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伏尔泰说: 成功是一颗种子,不浇水、施肥、除草,它是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企业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一)
1999年,蔡文胜决定去澳洲闯荡。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菲律宾5年了,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生意赚过些钱,一度距离衣锦还乡的梦想近了一些。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重新回到了起点。他想离开这片伤心地。
变卖完所有家当,所得不过35万港元。去澳洲前,他打算回石狮老家看看父母。途经香港,心血来潮。35万港元,寄了5万给已经抵达澳洲的妻子,剩下30万,全部买了盈科数码的股票。
他就不是个认命的人。
许多年后,蔡文胜依然记得买进股票的价格:5.8港元。他赌对了,“那个股票当时最高到28元,市值到2000多亿,全香港70%的人应该都买过,大部分亏钱,我运气好,20多元卖掉了。”凭这一单,他赚到了100多万。
蔡文胜马上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你们回来吧,我不去澳洲了。我30万能变成100多万,明年一定能变成1000万。”他拿出一部分钱在厦门买了套房子,剩下的全买了跟互联网有关的股票。
当时他还没有电脑,为了追踪股票行情,在朋友办公室让对方教他学会了上网。
无疑,他被股票和网络给迷住了,以至于重新确定了人生方向——放弃传统类生意,全力去做好两件事:一是股票,二是互联网。他像一条鲨鱼,嗅到了血的味道。
15年后,北京竞园艺术中心的别墅里,已经是着名天使投资人的蔡文胜,身材修长,面容清朗,看不出丝毫有钱人或暴发户的气质。“开始是有了钱就想炫耀,买宝马车买大房子,到了今天,像不像有钱人已经不重要了。”
功成名就,便有不在乎的资格。在中国互联网界,蔡文胜头衔众多:“域名之王”、“站长之王”、“最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为什么是蔡文胜?他的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聪明勤奋、善于把握趋势、执行力强……
蔡文胜本人的归纳:“第一,我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第二,我比较敢拼敢赌,经常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去赌一个事情。第三,很多人是经常琢磨、经常讨论,不做;我一般想到了就去尝试,不成功再掉头。”
最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雷锋网创始人林军在文章中写过,“……每次到北京,都会在各个局里听到关于蔡文胜的故事,薛蛮子是他的天使,雷军是他的朋友,黄明明是他的伙伴,王峰被其兜售过域名,冯鑫被其一起谋局暴风,蒋涛请他做嘉宾,梁宁和他讨论风水……”结论是,蔡文胜是中国互联网界最让人如沐春风的人。
年3月,蔡文胜和薛蛮子、雷军、李开复、包凡等人发起成立了天使会。薛蛮子有“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之称;雷军此时已经创建小米公司;从微软和谷歌出来的李开复,是创新工场的教父;曾经在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工作的包凡,执掌中国私募融资的“头牌”华兴资本。
挤在一群“高大上”中,蔡文胜最另类。他高中都没毕业,不懂英文,不懂技术,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不过投资业绩会证明他跟他们是一伙人。作为天使投资人,他已经至少投出了3家上市公司:银行卡优惠券平台TTG、游戏研发公司Forgame,以及更为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分别在澳洲、香港和美国上市。
“当时姚劲波创业冲动很强,说要做一个分类信息网站。我觉得非常可行,所以也参与了。后来我们一起去找软银赛富基金的羊东投资。羊东笑着跟我提要求,说蔡文胜你也要把精力放在这里头才行。我答应了。因为这个承诺,我到现在还兼任着58的董事。”
现在,蔡文胜手头的天使投资项目有上百个,每年还会再加投10到15个。最近这两三年,他几乎只投移动互联网相关项目,尤其看好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类的项目。和雷军的不熟不投、薛蛮子的天马行空相比,他也有自己的风格。
“我更加看重用户规模。我不太会问它的商业模式,也不太看早期会不会赚钱。我认为有用户一定会有价值。我一直是这观点。从创始人来说,我不看重他的学历,也不看重他有没有大公司的经历。我甚至更偏爱草根一点。”
比如,他投资的3个福建“80后”,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只是高中毕业;飞博共创创始人伊光旭大学没读完就出来创业;同步网络创始人熊俊读了福建本地的普通大学。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他和徐小平一起投的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就是“富二代”、名校海归。打动蔡文胜的是他的毅力。“他回国的时候体重是180斤,为了创业,他减到140斤。一个人有那么大毅力把体重减下来40斤,他做事情一定也可以成功。他抓住了一个切入点,而且他可以借助这个延伸到整个医疗领域,包括女性健康、宝宝健康,往这方面去走。”
主动、果断是蔡文胜的风格。
当年收购暴风影音时,竞争者中有百度、软银、IDG这样的劲敌,胜出的却是他。事后来看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亲自去找暴风影音作者——哈尔滨的软件工程师周胜军,仅凭双方的一个口头协议,在半小时内,将自己几乎所有积蓄——1200万元人民币划到后者的账上。“我都是直接打钱,这些个人站长更喜欢速度。”蔡文胜轻描淡写地说。
熊俊刚刚准备创业时,和蔡文胜吃过一顿饭。两人谈人生、谈理想,闲话家常。隔天早上,他收到一条短信,说钱已经打过去了。查询的结果是,银行卡里一下多了上百万元人民币。当时他是第一次和蔡文胜见面,连做什么项目都没想清楚,什么协议也没签。很早就决定投资他的创新工场,因为要走程序资金几个月后才到账,而蔡文胜用了不到24个小时。
与蔡文胜相识多年的极客帮合伙人梁宁,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对趋势的深刻把握。
苏光升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蔡文胜投资了他做的OPDA智能手机论坛,并且要求将塞班论坛转为安卓论坛。苏光升答应了却迟迟未动,因为塞班市场看上去还很不错。因蔡文胜一再催促,他想了一个月才决定转型,推出了安卓优化大师和卓大师。一年之后,诺基亚彻底放弃塞班系统,安卓手机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机。苏光升用两个字来表达心境——服了。
薛蛮子告诉我们,简单来说做投资就是看人看事。蔡文胜在早年只投个人站长。“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时候他也不认识什么高大上的人物。”他调侃道。而在和蔡文胜一起工作过的黄明明看来,蔡文胜在天使投资上的成就同他早年做域名和265网站期间结识了大量创业者密切相关。
《创业家》杂志分析,敏锐的蔡文胜是个人站长实现商业转型的最佳代表。个人站长群体的创业方式,与中国互联网主流创业者的创业方式相去甚远。个人站长投入很少,网站简陋,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通常就是靠一两个“杀手级应用”吸引成百上千万用户,然后获取广告或增值服务的收入。这是纯粹的中国特色。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的主场,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和海归。他们追随海外流行模式,为中国的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务。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使它们一边扩张一边下沉。BAT等巨头、小米、360和京东,无不开始关注县级以下的市场。而蔡文胜一开始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几十处修改成就域名之王
让我们回到蔡文胜刚刚接触互联网的年代。1999年,中国互联网勃兴,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始招兵买马。蔡文胜决心做好两件事:股票和互联网。最初,他把它们简化为一件事:买跟互联网有关的股票。
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全球IT业界约有5万亿美元的市值被抹去。2003年,电讯盈科(盈科数码合并香港电信后成立,李泽楷担任董事局主席)股价跌至1港元。虽然抽身得早,蔡文胜仍不免心有余悸。在2007年之前,他没有再买过股票。
股票不能做了,互联网又如何?蔡文胜仍抱有信心。只是,怎么切入呢?
2000年4月,他在报上偶然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名为business.com的域名卖了750万美元。第二天,他就用两万块钱买了一台联想天禧电脑,开始了他的域名生意。
当时注册一个域名的费用是220元,他一口气注册了一千多个。想着有人来买,开价10万、20万,卖出去一两个就能回本。结果,2000年连一个都没卖出去。事后反思,他才发现自己注册的几乎全是垃圾域名。
而后他又发现了一个窍门:域名跟商标一样,每年都要交钱,不交钱会释放出来,别人就可以重新注册。他开始调整策略,抢注那些因为没有续费“掉”出来的好域名,再以一个合理的价钱卖掉。2001年5月他卖出了第一个域名wanli.com,售价1.2万元,买家是忘了交钱的原注册公司。
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什么域名在什么时间“掉”出来?
