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育祥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书面报告。该报告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

一.引言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消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解大学生消费结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在校大学生问题。为了调查。现将结果归纳如下: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

三、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36.96%,女性大学生占63.04%,被调查者中,75.00%来自农村、17.39%来自乡镇、7.61%来自城市。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600元以下为主体占63.04%,600-1000元占31.52%,1000元以上的占5.43%。

有6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6.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

赚取生活费,还有3.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2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详细情况见附表 )

四.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7.61%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65%的选择了“价格”,有10.87%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应当加强。

(三)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48.9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主要考虑是否经济实惠的占到42.39%,也有6.52%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中,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四)存在冲动型消费现象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用或很少用到而后悔。调查显示: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兼职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

(五)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同学选择送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每餐食物浪费情况表明,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

(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2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消费的主体,吃穿住用行永远是人类离不开的话题。据网上查证,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已达1700万以上。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服装”永远大学生茶余饭后永不过时的话题,大学生对服装的追求已超出服装本身是原有的意义了,通过对大学生购买服装的调查也能反映出现代大学生的生活风貌。

一、调查目的

调查服装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

二、调查方法

1、口头提问及问卷调查

2、日常的观察总结

3、调查完成后,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数据统计

1、这次调查的男生占27%,女生占73%

2、热衷的服装类型:运动装23.3%休闲装53.3%正装3.3%时装9.9%其它9.9%

3、购买衣服频率:一个月以内10%二至三个月以内33.3%半年13.3%一年0%不固定43.3%

4、是否有钟情的服装品牌:有33.3%,没有66.6%(品牌有:李宁,真维斯,361,nike等)

5、常去那里买衣服:泉城路35.5%,。山师20、0%老东门15.5%洛口5%其他14%

6、服装价格是否会影响你的购买意愿:会63.3%,不会36.6%

7、购买服装的诱因:天气变化16.1%,节假日促销16.1%,看到同学购买新衣服15.3%,逛街时随意看中13.6%,零用钱增加13.7%,看心情12.6%,受广告杂志影响12、4%

8、是否会选择网上购买服装:会35.7%,不会64.3%

9、每个月服装商的消费:50以下2占0%,50-100占36.6%,100-200占33.3%,200以上占3.3%

10、品牌服装的效益:品牌就是好耐穿有面子16.6%,主要是因为心情愉快生活质量提高了33.3%,没考虑跟随社会潮流33.3%,其他30%

四、数据统计具体分析

1、大学生对服装的需求度较高: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对于美的追求已成上升趋势

2、理性消费占主体: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服装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当代大学生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3、女生对服装的需求意识比男生高:通过调查显示:女生购买服装的频率远远大于男生,但男生追求名牌的百分比却大于女生。说明在对于美的追求方面男女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异的。但无论是购买次数较多还是名牌重视度较强都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4、大学生能正确控制自己消费欲望:物价上涨后,大学生们的消费支出增加,其中餐饮消费支出最多。就普遍产生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大学生在服饰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调查者分析认为:“物价上涨后,服饰日用品、化妆品及娱乐消费的价格并未下降,而是小幅上涨,大学生们的消费支出却少了,这说明他们是有意地减少了在这些对大学生来说的‘享受型消费’,把钱用在餐饮、学习等必要的地方。

五、问题现象

1、从购买服装的频率看

(1)购买服装的消费还是合理的:调查结果显示购买服装的频率都集中在一个月一次和二至三个月一次这个结果表明大学生够买服装的主要原因还是生理需求,但也不排除存在满足虚荣心,但消费分配的主方向还是对的。

(2)还存在服装的的消费还是不合理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还存在小部分人购买服装的频率较高,过分重视名牌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对服装消费的不合理能从侧面反映出对每月生活费分配的不合理,或者存在每月生活费过多的.问题。

2、从那方面吸引购买服装的角度看

(1)当代大学生能够把握购买服装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服装的主要作用是对因季节气候变化而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其次是为了美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重视服装的质量,喜欢经济实惠耐穿的衣服,不会盲目因为对一件衣服的喜欢而不考虑价格的购买。

