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励志故事400字
有很多朋友都追星,但你有是否知道明星都经历了些什么呢,那么励志的明星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明星的励志故事:章子怡的难题
那一天,古装戏《卧虎藏龙》正在紧张拍摄中。
那是一场章子怡骑马的戏。当时她才20岁,大学还没有毕业,尽管学过骑马,但是技术并不娴熟,人和马的配合总不够默契。她骑着马一遍又一遍地从摄像机前冲过,但是,导演李安一直板着脸,一遍又一遍地说:“不行,再来一条。要跑直线!”章子怡不敢怠慢,只得一遍又一遍地翻身上马,从镜头前飞奔而过。她是个要强的人,心里比谁都着急。她恨死眼前这匹马了,速度倒是挺快,可它不是往左就是往右斜着跑,就是不跑直线,仿佛故意跟人对着干。
来来回回拍了20多条,导演李安依然板着脸说:“线路还是不直,再来!”
章子怡显然有些虚脱,大口地喘着气,脸色苍白,湿漉漉的头发耷拉在她瘦削的脸上,汗水也湿透了衣背。剧组里的人看着都有些心疼,毕竟她还只是个20岁的柔弱女孩儿,哪里经得住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啊。但是,大家都知道李安的脾气,谁也不敢上去说什么,只有默默地给章子怡送上一瓶矿泉水,表示安慰和鼓励。
这时候,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个马倌,看见章子怡累得实在够呛,就说:“不就是让马跑直线吗,用不着这么来回折腾人家小姑娘!我去找导演说道说道。”说着,他真就跑到李安面前,说:“导演,我有办法让马跑直!”
听了马倌的建议,李安顿时眼睛放出光来,迅速组织人员实施。接下来,随着导演一声令下,章子怡轻抖缰绳,马儿奋蹄朝着预定的终点奔去,跑出来的线路笔直笔直的,镜头效果简直完美无缺。如释重负的章子怡从马背上下来,握着马倌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原来,在马倌的建议下,剧组另外找来了五六匹马,拴在预定地点,章子怡的坐骑看见前方有同伴儿,兴奋异常,等到章子怡一抖缰绳,它便全力冲了过去,跑出来的线路自然就笔直笔直的了。
这个马倌叫孙文瑞,从此他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组建了自己的马队,参与拍摄了100多部电影。目前,他已经成为了中国影视圈儿中一位大腕级的人物。
人们常说,要努力解决难题,其实,有些难题不是靠努力就能解决的。努力是不可少的基础性付出,而真正解决难题的决定因素是智慧。马倌孙文瑞利用马的习性,轻巧地替章子怡解决了难题,体现的就是智慧。
明星的励志故事:董卿和春晚携手的苦与乐
年关难过年年过。对于央视当家花旦董卿来说,尤其如此。年2月2日大年夜,全国人民又将在爆竹声中端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等待主持人董卿的出场。
为西单女孩落泪
央视所有年终节目都在赶制,董卿连哭的时间都没有了。前一天录《我要上春晚》年度特别节目,她在录影棚从下午两点待到凌晨3点,收工后从演播室走到化妆间不到百米距离,哪怕多走一步都觉得要崩溃。“好多人都问我为什么那么瘦,其实我比谁都吃得多,不吃饭就会晕倒。”身为主持人,必须穿着高跟鞋在舞台上站几个小时。
相对而言,做春晚主持人是轻松的。4个半小时的节目,4个主持人加起来时间不过40分钟,两对主持人轮换,还能坐着休息一下。董卿透露说,在刚结束的《我要上春晚》特别节目中,总导演陈临春直接给了西单女孩、深圳民工街舞团“春晚通行证”,这就意味着,这些选手不用通过层层审查就必然能上春晚,董卿在一旁都看得激动落泪,“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曾经连饭都吃不饱,今年春晚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
上春晚用了10年时间
至于董卿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电视人走上春晚的舞台,她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董卿以前曾在浙江电视台干过,1996年开始在上海电视台担任主持人,2002年到2004年在央视西部频道工作。真正被大家认识,是在她主持了2004年的青歌会,和2005年之后的历届春晚。
2005年,还忙着搬家的董卿接到导演电话:“我们整个春晚剧组邀请你来担任主持……”放下电话,董卿不由自主就地转了几个圈。当时对于央视来说,她还只能算是一个新人。2002年底刚到北京定居时,没有朋友,也不知该去哪里玩,连一个可以聊天的人都没有。
1996年,首设三地会场的春晚对包括董卿等春晚主持人来讲,都有些特殊的意义。首设三地会场,这是央视主持人周涛第一次做春晚主持,在陕西会场露脸。而刚招聘进东视的董卿被安排在春晚上海分会场实习,忙着招呼演员吃饭、排练,“当时上海的主持人是袁鸣。我那时就想做好手头的事情,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
1996年春晚的总导演张晓海,现在成了董卿的顶头上司。“现在跟他提这个事,他说我不记得你了,我说,你那时都没正眼瞧过我!”