“我们就以FM365做例子。这个域名在1999年10月21日注册,联想交了4年的钱,2003年10月21日到期。我们知道联想在2003年初决定放弃门户,所以这个域名不会续费。但域名不是说你今天到期,今天就释放出来的。不同的注册商还有不同的规则,有的一个月才释放,有的要两个月,有的一天,有的70天,还有的一年也不掉出来。首先你要了解规则。FM365是在美国的NSI注册的,过期时间70天,所以它应该在2003年的12月29日掉出来。”
最初蔡文胜用土办法追踪域名的注册时间:“理论上在中国只要有流量的网站,我一个一个搜索过去。”后来,他开始在姚劲波创办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论坛出没。“一开始谁也不屌我,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就用勤奋来弥补。第一,我把论坛里所有的帖子都看完;第二,我不会打字,只能用写字板发帖,但我发帖量是最大的,每天都发。后来就慢慢成为大家认同的老大。”
在论坛里,蔡文胜认识了一个叫张立的技术人员,当时在武汉一家化工厂上班。他问张立,“你一个月工资多少?”“2000块。”“你到厦门来跟我一起干,我保证你赚5倍,一个月一万块。”一开始张立不太相信,蔡文胜就掏了机票钱让张立飞去厦门找他。结果,张立成了他第一个员工。15年后,他依然扎根在厦门。
蔡文胜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做办公室。张立住在其中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用来办公。蔡文胜能够成为全球顶尖的域名抢注者,张立绝对功不可没。
“我原来是一家一家查,张立说可以把中国商标网的数据扒拉下来导入数据库,不断跟踪。然后,又把中国几千个县市的拼音也导入了数据库。我原来就有这些想法,他用技术帮我实现了。后来我们把全世界所有国家、有名的公司或常用的单词,全部导进了数据库里。”蔡文胜说。
当时国外有网站专卖掉出来的域名的清单,300美元可以买有10万域名的清单。蔡文胜买下清单后会跟大英百科全书以及个人数据库匹配。此外他会把清单拿到域名注册代理网站的数据库去匹配——通常其中有百分之一域名已经有人预订。然后他再到域名拍卖网站查询价格。最后,集中精力抢注最贵的域名。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抢注了。
用蔡文胜的话说,当年全球可能有10万人知道FM365是2003年10月21日到期,但其中知道12月29日可以重新注册的可能只有10%,90%的人被淘汰了。但你不可能12月29日一整天守在那儿,所以必须知道释放的准确时间。注册商NSI是在洛杉矶时间中午12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4点更新域名数据的,知道准确时间的人又淘汰了90%的人。
还有什么办法提高成功概率?有。注册域名要填写姓名、地址、邮箱,一般需要几十秒。蔡文胜会提前写好,时间缩短为1秒钟。为了进一步抢时间,他在上海租了一台服务器。“那时候中美电缆有几个出口,我在厦门提交注册,要先经过福州,再经过上海,再经过太平洋电缆传到美国,上网浏览时这个差别是忽略不计的,抢注就不一样了。”后来他干脆改为在洛杉矶租服务器。再后来他发现域名注册到之后可以修改姓名等注册信息,所以一开始提交的时候,他只填姓名1,地址1,“别人提交的,可能是200个字节,而我可能只有20个字节,传送起来就快了。”
总之,他自称对抢注流程的细节做了好几十处修改,最后,抢注成功率从十万分之一提高到了50%以上。
2001年到2003年,蔡文胜注册到了5000多个域名,并卖出了其中的20%。卖出域名同样讲求技巧。“买卖域名一般是从邮件开始,我会查询对方邮箱的后缀是公众账号还是公司账号,买域名的人是否在大城市,是大公司买还是小公司买。”
那时他已是中国最顶尖的域名商人,每年卖出域名的收入就不少于7位数。其中最贵的一个是bionet.com,买家是一家西班牙生物科技公司,出价120万美元。
后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展。cn域名,推出一元钱注册一个域名的方案,请蔡文胜“带动一下”,他一下子注册了几十万个。第二年价钱涨到20元一个。他只好放弃大部分域名,但保留了几千个三字母的“奇货”。
直到现在,仍然经常有陌生人跟蔡文胜联系,商量买卖域名。按他的说法,这个生意一年能为他带来上千万元收入。
召集中国个人站长哪家强
在做域名的时候,蔡文胜几乎把中国有流量的网站都搜索了一遍,这个过程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比如新浪,最早的域名是srsnet.com,2000年他们没交钱就掉了。后来用了第二个域名richwin.com,第三个才是sina.com。为什么后来我对互联网比较熟?通过域名这个小东西,我能了解互联网生态链。”此外,通过泡在K666等站长论坛,他知道了很多NB的个人站长。
2003年,蔡文胜注意到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名下的网站贵州信息港流量巨大,而其中有一半来自一个叫hao123的网站。这个网站很简陋,最大创意是把许多有用网站收集在一个页面上。他马上跟张立说,我们花100万把它买下来。张立不以为然,干吗要去买这样的网站?这个太简单了,我帮你做一个,一天就copy出来。于是就有了265.com。
当时,蔡文胜手里攥着许多有价值的域名,例如tengxun.com、xiecheng.com、 wangyi.com、shou.com。其中shou.com一天有10万流量,“我用它开了邮箱,一天能收3000封邮件。那会儿中国网民水平很低,所以大家都搞错,想发搜狐发到我这里来了。”
蔡文胜把这些流量都导到了265,而网民可以在这里找到想去的网站,265迅速做起来了,到2004年年中,日流量已超过300万。不久,IDG资本主动来找蔡文胜谈投资计划。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先找了流量更大的hao123(那时Alexa排名为全球20多位)的创始人李兴平,因为他不太擅长交流而放弃。
“那会儿见VC太不容易了,整整兴奋了一个星期,还做了一些功课。我把他们当时那9个合伙人的简历,包括投什么项目都了解了一遍,比如周全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后来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过以宏原来在纽约索罗斯基金工作过;王功权当过万通地产的总裁。了解了这些人的背景,再跟他们聊就容易了。”
到了IDG,见到的是过以宏。此时,蔡文胜讲故事的天分大放异彩,“聊得特别开心,他们所有人,包括熊晓鸽都围过来听我讲。”围观“群众”还有偶然来访的薛蛮子和马未都。结果,反倒是薛蛮子先投了他20万美元。
“我最初觉得265非常奇怪,上网为什么要通过它来导航,我直接输入不就行了?其实当时中国大量互联网用户具有‘三低’的特征: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让这些人在键盘上敲yahoo、Google是敲不出来的。我意识到他很有洞察力。” 薛蛮子向记者追忆。
IDG也投了100万美元给蔡文胜。用蔡文胜的话说,他打破了IDG的两个纪录,“一个是学历最低,高中没毕业;另一个是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PPT。”拿到投资之后,他将265搬到了北京。
在跟IDG谈的时候,蔡文胜就提出还是应该把hao123买下来,和265合并做大。IDG就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办。因为跟hao123还存在竞争关系,他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先后委托刘韧、雷军等人跟李兴平谈。当时hao123一年就能赚2000万元,而他只能开出1000万元的价钱,当然不可能谈拢。
2004年8月底,hao123被百度收购。蔡文胜还不死心,开了10个小时的车来到广东兴宁找李兴平,并提议一起再做一个网站——这就是后来的4399小游戏,估值一度高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265搬到北京之前,蔡文胜已经结识了薛蛮子、刘韧、雷军等投资界、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公司搬到北京后,他有了更多与互联网主流人物、公司接触的机会。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草根兄弟。
在265担任过COO、现为明势资本创始人的黄明明告诉我们,那会儿蔡文胜几乎每天都在见互联网一线的个人站长,“其实,今天好多公司的CEO或老总都记得南池子那个四合院,每天晚上灯火通明,创业者一拨接一拨来聊天,一天至少聊十几拨人,有时大家还会撞在一起,气氛非常好。而且经常晚上12点多,刚刚处理完265的业务,其实也蛮累了,有创业者打电话来,文胜还是会让他们过来。”
“文胜跟我说,他对中国排名前几千位的网站,站长是谁、在做什么业务、最初是怎么起家的、流量多大,了如指掌。265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百科网站,而他蔡文胜是百科全书。当时我觉得他在吹牛,很不服气。我周围有一帮聪明人特意去测试他。后来我们一起工作了两年,他说的这些话基本得到了印证。”