(2)追求时髦是大学生永恒不变的话题:大学生总是名牌的程度的现象十分严重,有时可能为了追求名牌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服装。却忽视了服装本身原有存在的价值。

六、政策建议

1、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高校应加强消费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理念,树立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避免和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主义的影响,不奢侈浪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每项开支做出预算和记录,经常反思自己的开支是否合理。

2、量身定制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定制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可以正确规划自己的支出,为以后建立一个良好的理财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规划习惯。

3、调整消费结构。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而大学生是最容易被卷入时尚潮流的群体,有些消费甚至失去了理性。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在既定的消费支出约束下,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以达到最少的支出带来最大效用的效果。不要盲目购买产品,以免过度浪费。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3

调查地点:

中南民族大学

调查对象:

大一学生(不分性别)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调查原因:

了解大一学生自主理财的情况

调查人数:

70人

调查结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加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财商”也是大学生活中一个必不缺少而重要的知识,为了掌握大一新生对“财商”的认识与“理财”的概念,故此在中南民族大学随机的对大一同学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与大概的统计,并整理和分析了调查结果。

在问答时,主要通过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问的:

1、一个月消费在多少之间?

2、在名牌与非名牌之间更倾向哪一方?

3、有没有储蓄的想法?

在问答中,根据有效数据分析:6%的同学月消费为1000元以上,73%的同学月消费为500-800元,21%的同学月消费为500元以下。在对名牌与非名牌之间的选择调查中,79%的同学倾向与两者之间。再继续调查了上述的第三个问题,90%的同学都回答没有储蓄的想法!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大问题:

(1)现在的大学生消费都趋于500元-800元之间,虽然不是很高但也不能说低。

(2)现在的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与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所以导致消费支出上涨。

(3)大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这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理财,不小心也会成为所谓的“月光族”。

而且据调查所知,大学生的消费多半的支出在电话费与服装方面。在被调查的大学衙,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费在50-100元之间,而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月用于学习上的花费在20元以下,2%的大学至此项花费不足10元,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所以应该课后买辅导书加以充电,此外也要有许多大学生复印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是一项积极的消费,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有意义的消费。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服装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不可小看的支出,再加上她们对名牌的倾向,所以一些女生每个月平均下来用于衣服的消费在100-300元之间,也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所以从整体调查来看,有些消费是必须的,例如火食费等,但有的可以避免的消费我们应该尽量克制,要知道对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我们眼中的一元钱胜似于他们心中的十元钱。如果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不盲目地与他们攀比,不过分地追求时尚流行,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支出消费,在消费时谨记要勤俭节约,那样也会对我们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做到简单的记财与预算提高消费质量,把再一笔钱花在刀刃上的话,那么对于在大学生活中的“财商”来说,我们可谓是赢家了。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4

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饮料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一直受到关注。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大学生要做如何的选择呢?在消费日益冷静的今天,厂家又将如何面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日前对大学生的饮料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时间:某某某

调查地点:某某某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最喜欢喝的饮料类型、了解大学生在饮料上的消费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的饮料购买习惯。

调查方式:1、方案调研;2、网络搜寻查阅有关资料;3、问卷调查;4系统分析法。

调查结果分析:

(一)碳酸饮料饮料依然是大多人的选择

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水饮料构成了饮料消费的主要部分。其中碳酸饮料的消费人群达到60%的比例。这类饮料的特点是以解渴为主,在功能上比较基础,在价位上也相对较低。这也说明消费者对饮料消费的主流,仍然仅仅要求它最基本的功能,并对价位较敏感。

果汁饮料的消费人群占25%。这其中既包括纯果汁也包括一般的果汁饮料。从消费比例上看,与去年的数据相对平稳并稍有上升。从功能上,果汁饮料与水饮料及碳酸饮料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注定了果汁饮料无法全面代替这些传统饮料。但从消费比例的发展来看,果汁饮料依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上升的幅度被认为并不乐观。另外茶饮料以及矿泉水等并不是大学生最受欢迎的饮料。

