现老人的脚被冻得又红又肿,孔繁森心痛地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敞开一个共产党员的炽热胸怀,用体温去焐热老人冻僵的双脚。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天,孔繁森在雪花纷飞的野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下,盖住在风雪中哀号的小羊羔,单薄的身子却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瑟瑟发抖。霎那间,孔繁森的眼泪涌了上来,他用手捂着脸,猛地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把还带着体温的毛衣披在老阿妈身上,老阿妈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孔繁森曾经说过,只要看见藏族的老人,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老人。的确,他与藏族老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孔繁森曾在部队医院当过医生,每次下乡,都要带着自己掏钱买的药品,为农牧民治病。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喉管,十分危急。由于没有必要的医疗器械,孔繁森毅然将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嘴里,对着胶管用嘴一口一口地把痰吸出来,老人这才转危为安。把对父母的“孝敬”,转化成对人民的“大爱”,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孝道”。
感悟之三:“孝老爱亲”重在亲情温暖。毕淑敏在《孝心无价》里指出:“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一语惊醒了多少人!确实,对吃穿不再成为问题的今天来说,“孝”的重点已经从物质转向精神。当父母亲还健在时,多给一些安慰,多给一些关心,多给一些欢愉,多给一些交流。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是我们每个子女的应尽义务与责任。
当我母亲健在的最后几年,曾接她到岳阳居住了两次,但毕竟这里熟人不多,住户之间又互相封闭,因白天太寂寞而不习惯,只好又送她到老家南县去居住。母亲回到南县后,我们除了每周至少一次电话询问外,每隔一二个月我或妻子都要专程去看望她老人家,买一些换季的衣服与日常用品,买一些常备的药品和保健品,并给她一二百元零用钱。在物质生活方面,母亲并不缺乏什么。但是,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分别定居在益阳、岳阳、北京、南县县城和南县乌嘴农村,母亲和儿女、孙子们团聚的时间不多。到了最后两年,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虽然不是很严重,但生活不能自理了。而我们兄弟姊妹又天各一方,并且有的年老多病,有的居住太远,有的还要上班,只好将母亲寄住在一位表哥家。虽然表嫂很能干,也很贤惠,对母亲照顾不错,但毕竟远离自己的儿孙,母亲在精神上得到的关心太少。得到母亲在表哥家得病的信息后,我和妻子立即驱车前往,将母亲接回大哥家。除北京的二哥二嫂外,就近的四个子女(包括配偶)都双双守侯到母亲身边。几天后,北京的二哥来了,这时母亲的病情有所缓解。二哥提议让我和妻子先回去上班,有紧急情况再来。我回岳阳后,第二天到平江报到参加纪检监察培训班。培训班正式培训的那天早上,我给家里打电话,姐夫告诉我母亲情况平稳,我便安心参加培训。中午休息时,也许是心灵感应,总是觉得不安,给家里打电话又占线。我预感情况不妙,立即乘车往南县赶。半个小时后,接到家里电话,母亲在下午一点多安详的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二岁。生前未能尽孝,临终未能送终,作为母亲最疼爱的小儿子,后悔莫及,自责终生!
我要用自己的切身之痛告诉世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无论我们怎样感恩都不会过分!我们不但要改善父母的衣食住行,更要给予更多的亲情投入。当父母健在之时,把假日多留一些给父母,把孩子多带回家看看,把情况多向父母交流,把欢笑经常带到父母身边。亲情温暖,儿孙绕膝,相聚畅谈,天伦之乐,才是父母心灵愉悦、心情舒畅的第一需要,也是儿女最应该做的事情!
感悟之四:“孝老爱亲”永远不会过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念念不忘。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礼堂中进行演讲。当时,27岁的德国籍学生 Martin Jahnke大吹口哨,并向讲台投掷鞋子,鞋子落在距温总理较远的一处地板上。温家宝总理九旬的母亲那天在电视上看到鞋袭事件而突发脑溢血。因为电视新闻播报了那一点不愉快的插曲,把万里之外牵挂儿子行程的母亲也伤害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寻常百姓家的母子深情,一样在总理家庭里荡漾。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在抚顺劳动公园园中园游玩,一头黑熊突然发狂,咬向她的幼子的手。这位母亲毅然以手换手、熊口救子,用自己鲜血淋漓、支离破碎的大手,保全了儿子的小手。当记者问这位母亲为何能做出如此壮举时,她说:“在世界的眼里,我的孩子只是个普通的孩子;但是在母亲眼里,他是整个的世界!”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母亲表现出来的伟大母爱,公园决定在事件发生现场立牌铭记!