2005年到2007年,蔡文胜组织了3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我是个人站长,能拿到投资不容易。在中国有很多个人站长做得很好,做出hao123、FlashGet、暴风影音这种作品,但却没有得到互联网主流的认同。所以我想办一个会,能把个人站长们聚集在一起讨论,怎么跟互联网主流接触。”
仅凭个人站长身份办会议是缺乏号召力的。蔡文胜求助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蔡文胜在厦门办会,邀请政府的人去,当时没有人敢去。因为个人网站论坛国家还没放开,属于模糊地带。我跑过去看了看,一帮小孩在那儿搞创业,有大学毕业的,也有没毕业的,没什么嘛。”黄澄清向我们回忆。
2005年4月,第一届站长大会顺利召开。蔡文胜把150位左右国内最牛的个人站长请到厦门,路费站长们掏腰包,食宿全部归他管。会开到第3天,他还租了条船,带大家去海上“看看金门”。其中一位“游客”后来撰文回忆,如果那艘船沉没了,中国的流量会少掉一半。
回忆这些往事,令蔡文胜兴奋莫名。他翻出收藏在手机里的照片,“第一届站长大会,周鸿祎和雷军两个肩并肩坐在这里,他们还是好兄弟。周鸿祎当时跟雅虎有点问题,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重庆小孩,做了一个站叫qihu.com。他很喜欢这个域名——奇虎,骑在老虎头上,所以就收购了这个网站。雷军和网易总编辑李学凌长谈了一个晚上,确定了一件事情:李学凌辞职去创办多玩游戏网,雷军投资。姚劲波那会儿是万网副总裁,参加站长大会坚定了他做58的决心。”
“那批个人站长是中国互联网第二波创业高峰的主力。”蔡文胜这么认为,但这也意味着,就在他办站长大会时,个人站长们开始向商业化转型。接受《创业家》采访时他说:“这不是说中国以后就没有站长了,而是说今天个人再重头做一个网站做到全国出名、有几千万用户已经不太可能……”
就他而言,做265何尝不是从个人向公司转型的尝试。
2005年中,蔡文胜迎来薛蛮子、IDG之后的第3位投资者,这位美国客人叫Google。“Google在中国投的第一个项目是百度,第二个项目就是265。它也发现hao123、265这种东西对搜索引擎有巨大的贡献。那时候Google如日中天,像神一样。客人来看到我有Google美国总部的人的名片,都是无比崇拜。”
但265始终没能超越hao123。最后,蔡文胜干脆将它卖给了Google,据称价格是数千万美元。
在北京漂泊了4年,三四个月才回一趟厦门。“我家里人都在厦门,我觉得应该回家。另外也是对我前面的生涯做一个总结,想往天使投资转型。”265卖掉之后,他回到厦门。
年12月3日,和马云会面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两人的自拍大头照传上了twitter。这张照片惨遭网友吐槽。《华尔街日报》宣称,卡梅伦可以考虑见见美图秀秀公司的拥有者。
不成功便掉头的连续创业者
在布置得非常简洁的别墅里,蔡文胜用夹杂浓重口音的福建普通话从容地叙说着他的过往。他是个精于编织经验,不断对生活做出总结,使其为未来所用的人。你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另类的语言大师。
“如果我留在石狮,或许我也会做一个七匹狼出来,但选择今天的路径也挺好的。”在蔡文胜看来,除了有3个优点,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够坚持。“比如265,如果坚守下去,可能成为一个很大的导航站。为什么我说这是缺点?最终你必须找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直坚守着把它做到极致。”
蔡文胜1970年1月出生,老家是福建泉州下辖的县级市石狮——在他出生时还只是晋江县石狮镇。直到三四年前,他还拿着农村户口,因为办美国签证被拒,才改成了厦门户口。
“我们村有3000多人,我爸爸家非常穷,8个兄弟姐妹。整个晋江全都是华侨家庭,我爸爸家族不是。他有一个叔叔去了菲律宾,没有回来,就不敢再去了。”
父亲读书读到高中,在那时候也算是高学历,而后便去当了兵。复员之后他有了一份月收入30多元的体面工作。然后他干了一件在家乡引起轰动的事情:娶了一位菲律宾华侨的女儿,她比他小了13岁。在蔡文胜记忆中,父亲一直努力想发财。他把同事多余的粮票,卖给了村里有钱的华侨。在那个年代这已经够得上投机倒把罪了。虽然最终并没有被判刑,但父亲得上交3000多元的罚款。
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无疑只能由母亲家帮忙解决。父亲人是放出来了,工作却也丢了,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由小康陷入困顿。但父亲几乎没有抱怨过什么。为了养活家人,他可以去山上偷地瓜,去公家的池塘偷鱼。乐观、勇于尝试新生事物——这是父亲教给蔡文胜的。
少年时代,蔡文胜捡过牛粪,种过地,卖过冰棍,“多能鄙事”。据说,当时他书读得不错,但只读到高一就辍学,原因之一是“我们那边开始好赚钱,听说很多人摆地摊,一天可以赚二三十块,就晃动了。”
但他并非读书无用论者。“国外老是说比尔·盖茨这些人,国内就老说我,高中没毕业就能做大事。这是不对的。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得有知识,但知识不一定要在学校学。我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做一些尝试反而更大胆。”
采访中途,蔡文胜的女儿也来到别墅。他把女儿叫了过来,满脸笑意地说,现在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学,是他的骄傲之一。“她的成绩特别好,基本上每个阶段都是学校最优秀的。女儿帮我证明了,我蔡文胜不是不会读书,只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而已。”
1985年,15岁的蔡文胜开始第一次商业冒险时,家里人念叨了几句,但并没有怎么反对,他的500元启动资金还是父亲借给他的——当时父亲开了一个手工作坊,也能挣到一些钱。在福建晋江,少年从商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和蔡文胜同龄的安踏CEO丁志忠,就是在初中毕业后开始闯荡江湖。
蔡文胜的生意从摆地摊开始,卖点计算器、打火机、口红。而后,他就开始展现出随机应变的本领:邓丽君、刘文正风行,就卖翻版磁带,用他的话说,“中国流行音乐事业我推广有份”;1988年,石狮升格为县级市,父亲开始做房地产,他卖水泥,做水电安装。1990年代初,是开服装厂服装店。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随后全国各地都开始搞开发区,“我胆子大,就想跟人合作开发一个看看。”这次他遭遇了彻底的失败。1993年中央开始加强宏观调控,他前几年赚的钱全赔了进去。
1989、1990那两年,蔡文胜买过两辆摩托车,一辆一万五,一辆两万——算是奖赏自己。他一个人开着摩托车去过广东广西,因为“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他要去更远的地方了。
把烂尾楼抵押给债主后,1994年,他远走菲律宾。“外公、舅舅都在菲律宾,条件不错。他们不住马尼拉,自己在乡下有岛,我这个人比较倔,不想靠他们,就找了个月租300元人民币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
20年过去,从石狮到菲律宾,从菲律宾到厦门,从厦门到北京,再从北京回到厦门。转了一大圈,外面的世界看了不少,在偏重实业的家乡商人中,蔡文胜是一个异类、一个互联网连续创业者。
专注于天使投资的计划,只能算实现一半。2008年回到厦门时,做域名的公司已经有38个人了,总经理是张立,副总经理是吴欣鸿,一共做了十几个项目。蔡文胜觉得不对劲,“平均两个人管一个项目,怎么可能做大?”在和张立、吴欣鸿商量后他放弃大部分项目,包括流量很大的火星文,主攻傻瓜型Photoshop,这就是后来的美图秀秀。
“我让吴欣鸿来做,38个人,你把你觉得最好的挑走,独立出去做美图秀秀。张立从剩下的20个人里挑了10个,做欣欣旅游。另外10个员工我把他劝退,给他比较高的补偿。这两个项目不算是天使投资,是自己的团队孵化出来的。”
年10月,欣欣旅游以1.95亿元的价格出售65%的股份。而美图对蔡文胜的价值远不止此。
在美图秀秀上线时,市场上已经有光影魔术手和可牛影像等同类产品。光影魔术手批量处理图片的功能很强大,可牛影像则可以轻松制作支持多图的场景,二者都有不错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美图专注微博营销,暂停在各大论坛、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渠道的推广。这是步险棋,但事实证明微博营销是正确选择,美图秀秀的市场份额随后持续增长,到年已经后来居上、一枝独秀。
从《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我们可以一窥美图秀秀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年12月3日,和马云会面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两人的自拍大头照传上了twitter。这张照片惨遭网友吐槽:“别再使用‘自拍’这个词了。可怕,可怕,太可怕了。”《华尔街日报》宣称,凡是看到过这张照片的人都会对修饰照片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卡梅伦若想靠自拍吸引选民而不弄巧成拙,也许可以考虑见见美图秀秀公司的拥有者,借助其图片处理功能,卡梅伦也许能看上去减轻20磅体重,改善妆容,甚至换一个显得年轻的发型。