(二)在各品牌中,可口可乐的消费量匹马领先

在消费量方面,可口可乐依然是龙头老大,以23%的消费面匹马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康师傅、百事可乐,皆为16%,统一为15%,三者不相上下鼎足而立。 处在第三集团的,是国产品牌农夫山泉、汇源、娃哈哈和酷儿,在3%至6%之间。国产品牌在饮料市场已经立稳了脚跟,虽然目前与那些国际巨头依然相差较远,但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已经使国产饮料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大学生在品牌上的`选择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消费群体。

(三)口味与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大的二个因素

1、饮料的口味是影响因素中最大众的因素,影响着最多的消费者。有53%的人认为对饮料的口味会很在意,口味对自己适合与否,会影响对饮料的选择与购买。

2、饮料的品牌对消费的影响是仅次于口味的又一大因素,35%的被调查者认为,饮料的品牌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调查中,17%的被调查者表示,知名度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大学生消费者,更注重品牌,也更关心饮料的知名度。因为他们走在潮流的前端,对于新产品的推出抱有新鲜度,对于新广告的播放格外关注。

3、位列影响选择的因素第三集团的有营养成份、价格和保质期等因素,分别有23%、20%和19%的消费者给了选择。

(四)超市是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场所

大学生购买饮料的场所主要在超市,88%的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这种倾向与性别有一定关联,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大超市消费,这也许与购买批量有关。一般在学校超市购买时都是临时性的消费,则以男生居多,临时性消费对场所的选择性不强,一般以方便为主,就近原则。

(五)大瓶、小瓶这种处在二个极端的包装最受欢迎

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的包装以瓶装为主,听装、利乐包只占很小一部分。 其中,小瓶装的饮料是消费者最多购买的,占41%。小瓶装以其携带方便、容积适量而使其最受欢迎。而听装饮料在价格上处于劣势,选择的只有9%。曾经比较受欢迎的利乐包饮料则选择者最少,只占2%。大瓶装饮料是消费者第二多的选择,有29%的消费者购买。大瓶装饮料虽然携带不便,但因其相对价格要便宜些,很受上网男生和大部分女生的青睐,成为除小瓶之外最受欢迎的包装类型。而中瓶包装的消费占19%,这种包装是对大瓶包装的一种补充。

(六)价格的选择以2至3元价位最普遍

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常消费的饮料的价格在2至3元,消费人群比例占47%,这也是最普遍的一个价位区间。5元以上的消费占23%,这类消费一般是大瓶装饮料,比例也较高。

对消费饮料的价格分布与其他信息的研究显示,消费的价格与其消费的场所、消费的包装类型都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消费价格越高,则多在便利店所进行消费。而价格越低的饮料,包装的容量越小型。而从消费饮料的类型上看,价位较低的消费,多为水饮料、茶饮料及碳酸饮料。

(七)促销因素

目前果汁饮料的促销方式主要集中于现场促销小姐推荐,举办抽奖活动或降低价格,促销频率也正在加大,一般一年促销次数达4-5次,每次基本为期一个月,促销地点一般选择在一些繁华地点或大型商场、超市。大学生对于在促销的饮料选择性较大,主要在于促销的产品新颖、价格便宜。

调查结论和建议:针对大学生市场的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对于饮料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销售厂家提出以下的建议:

1、消费者喝饮料除了解渴外,还希望饮料产品提供一些附加价值。所以不管是哪个饮料类别,都应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提出一些符合消费需求的卖点来,如萝卜汁饮料可以补充维生素;红枣饮料可以补血;梨汁饮料可以去火;银耳饮料可以养身等等。这样你的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就会大大提高。

2、要有好的产品策略。

3、价格策略要恰当。

4、销售渠道:尽可能增加铺货率。超市、批发两条腿走路,尽可能增加产品的铺货率,以超市带动其他各类渠道的销售。

5、广告促销:要制作一个好的广告片能让消费者过目不忘。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对未来主要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反射作用,因此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很必要的。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小组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

二、语言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

三、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相互间的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作答;

四、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差异;