做梦都会梦到临上台
出道10年,董卿从来不觉得自己天资过人,但她承认,自己的确非常勤奋:“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快上台了,没背完稿子,急得要撞墙。”
每年主持120场左右的工作量,让她成为央视的“拼命一姐”。作为台里工作量巨大的主持人,每一期节目,她都投入了异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录制年公安部春晚,现场有公安系统的6位英模给大家拜年,董卿觉得应该对每一个人都有介绍。为了这几句话的介绍,她花了两个晚上浏览了上万字的个人材料,然后提炼成最精简的话把他们介绍给观众,虽然她知道这些辛辛苦苦的准备有可能在后期制作时被导演删减。
搭档朱军上台前发现董卿脸色不好,一问凌晨4点才睡。
董卿坚持自己的做法:“主持人的职责就在于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情感。”再累,她也要强迫自己从沙发上站起来,坐到电脑前面去。做完功课,再睡下去就踏实了。“我必须对得起观众。能站在这里,让那么多人听你说话,没有权力喊累。很多主持人在舞台上似乎非常流畅,但说的话都没什么营养。虽说电视是快餐文化,但很多观众除了放松之外,也希望得到一些信息、慰藉、鼓舞和力量吧。”
她知道,从年龄、精力来说,自己正处于一个主持人的黄金状态。难得在家的时间,她也是坐在电视机前学习,为好看的电视节目鼓掌……“特傻,是吗?”她笑着说,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电影也能看得又哭又笑的。
年夜饭吃速冻水饺
“我是一个除了工作基本不考虑搞人际关系的人。”忙碌一两个月,董卿往往连分管领导的面都见不上,自嘲台长办公室都没去过。但是不久前董卿评职称,全台18名评审委员全票通过,这也让她再次感慨央视是一个公平的平台:“我的工作他们都看在眼里。我也不知道该感谢谁,我想表达感谢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吧。”
春晚彩排,所有主持人、演员都要带着正式的妆容,连倒计时都要数。也就是说,等到春晚正式直播,所有演职人员已经演过7次了。
年三十儿那天,董卿和所有的演职人员必须在下午四五点之前填饱肚子,6点开始化妆。
往年,结束春晚之后是深夜1点多,董卿回忆,自己的神经还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惜这种亢奋无人分享,因为同事们纷纷散去,赶着回家补吃一盘饺子。“像我这样单身一人在北京的,难免会觉得落寞。有精神的话,回到家煮点速冻水饺,倒头睡觉。”
年初一一大早,她会搭早班飞机回上海的爸妈家,直接给爸爸妈妈递上红包:“我给不了时间和关心,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孝心了。”大年初一清早的北京机场,往往空空荡荡,但董卿总是会出现,带着一脸的疲倦和归心似箭。
明星的励志故事:徐静蕾的成功在于敢想敢做
作为一位曾经与章子怡、周迅、赵薇并称为“四小花旦”的女演员,徐静蕾并没有像其他三位花旦一样,沿着演员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看看她过去10年的经历,多少可以说有点“不务正业”:自己折腾“独立电影”,在博客上与韩寒过招,甚至办起了多少人口中的“完蛋东西”——电子杂志。就连一贯支持她的父亲都看不下去了,教训她:“为什么不好好拍戏?”