在此之前半年多,“低调了足够时间”的蔡文胜亲自出任美图公司董事长。5月,美图在北京798举行发布会,推出拥有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主打自拍功能的MeituKiss手机。他在现场做了一次高调演讲。一年之后,美图推出的10秒钟短视频App美拍,发布当月成为苹果商店下载量全球第一的非游戏类应用。
“现在才八九个月,美拍已经有一个亿用户,是目前为止最快到一亿用户的。Facebook花了4年时间,才达到一亿用户,微信是用了14个月。”蔡文胜不无得意。“我们现在有7亿(包括美图秀秀等在内)移动端用户。美图公司年才开始做A轮B轮的融资,估值已经涨到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我现在出任美图董事长,有一点像雷军去创建小米。这样一来,我80%的精力可能都会放在美图上。因为我觉得它的发展空间很大,是一个不单单能让十几亿中国人用,甚至能让全世界人用的产品。不过,我们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蔡文胜对产品的认识和硅谷创业教父、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的理解非常相似。格雷厄姆曾说,“创业就像物理学一样毫无人情味,你必须生产人们有需求的产品,公司的繁荣在满足这一点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而蔡文胜最擅长的就是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他仍然保持着许多过去的习惯,比如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比如会见创业者。跟那些已经封神的互联网大佬相比,他无疑很接地气。我们的采访开始前,他刚见了一个做卫星CPU的90后创业者郑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令他迷失了方向。蔡文胜建议他研究移动端排名前20的App,看是谁在做、耗费了多少时间、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研究完了,自然知道应该做什么。他信奉“一万小时定律”。
不过,人生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他的偶像。小时候的偶像李小龙;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做各种生意,偶像是李嘉诚;刚接触互联网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雅虎的杨致远;现在,据说他的偶像是巴菲特。
在薛蛮子看来,蔡文胜是那种有野心的人,而他目前的成就远不能承载他的野心。蔡文胜本人如何评价自己?他这样回答,“人生很长,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企业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二)
1999年,蔡文胜决定去澳洲闯荡。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菲律宾5年了,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生意赚过些钱,一度距离衣锦还乡的梦想近了一些。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重新回到了起点。他想离开这片伤心地。
变卖完所有家当,所得不过35万港元。去澳洲前,他打算回石狮老家看看父母。途经香港,心血来潮。35万港元,寄了5万给已经抵达澳洲的妻子,剩下30万,全部买了盈科数码的股票。
他就不是个认命的人。
许多年后,蔡文胜依然记得买进股票的价格:5.8港元。他赌对了,“那个股票当时最高到28元,市值到2000多亿,全香港70%的人应该都买过,大部分亏钱,我运气好,20多元卖掉了。”凭这一单,他赚到了100多万。
蔡文胜马上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你们回来吧,我不去澳洲了。我30万能变成100多万,明年一定能变成1000万。”他拿出一部分钱在厦门买了套房子,剩下的全买了跟互联网有关的股票。
当时他还没有电脑,为了追踪股票行情,在朋友办公室让对方教他学会了上网。
无疑,他被股票和网络给迷住了,以至于重新确定了人生方向——放弃传统类生意,全力去做好两件事:一是股票,二是互联网。他像一条鲨鱼,嗅到了血的味道。
15年后,北京竞园艺术中心的别墅里,已经是着名天使投资人的蔡文胜,身材修长,面容清朗,看不出丝毫有钱人或暴发户的气质。“开始是有了钱就想炫耀,买宝马车买大房子,到了今天,像不像有钱人已经不重要了。”
功成名就,便有不在乎的资格。在中国互联网界,蔡文胜头衔众多:“域名之王”、“站长之王”、“最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为什么是蔡文胜?他的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聪明勤奋、善于把握趋势、执行力强……
蔡文胜本人的归纳:“第一,我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第二,我比较敢拼敢赌,经常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去赌一个事情。第三,很多人是经常琢磨、经常讨论,不做;我一般想到了就去尝试,不成功再掉头。”
最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雷锋网创始人林军在文章中写过,“……每次到北京,都会在各个局里听到关于蔡文胜的故事,薛蛮子是他的天使,雷军是他的朋友,黄明明是他的伙伴,王峰被其兜售过域名,冯鑫被其一起谋局暴风,蒋涛请他做嘉宾,梁宁和他讨论风水……”结论是,蔡文胜是中国互联网界最让人如沐春风的人。
年3月,蔡文胜和薛蛮子、雷军、李开复、包凡等人发起成立了天使会。薛蛮子有“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之称;雷军此时已经创建小米公司;从微软和谷歌出来的李开复,是创新工场的教父;曾经在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工作的包凡,执掌中国私募融资的“头牌”华兴资本。
挤在一群“高大上”中,蔡文胜最另类。他高中都没毕业,不懂英文,不懂技术,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不过投资业绩会证明他跟他们是一伙人。作为天使投资人,他已经至少投出了3家上市公司:银行卡优惠券平台TTG、游戏研发公司Forgame,以及更为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分别在澳洲、香港和美国上市。
“当时姚劲波创业冲动很强,说要做一个分类信息网站。我觉得非常可行,所以也参与了。后来我们一起去找软银赛富基金的羊东投资。羊东笑着跟我提要求,说蔡文胜你也要把精力放在这里头才行。我答应了。因为这个承诺,我到现在还兼任着58的董事。”
现在,蔡文胜手头的天使投资项目有上百个,每年还会再加投10到15个。最近这两三年,他几乎只投移动互联网相关项目,尤其看好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类的项目。和雷军的不熟不投、薛蛮子的天马行空相比,他也有自己的风格。
“我更加看重用户规模。我不太会问它的商业模式,也不太看早期会不会赚钱。我认为有用户一定会有价值。我一直是这观点。从创始人来说,我不看重他的学历,也不看重他有没有大公司的经历。我甚至更偏爱草根一点。”
比如,他投资的3个福建“80后”,美图秀秀创始人吴欣鸿只是高中毕业;飞博共创创始人伊光旭大学没读完就出来创业;同步网络创始人熊俊读了福建本地的普通大学。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他和徐小平一起投的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就是“富二代”、名校海归。打动蔡文胜的是他的毅力。“他回国的时候体重是180斤,为了创业,他减到140斤。一个人有那么大毅力把体重减下来40斤,他做事情一定也可以成功。他抓住了一个切入点,而且他可以借助这个延伸到整个医疗领域,包括女性健康、宝宝健康,往这方面去走。”
主动、果断是蔡文胜的风格。
当年收购暴风影音时,竞争者中有百度、软银、IDG这样的劲敌,胜出的却是他。事后来看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亲自去找暴风影音作者——哈尔滨的软件工程师周胜军,仅凭双方的一个口头协议,在半小时内,将自己几乎所有积蓄——1200万元人民币划到后者的账上。“我都是直接打钱,这些个人站长更喜欢速度。”蔡文胜轻描淡写地说。
熊俊刚刚准备创业时,和蔡文胜吃过一顿饭。两人谈人生、谈理想,闲话家常。隔天早上,他收到一条短信,说钱已经打过去了。查询的结果是,银行卡里一下多了上百万元人民币。当时他是第一次和蔡文胜见面,连做什么项目都没想清楚,什么协议也没签。很早就决定投资他的创新工场,因为要走程序资金几个月后才到账,而蔡文胜用了不到24个小时。