五、设问事先考虑到能对问题结果做适当分类和解释,使所得资料便于做交叉分析;

六、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可接受性。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项目、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形式,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不同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83.33%其中男生比例为45%,女生比例为55%。由于在抽样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为方便调查者答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以选择题为主,还有少量的填空题。在被调查者中有25%来自农村,45%来自乡镇,30%来自城市。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每月的平均生活费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在被调查者中,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4.5%,1301元以上的占

5.5%,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见大学生平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消费的主要形式,15%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消费,64.5%的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货商场,14.5%的学生会选择专卖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则大多数选择小商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消费形式也日渐增多。

5、理财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13%的学生则有隔三差五的记账习惯,只有2%的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大部分学生还比较理智。70.3%的学生是一边花一边打算,12.3%的学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学生能省就省,5%的学生则会全部计划好再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面对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学生花钱也相对随意。

6、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

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会还价的。53.7%的学生会尽量把价格压到最低,会大概还价的占30.4%,还有7.3%的学生是看情况而定的,重来不还价的占8.6%。现在商家一般会把价格标高,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懂得适当的去还价,这样买东西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7、消费时产生的顾虑

消费时总会存在一些顾虑,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价比,15%的学生会考虑资金的问题,10%的.学生也会考虑商品的时髦度,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学生会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拥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现象也少了。

8、消费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76.7%的学生表明在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消费,12.3%的学生会看心情去消费,9%的学生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消费,2%的学生则会选择打折促销是去消费。面对诸如“光棍节”商品疯狂打折季,85.2%的学生选择了看当是有没有需要的态度,7.3%的学生会选择冷静观战的态度,还有5.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购物欲望,2%的学生则选择疯狂购物,在所不惜。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成熟。

结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

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在就有关大学生消费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

x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

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x——追、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x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7

一、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基本情况

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初见雏形,但与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不过中国信用卡的增长速度却非常惊人,以标准贷记卡为例,到20__年中国信用卡已经突破一亿张。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发卡量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死卡比重大、各大银行无序竞争、学生透资难以还清贷款等等。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正确引导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我对内蒙古财经大学09级大学生信用卡的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调查,重点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次调研活动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采用了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放200份调查表,调查对象主要是目前在内蒙古财经大学09级就读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过度

图1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金额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每月消费额度大约为300-600,其中占了57%。但我们应该知道,在校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大学生信用卡很容易陷入债务问题,而往往发生后,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大学生消费过度,普遍认为刷卡消费没有付现金的那种心疼感,消费起来大手大脚。这致使家长受累,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消费一般要靠父母。使用信用卡的不理性消费,不但不能培养其理财意识,反而助长了他们的过度消费行为,给家长造成经济负担。

(二)信用卡市场业务开展拓展困难

据调查显示,当前阻碍办卡的原因有12%是申请的途径不方便或手续麻烦,11%得不到父母的同意,23%的学生认为附近可用信用卡消费的场所不多,使用不方便,54%担心刷卡引起的过度消费,引起经济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不知道国家已经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在使用中往往因为未按时还款而被记录黑名单,对将来的个人金融活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使大学生对使用信用卡产生反感。大学生对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商业银行的信任度不高,使其他商业银行市场拓展任务艰巨。整个信用卡业务各大银行的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农业银行的熟知度是最高的达45%,依次排名分别为工商、建设、中国、招商,其中中信的知名度相对而言极低,而拥有者更是少之又少,仅占2.5%。

三、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建议

目前,信用卡的业务仅仅局限在透支、刷卡、分期付款等方面,而当前大学生的合理花费又主要集中在学费、上补习班费及考证费用上。因此,银行应拓宽信用卡的业务渠道,使更多需要吸取知识而又一时缺乏资金的大学生能够利用信用卡进行学习,更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信用卡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信用卡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得好,对银行既保证了一定的收入和拥有了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而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达到科学理财的目的;但是如果使用得不恰当,银行不仅会有一笔呆帐,而且光死卡费用就令人担忧,而大学生的过度透支、逾期不还会对他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应相应地对大学生进行关于“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为了避免大学生滥用信用卡造成攀比之风与拖欠款项,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理念着手,开设相关课程,将“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教育即将真正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如何正确、理性、合法地消费。