正因为父母的无私奉献,同样获得了儿女的回馈。1962年,陈毅任中国外交部长。一次,他率团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决定抽出时间去探望病重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年高病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见到儿子来探望她,非常高兴,正要和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湿的裤子还放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也非常激动,他连忙走上前去拉住母亲的手,亲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看着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真情。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由我去洗吧!”母亲硬拦住,不肯让他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妈妈聊聊。”这时,陈毅的妻子张茜也抢着要去洗。陈毅急忙说:“我小的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条尿裤子。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陈毅说完,就从妻子的手里接过尿湿了的裤子和其他一些脏衣服,放在洗衣盆里,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和母亲叙谈起来。最后,陈毅元帅把母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眼睛湿润了。
最近,在网上流传着两条信息:一条是《留学生回国割肝救母》。22年前,母亲舍命诞下一对龙凤胎,因为产后大出血,她被切除子宫紧急输血,命悬一线。22年后,母亲慢性重型肝炎(可能因输血引起)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再度命悬一线。此时,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儿子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右侧肝脏的60%移植入母亲体内。54岁的母亲叫陈雪梅,22岁的儿子名叫彭斯。当记者问:“当时怎么想到捐肝给妈妈“?彭斯:“当时我也没多想。只觉得妈妈生养我,照顾我那么多年,我就应该这么做,我就该报答,没想别的”。手术后,医护人员送给了彭斯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彭斯小朋友,鉴于你帅气、勇敢、坚强的表现,已被授予最佳形象大使奖。”
另一条是《田世国换肾救母》。2004年9月30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给一对母子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医生先从年仅38岁的儿子身上摘取一个鲜活的肾脏,然后移植到身患绝症、年过花甲的母亲体内。这个令人称颂的孝子叫田世国,是广州国政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在母亲因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决定捐肾救母。医生告诉他: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靠血液透析或换肾来维持生命,虽然肾移植可以使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肾源不好找。特别是像刘玉环这样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肾移植手术的风险更大。田世国却没有灰心,他决定给母亲进行肾移植。田世国选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给母亲做手术。泌尿外科主任朱同玉教授从医15年,实施肾移植手术也不计其数,还是第一次碰到晚辈给长辈捐肾的病例,他深有感触地对田世国说:“我从事肾移植手术多年,常见的活体肾移植主要是父母捐给孩子,而小辈捐肾给长辈的,不仅我从没见过,就是在国内也绝无仅有。他还特别告诉田世国,捐一个肾脏虽然对今后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可是一旦唯一的肾脏受到损害就危及生命,所以,他让田世国慎重抉择。田世国说:“我妈操劳一生,该享福的时候却患了重病,所以我一定要救她。反正我是从妈身体里出来的,给妈捐一个肾,就当是再回去了……” 9月30日早上7点,田世国首先被推进手术室,当手术单披往他的身上时,他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对身边的护士说:“我终于可以救我妈了,再过一会儿,我的肾就要在她的体内工作了。”母子俩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儿子的心牵挂着母亲的身体,母亲却不知道捐肾的人是儿子!手术开始,朱同玉教授亲自操刀,十几名医护人员轮流上阵,他们一起展开了一场充满骨血真情的生命保卫战。这台母子换肾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50分结束,手术做得十分成功,刘玉环刚被推出手术室,儿子的肾便开始在她体内正常工作了。手术后,田世国先母亲一步出院,回到枣庄老家休养。之后,换肾成功的刘玉环也回到枣庄老家,她的气色十分好,脸上的皮肤也不再干巴巴的,显得很有水分和滋润。老太太一进家门,就底气十足地说:“想不到我又活着回来了。”
正如陈毅、彭斯、田世国所说,“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妈妈生养我,照顾我那么多年,我就应该这么做,我就该报答,没想别的”,“我妈操劳一生,该享福的时候却患了重病,所以我一定要救她。反正我是从妈身体里出来的,给妈捐一个肾,就当是再回去了……”。如果说为母亲洗洗尿湿的裤子是小事一件的话,子女为父母捐献自己的器官实在是一种巨大的风险,但比起父母几十年来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却是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即使对父母孝敬再多也不会过分!
感悟之五:“孝老爱亲”应该重在生前。《论语学而》记载:“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谓“慎终追远”,原意是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而现在却成为丧事攀比、大操大办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大家知道,生前的孝敬,老人得到实惠,死后的铺张,逝者徒有虚名。丧事大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出自内心的孝敬。这些逝者的后人,在亲人健在时亦能从物资和精神上给予老人尽心尽力的赡养和关心,是实至名归的孝子。在老人逝世后,认为只有将丧事操办得热闹得体才对得起逝去的先人,才有利于弘扬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二是出自社会的压力。现在丧事的热闹程度,成为某些地方彰显后人实力的标志。所以,有的为了体面,就是举债也要把丧事办得热热闹闹。在农村,有些农民因丧事大操大办,使家庭陷入沉重的债务陷阱,成为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其实长眠地下的先人有知,一定认为大可不必。三是出于谋利的动机。当今社会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结婚要热闹,必须有个好爸爸;丧事要热闹,必须有个好儿子”。所以,大凡子女得志的逝者,其丧事一定热闹,既有外界推波促澜的作用,也有借机大肆敛财的内因。
总之,敬老孝亲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现实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理解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