与蔡文胜相识多年的极客帮合伙人梁宁,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对趋势的深刻把握。
苏光升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蔡文胜投资了他做的OPDA智能手机论坛,并且要求将塞班论坛转为安卓论坛。苏光升答应了却迟迟未动,因为塞班市场看上去还很不错。因蔡文胜一再催促,他想了一个月才决定转型,推出了安卓优化大师和卓大师。一年之后,诺基亚彻底放弃塞班系统,安卓手机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机。苏光升用两个字来表达心境——服了。
薛蛮子告诉我们,简单来说做投资就是看人看事。蔡文胜在早年只投个人站长。“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时候他也不认识什么高大上的人物。”他调侃道。而在和蔡文胜一起工作过的黄明明看来,蔡文胜在天使投资上的成就同他早年做域名和265网站期间结识了大量创业者密切相关。
《创业家》杂志分析,敏锐的蔡文胜是个人站长实现商业转型的最佳代表。个人站长群体的创业方式,与中国互联网主流创业者的创业方式相去甚远。个人站长投入很少,网站简陋,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通常就是靠一两个“杀手级应用”吸引成百上千万用户,然后获取广告或增值服务的收入。这是纯粹的中国特色。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的主场,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和海归。他们追随海外流行模式,为中国的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务。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使它们一边扩张一边下沉。BAT等巨头、小米、360和京东,无不开始关注县级以下的市场。而蔡文胜一开始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几十处修改成就域名之王
让我们回到蔡文胜刚刚接触互联网的年代。1999年,中国互联网勃兴,新浪、搜狐、网易初具雏形,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始招兵买马。蔡文胜决心做好两件事:股票和互联网。最初,他把它们简化为一件事:买跟互联网有关的股票。
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间,全球IT业界约有5万亿美元的市值被抹去。2003年,电讯盈科(盈科数码合并香港电信后成立,李泽楷担任董事局主席)股价跌至1港元。虽然抽身得早,蔡文胜仍不免心有余悸。在2007年之前,他没有再买过股票。
股票不能做了,互联网又如何?蔡文胜仍抱有信心。只是,怎么切入呢?
2000年4月,他在报上偶然看到一条新闻,一个名为business.com的域名卖了750万美元。第二天,他就用两万块钱买了一台联想天禧电脑,开始了他的域名生意。
当时注册一个域名的费用是220元,他一口气注册了一千多个。想着有人来买,开价10万、20万,卖出去一两个就能回本。结果,2000年连一个都没卖出去。事后反思,他才发现自己注册的几乎全是垃圾域名。
而后他又发现了一个窍门:域名跟商标一样,每年都要交钱,不交钱会释放出来,别人就可以重新注册。他开始调整策略,抢注那些因为没有续费“掉”出来的好域名,再以一个合理的价钱卖掉。2001年5月他卖出了第一个域名wanli.com,售价1.2万元,买家是忘了交钱的原注册公司。
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什么域名在什么时间“掉”出来?
“我们就以FM365做例子。这个域名在1999年10月21日注册,联想交了4年的钱,2003年10月21日到期。我们知道联想在2003年初决定放弃门户,所以这个域名不会续费。但域名不是说你今天到期,今天就释放出来的。不同的注册商还有不同的规则,有的一个月才释放,有的要两个月,有的一天,有的70天,还有的一年也不掉出来。首先你要了解规则。FM365是在美国的NSI注册的,过期时间70天,所以它应该在2003年的12月29日掉出来。”
最初蔡文胜用土办法追踪域名的注册时间:“理论上在中国只要有流量的网站,我一个一个搜索过去。”后来,他开始在姚劲波创办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论坛出没。“一开始谁也不屌我,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就用勤奋来弥补。第一,我把论坛里所有的帖子都看完;第二,我不会打字,只能用写字板发帖,但我发帖量是最大的,每天都发。后来就慢慢成为大家认同的老大。”
在论坛里,蔡文胜认识了一个叫张立的技术人员,当时在武汉一家化工厂上班。他问张立,“你一个月工资多少?”“2000块。”“你到厦门来跟我一起干,我保证你赚5倍,一个月一万块。”一开始张立不太相信,蔡文胜就掏了机票钱让张立飞去厦门找他。结果,张立成了他第一个员工。15年后,他依然扎根在厦门。
蔡文胜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做办公室。张立住在其中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用来办公。蔡文胜能够成为全球顶尖的域名抢注者,张立绝对功不可没。
“我原来是一家一家查,张立说可以把中国商标网的数据扒拉下来导入数据库,不断跟踪。然后,又把中国几千个县市的拼音也导入了数据库。我原来就有这些想法,他用技术帮我实现了。后来我们把全世界所有国家、有名的公司或常用的单词,全部导进了数据库里。”蔡文胜说。
当时国外有网站专卖掉出来的域名的清单,300美元可以买有10万域名的清单。蔡文胜买下清单后会跟大英百科全书以及个人数据库匹配。此外他会把清单拿到域名注册代理网站的数据库去匹配——通常其中有百分之一域名已经有人预订。然后他再到域名拍卖网站查询价格。最后,集中精力抢注最贵的域名。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抢注了。
用蔡文胜的话说,当年全球可能有10万人知道FM365是2003年10月21日到期,但其中知道12月29日可以重新注册的可能只有10%,90%的人被淘汰了。但你不可能12月29日一整天守在那儿,所以必须知道释放的准确时间。注册商NSI是在洛杉矶时间中午12点也就是北京时间凌晨4点更新域名数据的,知道准确时间的人又淘汰了90%的人。
还有什么办法提高成功概率?有。注册域名要填写姓名、地址、邮箱,一般需要几十秒。蔡文胜会提前写好,时间缩短为1秒钟。为了进一步抢时间,他在上海租了一台服务器。“那时候中美电缆有几个出口,我在厦门提交注册,要先经过福州,再经过上海,再经过太平洋电缆传到美国,上网浏览时这个差别是忽略不计的,抢注就不一样了。”后来他干脆改为在洛杉矶租服务器。再后来他发现域名注册到之后可以修改姓名等注册信息,所以一开始提交的时候,他只填姓名1,地址1,“别人提交的,可能是200个字节,而我可能只有20个字节,传送起来就快了。”
总之,他自称对抢注流程的细节做了好几十处修改,最后,抢注成功率从十万分之一提高到了50%以上。
2001年到2003年,蔡文胜注册到了5000多个域名,并卖出了其中的20%。卖出域名同样讲求技巧。“买卖域名一般是从邮件开始,我会查询对方邮箱的后缀是公众账号还是公司账号,买域名的人是否在大城市,是大公司买还是小公司买。”
那时他已是中国最顶尖的域名商人,每年卖出域名的收入就不少于7位数。其中最贵的一个是bionet.com,买家是一家西班牙生物科技公司,出价120万美元。
后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展。cn域名,推出一元钱注册一个域名的方案,请蔡文胜“带动一下”,他一下子注册了几十万个。第二年价钱涨到20元一个。他只好放弃大部分域名,但保留了几千个三字母的“奇货”。
直到现在,仍然经常有陌生人跟蔡文胜联系,商量买卖域名。按他的说法,这个生意一年能为他带来上千万元收入。
召集中国个人站长哪家强
在做域名的时候,蔡文胜几乎把中国有流量的网站都搜索了一遍,这个过程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比如新浪,最早的域名是srsnet.com,2000年他们没交钱就掉了。后来用了第二个域名richwin.com,第三个才是sina.com。为什么后来我对互联网比较熟?通过域名这个小东西,我能了解互联网生态链。”此外,通过泡在K666等站长论坛,他知道了很多NB的个人站长。
2003年,蔡文胜注意到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名下的网站贵州信息港流量巨大,而其中有一半来自一个叫hao123的网站。这个网站很简陋,最大创意是把许多有用网站收集在一个页面上。他马上跟张立说,我们花100万把它买下来。张立不以为然,干吗要去买这样的网站?这个太简单了,我帮你做一个,一天就copy出来。于是就有了265.com。
当时,蔡文胜手里攥着许多有价值的域名,例如tengxun.com、xiecheng.com、 wangyi.com、shou.com。其中shou.com一天有10万流量,“我用它开了邮箱,一天能收3000封邮件。那会儿中国网民水平很低,所以大家都搞错,想发搜狐发到我这里来了。”