2.由于大学生对于因刷卡产生的债务,自己基本上无力偿还,建议将他们所办的`信用卡,与其父母的银行卡捆绑,使其可以在刷完卡后,不必头疼还款问题。但为了防止,因此而产生的责任风险,可以根据父母或本人意愿规定其每月的刷卡总额,不论是否透支,中止刷卡功能。

3.许多学生并无能力或根本没有使用信用卡,使所办的卡成为睡眠卡,因此常为交年费而烦恼,导致有一部分学生会将信用卡注销。对此,我们建议是否根据大学生的学年,免去他们在校期间的年费,以留住潜在客户。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状况,对于所办的信用卡只有沉睡或注销的结果,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吃力不讨好,建议根据状况对一部分学生发放信用卡。并且政府、银行与学校要共同监管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过程,努力建立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

四、结论

1.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将是一个十分具有前景的潜力市场。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大学生持有信用卡,并且大部分都只拥有一张信用卡,所以信用卡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信用卡在大学生中产生与流通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职业和资产,不符合银行发放信用卡的申请标准,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高,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补充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就是发展信用卡市场上的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与其高风险高收益的内涵相吻合。从长远意义上看,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的中高收入者,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应用新产品的意愿也比较强,他们将成为未来银行卡持卡人的主力军。因此,从诚信角度与长远角度上考虑,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发前景相当巨大。

2.从一定意义上讲,信用卡在高校中的流通与使用,确实给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扩大了总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实际上,发行真正的信用卡,其实就是对中国传统观念的挑战。而如何从正面健康地引导,树立起新一代人正确的理财与消费观念,是包括教育机构、发卡银行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应当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8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__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

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

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是父母,但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

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考试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

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9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提高当地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__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本人是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不能忽略小小的懒惰或者松散,即使是假期,也应该劳逸结合,而不是只是贪图享乐,这样的假期才能过的有意义。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本问卷共发放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恩格尔系数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这个数据尚有余地),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4.打工目的方面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6.自我评价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CALL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2名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取样调查中有7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而且那些作过家教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1

一、前言: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要旨在通过对当前__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和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以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等。

二、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时间为20__年12月1日-8日

三、调查现象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化费主要有四个方面组成:一是学习消费(包括学费、考证费、电脑等);二是基本生活费(包括吃、穿、住、行);三是娱乐休闲消费(包括休闲、健身、娱乐等);四是人际交往消费(包括朋友往来、恋爱)等。(大学生消费构成统计表,略)

数据显示,大学生食物方面的支出占41.0%,衣物方面支出占35.5%。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占4.3%,与学习相关的支出占6.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有所下降,改善学习的消费有所提高,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处于上升阶段,并呈现出个性,即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方面的消费开始上升。通过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出消费多层次化的现象,其中,40.0%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之间,21.3%的学生在500—650元之间,高消费群体(800元以上)为10.2%,低消费群体(200元以下)为9.1%,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

四、几点建议:

加强引导,使之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其节约意识,避免过度消费,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是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总结,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的消费新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实惠是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流行和实用之间,更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 、大学生侧重时尚性消费

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饰、化妆品仍是女生消费的大头,68.3%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衣着服饰。只有31.7%的人认为无所谓,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 、大学生在品牌的选择上忠诚度高

国外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更受学生欢迎。在手机、数码产品等中高端消费品上,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国内品牌在电脑等个别领域逐步增强。在快速消费品上,国内外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各有优劣。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购物时,将品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像耐克、阿迪、ONLY等中高档服装、化妆品品牌就非常受同学欢迎。

4 、大学生消费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3、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5、 考证、出国成为大学生消费新增长点

