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哲理故事
青春的一切故事,都因为我们的坚持不放弃,和我们不管不顾往前冲的勇气,才会显得那么的丰富和精彩。对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青春的哲理故事,以供参阅。
青春的哲理故事篇(1)
今天再努力,也扫不完明天的落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
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好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发生的你怎么阻挡也阻挡不了,不会发生的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就无怨无悔。
青春的哲理故事篇(2)
青春中蛰伏着一场等待
沙漠,是地球上最接近地狱的地方。生命在这里凋零,生机在这里断绝。但有一种虾却能在这儿拥有安身之所。一场大雨滋润沙漠之时,便是它们苏醒的时候,短短十余天,是它们一生的长度。等最后一滴水干涸了,它们也就死了。但它们已完成了生命的传递,它们的卵混迹于沙砾之中,等待着下一次雨季的到来。
这种虾的存活,必定是生命的奇迹,而这奇迹的诱因,便是那漫长的等待。漫长的等待,只为了那一滴甘霖,只为了种族的延续。它们做到了,也终于坚持到了今天。
我听到这个故事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唐。刚入学时,老唐形容枯槁,身形消瘦,被所有人敬而远之。第一次摸底考试,用班主任的话来说,看老唐第几名,就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人了。
老唐对自己的成绩似乎不大敏感,几次考试下来,名次就没好转过,老师也就无所谓了:就那样吧,别学坏就行。
因为没人愿意和老唐同桌,老唐就这么“理所当然”地坐到了教室角落里,终日与垃圾桶近距离接触。但老唐自己却没有任何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了这一切,准时上学放学。时间也渐渐冲淡了大家一开始对老唐的愧意。
某日,班主任忽然指着角落里的一张桌子询问:“这张桌子是谁坐的,怎么没人了?”众人顿时语塞,发现原来这么久了,我们竟还不知道老唐的全名。班长回答老师:“报告,他前几天请了一周的病假。”然后,便没有然后了。
放学前,我负责值日倒垃圾,经过老唐的座位时不禁定睛一看,略显凌乱的桌面上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给人一种枯败的错觉。我脊背一阵发凉,一个人的存在与消失竟无人察觉,让人不禁胆寒。
几天后,老唐如期归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那天的事情仿佛尘埃飘过,一转眼,什么也没留下。甚至没有人去问他生了什么病,病有多重。
三年如一日,三年前稚气未脱的少年们,都被那一批正准备振翅高飞的青年所代替。同学们幻想着未来的生活,做出了千奇百怪的美梦。一场模拟考试如期而至,早已娴熟了的考试,结果却令我们大跌眼镜,我们之中的领头羊,不再是那一两个学霸,而是被我们无视了三年的老唐。所有人呆滞了,各科老师翻出了三年的成绩,始终无法相信一个这样的差生会在最后一刻华丽逆转。而这只是开始,老唐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提醒着我们老唐犹如神助的成功。如一场狂风暴雨一般,一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老唐的名字高高挂在榜首,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略带嘲讽。而老唐只是静静地收拾了书包,离开了坐了三年的角落,一个人消失在了浓郁的夕阳中。从此诀别,人间蒸发。
后来同学们再有相聚时,有人回忆起那天老唐的背影,身形挺拔,衣冠楚楚,和最初的他判若两人。
再有人见到他时,已是多年以后,西装革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但那只是个影像,昔日瘦小的他,已是今日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被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我不知道一开始他是怎么想的,但如果是我,一定会连死的心都有了。三年里,他付出了多少的血泪,才能顶住压力浴火重生。
这样的等待是痛苦的,是能将人的精神剥蚀殆尽的。他用三年的时间去等待,但不是完全地坐等,而是用最单纯的方式去等待,努力,再努力,记忆中自己从未与他交谈过,却经常能看见他一个人坐在教室角落里,捧着一本书,若有所思。
一次次的失败,他一一收下,没有怨言,没有愤怒,没有哭泣,他用三年时间等待,迎来了自己的胜利。
多年过去了,没有人再联系上老唐,但我经常会记得那个下午,老唐消失在夕阳之中,带着胜利的微笑。
青春的哲理故事篇(3)
约翰·图尔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写一部小说,参军后他仍然不停地写写改改,直到退伍前才最终完稿,时间已经是20世纪60年代了。虽然约翰联系了很多出版商,却没人愿意出版这部小说。他们的回信礼貌而冷漠,“写得很好,但读者不会喜欢这样的故事。”“谢谢,很抱歉,我们爱莫能助……”
在当时,约翰的小说确实比较超前。故事发生在新奥尔良,主人公是一个穿越时空,从中世纪来到现代社会的人。读了他的小说,朋友们都说故事太虚幻了,难怪没人愿意出版。但约翰的妈妈图尔太太却不同意,她坚信儿子的才华,“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她总是这样说。
母亲帮约翰把小说稿寄给一家又一家出版社。然而8年过去了,书稿仍旧无人问津,约翰决定放弃努力。他母亲却没有放弃,她继续替儿子寄着书稿。一个偶然的机会,图尔太太听说路易斯安那大学成立了一个校内出版社,或许他们愿意出一本关于新奥尔良的书?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图尔太太把书稿寄给了大学出版社。结果,他们同意出版!
编辑给约翰的书取名《笨伯联盟》,第一版只印了不到1000本。出版社的最高期望是“只要不赔钱就好”。然而《笨伯联盟》一问世,立刻被抢购一空。加印到4000册的时候,它已经跻身十多个图书畅销榜,被好几家权威媒体评为当年最佳读物。曾经拒绝过约翰的出版商,现在都主动找到图尔太太,纷纷出高价竞购《笨伯联盟》简装版的出版权。
紧接着《笨伯联盟》获得了1981年普利策最佳小说奖———小说界最权威的奖项之一。约翰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图尔太太替儿子奔波了这么多年,现在还要替儿子办最后一件事:参加普利策颁奖典礼。因为约翰受不了一次次被拒绝的打击,在1969年,也就是他32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约翰在遗书中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才华的失败者,是个被世界遗弃的人。但约翰忘了还有最后一个人不曾放弃——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