蔡文胜把这些流量都导到了265,而网民可以在这里找到想去的网站,265迅速做起来了,到2004年年中,日流量已超过300万。不久,IDG资本主动来找蔡文胜谈投资计划。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们先找了流量更大的hao123(那时Alexa排名为全球20多位)的创始人李兴平,因为他不太擅长交流而放弃。
“那会儿见VC太不容易了,整整兴奋了一个星期,还做了一些功课。我把他们当时那9个合伙人的简历,包括投什么项目都了解了一遍,比如周全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后来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过以宏原来在纽约索罗斯基金工作过;王功权当过万通地产的总裁。了解了这些人的背景,再跟他们聊就容易了。”
到了IDG,见到的是过以宏。此时,蔡文胜讲故事的天分大放异彩,“聊得特别开心,他们所有人,包括熊晓鸽都围过来听我讲。”围观“群众”还有偶然来访的薛蛮子和马未都。结果,反倒是薛蛮子先投了他20万美元。
“我最初觉得265非常奇怪,上网为什么要通过它来导航,我直接输入不就行了?其实当时中国大量互联网用户具有‘三低’的特征: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让这些人在键盘上敲yahoo、Google是敲不出来的。我意识到他很有洞察力。” 薛蛮子向记者追忆。
IDG也投了100万美元给蔡文胜。用蔡文胜的话说,他打破了IDG的两个纪录,“一个是学历最低,高中没毕业;另一个是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PPT。”拿到投资之后,他将265搬到了北京。
在跟IDG谈的时候,蔡文胜就提出还是应该把hao123买下来,和265合并做大。IDG就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办。因为跟hao123还存在竞争关系,他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先后委托刘韧、雷军等人跟李兴平谈。当时hao123一年就能赚2000万元,而他只能开出1000万元的价钱,当然不可能谈拢。
2004年8月底,hao123被百度收购。蔡文胜还不死心,开了10个小时的车来到广东兴宁找李兴平,并提议一起再做一个网站——这就是后来的4399小游戏,估值一度高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265搬到北京之前,蔡文胜已经结识了薛蛮子、刘韧、雷军等投资界、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公司搬到北京后,他有了更多与互联网主流人物、公司接触的机会。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草根兄弟。
在265担任过COO、现为明势资本创始人的黄明明告诉我们,那会儿蔡文胜几乎每天都在见互联网一线的个人站长,“其实,今天好多公司的CEO或老总都记得南池子那个四合院,每天晚上灯火通明,创业者一拨接一拨来聊天,一天至少聊十几拨人,有时大家还会撞在一起,气氛非常好。而且经常晚上12点多,刚刚处理完265的业务,其实也蛮累了,有创业者打电话来,文胜还是会让他们过来。”
“文胜跟我说,他对中国排名前几千位的网站,站长是谁、在做什么业务、最初是怎么起家的、流量多大,了如指掌。265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百科网站,而他蔡文胜是百科全书。当时我觉得他在吹牛,很不服气。我周围有一帮聪明人特意去测试他。后来我们一起工作了两年,他说的这些话基本得到了印证。”
2005年到2007年,蔡文胜组织了3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我是个人站长,能拿到投资不容易。在中国有很多个人站长做得很好,做出hao123、FlashGet、暴风影音这种作品,但却没有得到互联网主流的认同。所以我想办一个会,能把个人站长们聚集在一起讨论,怎么跟互联网主流接触。”
仅凭个人站长身份办会议是缺乏号召力的。蔡文胜求助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蔡文胜在厦门办会,邀请政府的人去,当时没有人敢去。因为个人网站论坛国家还没放开,属于模糊地带。我跑过去看了看,一帮小孩在那儿搞创业,有大学毕业的,也有没毕业的,没什么嘛。”黄澄清向我们回忆。
2005年4月,第一届站长大会顺利召开。蔡文胜把150位左右国内最牛的个人站长请到厦门,路费站长们掏腰包,食宿全部归他管。会开到第3天,他还租了条船,带大家去海上“看看金门”。其中一位“游客”后来撰文回忆,如果那艘船沉没了,中国的流量会少掉一半。
回忆这些往事,令蔡文胜兴奋莫名。他翻出收藏在手机里的照片,“第一届站长大会,周鸿祎和雷军两个肩并肩坐在这里,他们还是好兄弟。周鸿祎当时跟雅虎有点问题,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重庆小孩,做了一个站叫qihu.com。他很喜欢这个域名——奇虎,骑在老虎头上,所以就收购了这个网站。雷军和网易总编辑李学凌长谈了一个晚上,确定了一件事情:李学凌辞职去创办多玩游戏网,雷军投资。姚劲波那会儿是万网副总裁,参加站长大会坚定了他做58的决心。”
“那批个人站长是中国互联网第二波创业高峰的主力。”蔡文胜这么认为,但这也意味着,就在他办站长大会时,个人站长们开始向商业化转型。接受《创业家》采访时他说:“这不是说中国以后就没有站长了,而是说今天个人再重头做一个网站做到全国出名、有几千万用户已经不太可能……”
就他而言,做265何尝不是从个人向公司转型的尝试。
2005年中,蔡文胜迎来薛蛮子、IDG之后的第3位投资者,这位美国客人叫Google。“Google在中国投的第一个项目是百度,第二个项目就是265。它也发现hao123、265这种东西对搜索引擎有巨大的贡献。那时候Google如日中天,像神一样。客人来看到我有Google美国总部的人的名片,都是无比崇拜。”
但265始终没能超越hao123。最后,蔡文胜干脆将它卖给了Google,据称价格是数千万美元。
在北京漂泊了4年,三四个月才回一趟厦门。“我家里人都在厦门,我觉得应该回家。另外也是对我前面的生涯做一个总结,想往天使投资转型。”265卖掉之后,他回到厦门。
年12月3日,和马云会面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两人的自拍大头照传上了twitter。这张照片惨遭网友吐槽。《华尔街日报》宣称,卡梅伦可以考虑见见美图秀秀公司的拥有者。
不成功便掉头的连续创业者
在布置得非常简洁的别墅里,蔡文胜用夹杂浓重口音的福建普通话从容地叙说着他的过往。他是个精于编织经验,不断对生活做出总结,使其为未来所用的人。你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另类的语言大师。
“如果我留在石狮,或许我也会做一个七匹狼出来,但选择今天的路径也挺好的。”在蔡文胜看来,除了有3个优点,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够坚持。“比如265,如果坚守下去,可能成为一个很大的导航站。为什么我说这是缺点?最终你必须找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直坚守着把它做到极致。”
蔡文胜1970年1月出生,老家是福建泉州下辖的县级市石狮——在他出生时还只是晋江县石狮镇。直到三四年前,他还拿着农村户口,因为办美国签证被拒,才改成了厦门户口。
“我们村有3000多人,我爸爸家非常穷,8个兄弟姐妹。整个晋江全都是华侨家庭,我爸爸家族不是。他有一个叔叔去了菲律宾,没有回来,就不敢再去了。”
父亲读书读到高中,在那时候也算是高学历,而后便去当了兵。复员之后他有了一份月收入30多元的体面工作。然后他干了一件在家乡引起轰动的事情:娶了一位菲律宾华侨的女儿,她比他小了13岁。在蔡文胜记忆中,父亲一直努力想发财。他把同事多余的粮票,卖给了村里有钱的华侨。在那个年代这已经够得上投机倒把罪了。虽然最终并没有被判刑,但父亲得上交3000多元的罚款。
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无疑只能由母亲家帮忙解决。父亲人是放出来了,工作却也丢了,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由小康陷入困顿。但父亲几乎没有抱怨过什么。为了养活家人,他可以去山上偷地瓜,去公家的池塘偷鱼。乐观、勇于尝试新生事物——这是父亲教给蔡文胜的。
少年时代,蔡文胜捡过牛粪,种过地,卖过冰棍,“多能鄙事”。据说,当时他书读得不错,但只读到高一就辍学,原因之一是“我们那边开始好赚钱,听说很多人摆地摊,一天可以赚二三十块,就晃动了。”
但他并非读书无用论者。“国外老是说比尔·盖茨这些人,国内就老说我,高中没毕业就能做大事。这是不对的。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得有知识,但知识不一定要在学校学。我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做一些尝试反而更大胆。”
采访中途,蔡文胜的女儿也来到别墅。他把女儿叫了过来,满脸笑意地说,现在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学,是他的骄傲之一。“她的成绩特别好,基本上每个阶段都是学校最优秀的。女儿帮我证明了,我蔡文胜不是不会读书,只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而已。”