其实自从2007年以来,徐静蕾每年只出演一部影片,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创办的电子杂志《开啦》上。但是,渐渐远离大银幕却并没有降低徐静蕾在其追随者中的影响力。相反,在企业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徐静蕾拥有大量拥趸。《杜拉拉升职记》的商业成功,徐静蕾在企业界的影响力功不可没。作为演艺圈中的“才女”、互联网2。0时代的“博客女王”、《开啦》的创办人,徐静蕾从不惧怕进入任何全新的领域,而且她坚信正是她的每一次冒险,成就了今天的徐静蕾。
杜拉拉实验
当张一白拿着《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找到徐静蕾时,他做好了“被老徐踢出门外”的心理准备。但徐静蕾的反应却让他大感意外。在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后,徐静蕾告诉张一白,这是一部她想看也想拍的电影。
为了让《杜拉拉升职记》增值,徐静蕾和张一白做了不少营销——请来了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做《杜拉拉升职记》的荣誉编辑,让企业圈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之后,徐静蕾又请来了《欲望都市》的造型师派翠西亚·菲尔德加盟《杜拉拉升职记》,在时尚圈又进行了一轮营销。
两轮营销下来,已经有投资人开始找上门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引来了一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中影集团。
在制作模式上,《杜拉拉升职记》还有这样一个创新,它的制作成本并不高,只有不到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导演,徐静蕾并没有通过抬高制作费的方式从中获取收益,而是通过合理的制作成本,拿一定比例的制作费,最终通过票房收入与投资方进行分成,类似“保底分红”。
虽然是第一次执导商业片,虽然是一部最初并不被投资人看好的职场电影,但当《杜拉拉升职记》遇上徐静蕾,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产生。而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过去的这几年时,无论是写博客还是创办杂志,徐静蕾觉得自己的时间没有被浪费。
当年创办《开啦》电子杂志,徐静蕾就希望能够通过杂志打通和企业的通道,而今天,《开啦》积累的广告资源和人脉,确实帮助《杜拉拉升职记》找到了大量商务合作伙伴。
被商业改变与用商业去改变
2007年4月16日,徐静蕾创办的新媒体《开啦》电子杂志上线。虽然从知道什么是电子杂志到创办公司只有一个多月,但徐静蕾用自己特有的“盲目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比较可以的执行力”,就这样又把自己扔到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
徐静蕾说她对互联网并没有“野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与互联网却特别有缘。这位曾经的“博客女王”,她在新浪博客创造的点击量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虽然直到现在徐静蕾仍然有60%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搞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博客会那样火,但“博客女王”的头衔不仅为她带来更高的人气,同时也结交了不少互联网行业的朋友。
现在《开啦》做了3年多,每期平均下载量达到1000万,而且拥有了几十万的固定读者,也拥有了一些广告客户,徐静蕾觉得,这对于她就是成功。
徐静蕾被她的商业经历所改变,现在她或许可以尝试用商业去改变电影。在这次商业冒险中,以“创业的精神和创业的模式去拍电影”是对电影行业旧规则的一次创新,虽然未来这种模式能否持续还有待验证,但是徐静蕾至少又在自己的商业课程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体验。
我的成功在于我敢做
徐静蕾现在可以随口说出互联网的N种商业模式,用世界500强举例,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如何用股权激励、留住员工,或者怎样与精明的投资人斗智斗勇。虽然徐静蕾仍然说自己是个“没谱的人”,对未来也没什么长远规划,但曾经的“文艺青年”正在被“创业者”所取代。现实世界中的商业经历,让徐静蕾再次回归银幕时可以用商业的眼光重新审视电影世界。
徐静蕾从来不认为“演员”是她一生的职业,但她喜欢作为演员体会不同的人生。从半路出家做演员到半路出家做导演,再到做电子杂志,甚至是用“杜拉拉”创新电影商业模式,徐静蕾堪称是演艺圈和文化圈中跳跃跨度最大的一位艺人。她说自己之所以有这种经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也就从不惧怕失败,“做不好但也做不坏”。
或许,她这种喜欢像创业者一样去战斗、把挑战自己进行到底的劲头,就是她在商业圈子里有着众多拥趸和粉丝的原因。
对话徐静蕾
Q:你很年轻就自己做导演、做制片人,还自己在网络上写博客、做电子杂志,为什么总有热情去尝试这些领域?
A:我觉得有的人天生是安于现状,可我天生就是希望挖掘自己身上不同的东西,我总是问自己:我还能干什么?其实,我觉得说是热情还不如说是盲目的乐观。可能是受我爸爸的影响,从小他就给我一种感觉,没什么事是做不成的,我可以试试看。
Q:做了这么多尝试,你不害怕失败吗?
A:我这个人通常是这样,你别打击我,我不怕打击。因为我现在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这么来的,我不怕失败,也不怕浪费时间。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在商业上很成功的人,电子杂志并没有取得什么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是我的成功在于我什么都敢干,而且还能做得不错。
明星的励志故事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