我粗略数了下:除了以往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还有许多职业资格证,像会计证、秘书证、公关员证等,甚至还包括驾驶证。为了考试,还要参加许多考证补习班,这种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但事实上,很多人是随大流去考的,很多证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像公关员资格证对找工作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同学如实说。除了考证成风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将毕业出国留学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许多家庭就将一大笔钱投在了各种出国培训班里。一位正在等待签证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出国必须考雅思,大三我去了北京念新东方的雅思,学费1800元,材料费200元,报名费1000多元,连带生活费,光半个月就花了4、5千元。考完之后要申请学校,每所学校的申请费都不同,例如美国一般是60美元左右,如果多申请几所,怎么都将近一万元,加上后面的签证、护照、存档的钱,仅前期准备就要好几万,更别提出国了。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也有几点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2 、集体影响

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习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

3、 社会文化的影响

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观和行为会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的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消费自主的同时也要注意教育。

同时,学校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官和消费行为应有好的主导作用。要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狠抓校风学风。

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影响。我们希望依赖社会的力量,屏弃不良的消费行为,积极建立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3

一、前言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明德学院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也许我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消费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解读大学生消费的新理念。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明德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明德学院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二、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明德学院全体在校学生。为了更好地细分目标群体,将访问对象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和校门口商贩的形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问卷发放时间为20__年10月14日至20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一

学生为70人,大二学生65人,大三学生50人。其中男女比例11:4。

三、调查现象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明德学院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衣 、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

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表格1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明德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0%,衣物支出占13.1 %。休闲娱乐占4.3%,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6.1%。由此可知:

1.在消费结构上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由图表知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费用逐渐提高,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当前的大学生们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支出正

在上升。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更加注重品位的方向发展。

3.消费呈现多层次化。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不包括自己的课外收入),40.0%的学生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之间的约为21.3%,高消费群体(800元以上)为10.2 %,低消费群体(200元以下)为9.1 %,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体的比重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填满肚子的范畴。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约24.1 %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数据显示: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间,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综合个人自身、社会因素考虑,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上述数据说明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

除去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调查表明: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当前我校大学生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等。同时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因为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

主要用于外出购物。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 (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

2.耐用消费品消费(价值200元以上)

调查数据表明:文曲星、电子词典、随身听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在深入访问中发现,拥有MP3、MP4、MP5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机在大学生校园中是较少。在电脑消费上,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拥有个人电脑的多数为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当然,我校大学生们使用的电脑多为价格在2700元左右的组装机,拥有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的也不少。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但这些学习工具大多是被用来玩游戏、听歌和看电影,而并不是学习的。

3.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

信条。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100元左右。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 、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每年。更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学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说,每月手机费中的大部分也用在此上了。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没有手机的同学,电话卡则是不可或缺的。校园内固定电话的开通,给我们打电话提供了方便的同时,电话费的开支也水涨船高,67.1%的大学生的每月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4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我们对身边生活情况的观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我们发现: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研究。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发放以我们各地的同学为主,有广东省的,有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学,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学当中所做的调查,且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600~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比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数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1000以上的主要来自城市。调查中发现,消费额受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额基本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时,消费额又与学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联系,同等家庭条件的学生在城市的消费普遍要比在郊区的学生的消费要高出100~200元。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400~5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

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4 .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的独立程度远不如国外大学生,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5.课外兼职打工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打工挣钱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约六成的学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经历。其打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以挣钱为目的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边的问题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给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担。

6.恋爱支出方面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由于我们在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所以恋爱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综合性大学等男女比例较均衡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男方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时,无论男女双方都表示恋爱后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费增加额一般比女方多。

7.消费心理方面

我们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63%的人消费都首先看质量,其次是价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数只有不到10%,且10%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在消费中还是很理性的。

8.理财意识和能力方面

结果显示, 71% 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让这种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见现在大学生对理财能力尚有相当的欠缺。

四. 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 1000 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五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45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36 名女生中, 66 % 饮食费用在 40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60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调查中发现,有 近四成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或是为了挣零花钱,真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想在经济方面独立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 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

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七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

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由于我们本身也属于大学生群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次调查研究难免有疏漏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篇15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女生中,66、7%饮食费用在3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支出1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六、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七、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

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73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