1985年,15岁的蔡文胜开始第一次商业冒险时,家里人念叨了几句,但并没有怎么反对,他的500元启动资金还是父亲借给他的——当时父亲开了一个手工作坊,也能挣到一些钱。在福建晋江,少年从商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和蔡文胜同龄的安踏CEO丁志忠,就是在初中毕业后开始闯荡江湖。
蔡文胜的生意从摆地摊开始,卖点计算器、打火机、口红。而后,他就开始展现出随机应变的本领:邓丽君、刘文正风行,就卖翻版磁带,用他的话说,“中国流行音乐事业我推广有份”;1988年,石狮升格为县级市,父亲开始做房地产,他卖水泥,做水电安装。1990年代初,是开服装厂服装店。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随后全国各地都开始搞开发区,“我胆子大,就想跟人合作开发一个看看。”这次他遭遇了彻底的失败。1993年中央开始加强宏观调控,他前几年赚的钱全赔了进去。
1989、1990那两年,蔡文胜买过两辆摩托车,一辆一万五,一辆两万——算是奖赏自己。他一个人开着摩托车去过广东广西,因为“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他要去更远的地方了。
把烂尾楼抵押给债主后,1994年,他远走菲律宾。“外公、舅舅都在菲律宾,条件不错。他们不住马尼拉,自己在乡下有岛,我这个人比较倔,不想靠他们,就找了个月租300元人民币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
20年过去,从石狮到菲律宾,从菲律宾到厦门,从厦门到北京,再从北京回到厦门。转了一大圈,外面的世界看了不少,在偏重实业的家乡商人中,蔡文胜是一个异类、一个互联网连续创业者。
专注于天使投资的计划,只能算实现一半。2008年回到厦门时,做域名的公司已经有38个人了,总经理是张立,副总经理是吴欣鸿,一共做了十几个项目。蔡文胜觉得不对劲,“平均两个人管一个项目,怎么可能做大?”在和张立、吴欣鸿商量后他放弃大部分项目,包括流量很大的火星文,主攻傻瓜型Photoshop,这就是后来的美图秀秀。
“我让吴欣鸿来做,38个人,你把你觉得最好的挑走,独立出去做美图秀秀。张立从剩下的20个人里挑了10个,做欣欣旅游。另外10个员工我把他劝退,给他比较高的补偿。这两个项目不算是天使投资,是自己的团队孵化出来的。”
年10月,欣欣旅游以1.95亿元的价格出售65%的股份。而美图对蔡文胜的价值远不止此。
在美图秀秀上线时,市场上已经有光影魔术手和可牛影像等同类产品。光影魔术手批量处理图片的功能很强大,可牛影像则可以轻松制作支持多图的场景,二者都有不错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美图专注微博营销,暂停在各大论坛、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渠道的推广。这是步险棋,但事实证明微博营销是正确选择,美图秀秀的市场份额随后持续增长,到年已经后来居上、一枝独秀。
从《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我们可以一窥美图秀秀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年12月3日,和马云会面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两人的自拍大头照传上了twitter。这张照片惨遭网友吐槽:“别再使用‘自拍’这个词了。可怕,可怕,太可怕了。”《华尔街日报》宣称,凡是看到过这张照片的人都会对修饰照片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卡梅伦若想靠自拍吸引选民而不弄巧成拙,也许可以考虑见见美图秀秀公司的拥有者,借助其图片处理功能,卡梅伦也许能看上去减轻20磅体重,改善妆容,甚至换一个显得年轻的发型。
在此之前半年多,“低调了足够时间”的蔡文胜亲自出任美图公司董事长。5月,美图在北京798举行发布会,推出拥有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主打自拍功能的MeituKiss手机。他在现场做了一次高调演讲。一年之后,美图推出的10秒钟短视频App美拍,发布当月成为苹果商店下载量全球第一的非游戏类应用。
“现在才八九个月,美拍已经有一个亿用户,是目前为止最快到一亿用户的。Facebook花了4年时间,才达到一亿用户,微信是用了14个月。”蔡文胜不无得意。“我们现在有7亿(包括美图秀秀等在内)移动端用户。美图公司年才开始做A轮B轮的融资,估值已经涨到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我现在出任美图董事长,有一点像雷军去创建小米。这样一来,我80%的精力可能都会放在美图上。因为我觉得它的发展空间很大,是一个不单单能让十几亿中国人用,甚至能让全世界人用的产品。不过,我们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蔡文胜对产品的认识和硅谷创业教父、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的理解非常相似。格雷厄姆曾说,“创业就像物理学一样毫无人情味,你必须生产人们有需求的产品,公司的繁荣在满足这一点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而蔡文胜最擅长的就是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他仍然保持着许多过去的习惯,比如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比如会见创业者。跟那些已经封神的互联网大佬相比,他无疑很接地气。我们的采访开始前,他刚见了一个做卫星CPU的90后创业者郑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令他迷失了方向。蔡文胜建议他研究移动端排名前20的App,看是谁在做、耗费了多少时间、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研究完了,自然知道应该做什么。他信奉“一万小时定律”。
不过,人生也在不断变化,比如他的偶像。小时候的偶像李小龙;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做各种生意,偶像是李嘉诚;刚接触互联网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雅虎的杨致远;现在,据说他的偶像是巴菲特。
在薛蛮子看来,蔡文胜是那种有野心的人,而他目前的成就远不能承载他的野心。蔡文胜本人如何评价自己?他这样回答,“人生很长,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企业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三)
2008年8月4日,桑杰·贾,这位高通前首席运营官兼CDMA技术总裁出任摩托罗拉联席首席运营官兼移动终端业务掌门人。消息公布后,8月5日摩托罗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上升了11。46%,股价涨到9。82美元,名列纽约证券交易所涨幅榜第11位。
“人们期待着他的力挽狂澜。”业界人士如是评价这位印度人。之前,摩托罗拉手机掌门人已空缺数月。摩托罗拉对以9400万美元重金和其他若干条款挖过来的这位博士寄以厚望,希望以此拉开彻底改革的序幕,并能就此为分拆手机业务及该部门独立上市做出准备——桑杰接手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时,该部门已亏损19亿美元。这位53岁的印度裔美国人桑杰·贾试图带领昔日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东山再起。
临危受命
桑杰·贾的名字之所以能带动摩托罗拉股价上涨,源于其在2006年底开始的高通首席运营官这段历史。业界熟知他在高通的业绩,他曾带领高通手机芯片部门快速成长,取代了德州仪器多年来手机芯片龙头的地位。iSuppli(全球领先的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07年高通在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达19。1%,高出德州仪器16。7%的市场占有率。
在高通工作14年的桑杰有非常好的口碑,与其有过接触的人士曾表示,与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一起工作非常难得。这一时期,桑杰认为,高通应该更加开放且与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链广泛合作,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类似观点和高通传统的商业模式有些出入。他的朋友说:“桑杰一直梦想领导一家上市公司,因此选择亟待革新的摩托罗拉也许是明智之举。”
华尔街的一些行业高管和分析师曾预测,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如同2006年轰然倒塌的德国巨人——西门子移动业务部一样,最终将走向衰亡。这个公司的管理层陷入了经典机型Razr带来的巨大成功中难以自拔。凭借工业设计取胜的功能型手机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并且让摩托罗拉过了两年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获得销量和利润的日子,而辉煌之后的冲击接踵而来:先是被诺基亚颠覆,之后又被三星和LG赶超。尤其是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 1代手机后,摩托罗拉更是遭遇重创:从2007年第4季度到2008年第4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了23。5亿美元。2008年,摩托罗拉巨亏41。63亿美元,其手机业务几乎每个月都亏损四五亿美元。
为扭转颓势,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创下了4年间更换7位总裁的纪录,但仍无济于事。直到桑杰·贾最终决定接手摩托罗拉手机部门。2008年8月4日,曾在高通公司奋斗14年的桑杰·贾正式加入摩托罗拉,担任联席CEO兼移动业务掌门人,当天摩托罗拉股价上扬10%。《福布斯》杂志当时评论说,桑杰·——贾“有可能成为摩托罗拉手机部门的救星。”
出生在印度一个连电话都没有的贫苦家庭的桑杰·贾是典型的“技术派”高管,曾获得苏格兰斯特斯克莱德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的他,深谙不同标准的芯片技术。他曾带领高通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芯片供应商。在谷歌为Android操作系统所召集的开放手机联盟中,高通是唯一代表手机芯片产业的参与者,桑杰还以一己之力促成了高通与谷歌的合作。志得意满的桑杰·贾一直梦想能够领导一家上市公司,他转投摩托罗拉,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当他接过帅印时,他面临的局势是,手机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移动终端产品,而逐渐演变成一个移动通讯平台,如3G iPhone、黑莓以及谷歌Android手机,都开始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卖点来吸引消费者。相反,摩托罗拉的软件应用程序、移动网络的应用却没有显著的提升,这也使得摩托罗拉的3G手机表现大幅度落后于竞争对手。
东山再起
临危受命的桑杰·贾一入公司便对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调整了摩托罗拉的产品发展方向,摒弃过去以功能型手机为主的产品定位。得益于他在高通工作时与安迪·鲁宾(Andy Rubin)带领的谷歌Android团队一段无缝合作的时光:在他们共同打磨世界上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 Dream的过程中,工程师出身的桑杰·贾感知到了这款在当时还尚显粗糙的操作系统,能把人们在手机上使用互联网和应用程序的体验提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很快,桑杰·贾在摩托罗拉内部成立了一个专注于全球如今最开放而专业的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小型团队,在基于原本计划搭载微软的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的机型上,开发以Android系统为软件内核的新型拳头产品。其间他顶住了公司持续性运营净亏损2。91亿美元,销售额下滑45%,运营亏损高达5。09亿美元,股价曲线始终在4美元上下颓败地颤动,甚至一度跌落至3。06美元的历史低谷的压力。在很多人感到愿景破灭的时刻,桑杰感到自己趟过了“晦暗时刻”生与死的界河。2009年4月底,MOTO的股价突破了5美元,此后曲线一路攀升,直至2009年11月9日的9美元最高点——那正是摩托罗拉第一款真正意义的“复兴”之作Milestone在美国上市的第三天。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桑杰·贾也许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了手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尼尔森负责电信研究的分析师罗杰·恩特在最近一份报告中预测,未来18个月内,美国智能手机销量将稳步增长;到年秋季,智能手机销量将占据手机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达到近30%的水平。
尽管还存在少部分媒体对于桑杰工程背景出身,少有直接与消费者市场接触的经验感到担忧,但进入摩托罗拉后的桑杰却果断得出人意表,他立即着手对研发中心进行调整:摩托罗拉针对Linux Java和Symbian两个操作系统平台的研发将逐渐被放弃,中高端手机将使用谷歌的Android系统。在与谷歌、微软、高通和德州仪器的关系越来越近的同时,通过精简产品线、减员增效,在桑杰的手上,人们看到原来在2G市场盘桓过久的摩托罗拉,开始向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转变。推出Droid系列的智能手机、开发平板电脑、研发新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在桑杰·贾的领导下,昔日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正试图东山再起。“将战略重心放在智能手机上,而且与谷歌展开合作,摩托罗拉可能还有机会一搏。”在摩托罗拉推出了最新版本旗舰智能机Droid X手机后,《财富》杂志如此表示。
复兴之路
从拥抱谷歌安致系统的那一刻起。摩托罗拉便卷入了一场在冒险中反抗的漫长弈局。
摩托罗拉作为全球前五的手机品牌,但手机新品发布速度是其中最慢的一个公司,对此桑杰表示:“数字通信业的竞争是一场创新的赛跑,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就要提早出局。过去的这段日子里,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最终有可能会失败的研发上。但是我们必须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专注是极为关键的。我们肯定会积极改变这样的情况。2009年底我们推出了两个新产品,2010年我们会有更多的新品推向全球市场。”
除了产品,桑杰·贾为摩托罗拉带来的还有管理模式上的变革。在此之前,摩托罗拉和美国许多大公司一样,采用的是分层管理架构:由一名高管带领专门的技术和营销团队负责一种产品或一项业务。这种架构意味着责任明确,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
刚上任时,桑杰·贾要求手机业务部门15名高管各自写出摩托罗拉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决策缓慢,”桑杰·贾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决策缓慢和窝里斗是摩托罗拉的两大顽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桑杰·贾用高科技公司典型的模式重新设计了摩托罗拉手机业务部门的管理架构,建立了集中化的技术、营销、产品管理和长期产品规划团队。桑杰·贾还成立了一个理事会,供各部门沟通意见、达成共识。有一些摩托罗拉的老员工担心,这种架构会导致没有人为失误负责。但在桑杰·贾看来,这种架构将激发摩托罗拉一直缺乏的紧迫感。有人问桑杰·贾,“谁对不成功的产品负责?”他给出的回答是:“我们集体负责。”
另一些事实更可凸显“复苏”征兆摩托罗拉2010年第三季度出货量中智能手机销售量相对于上一季度增加了110万台,且比前一年第三季度增长100%以上。这意味着摩托罗拉押注Android智能手机的战略正在奏效,而利润率也相应提升。现在的摩托罗拉已拥有10余款Android智能手机,其中Droid成为在北美乃至亚洲堪与iPhone媲美的明星机型,上市不到三个月卖出100多万部,它的升级版Droid X也已在近期上市。
影响摩托罗拉终极命运的“分拆计划”,推迟两年后因财务状况扭转而重新启动——它将最晚于年3月31日完成。2010年8月,摩托罗拉以12亿美元价格将其无线网络设备业务售予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这意味着未来摩托罗拉的品牌命运将几乎完全系于智能手机业务和桑杰·贾本人。一旦分拆完成,独立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部不仅没有了债务负担,而且将获得充足的现金流。
“一开始我并不确定能否生存下去;当推出Android手机的时候,我感到些许满足:而现在我们正在回归市场中心,”桑杰·贾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说。
当然,残酷的生存游戏并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