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霸王别姬》读后感
导读:在张爱玲所写的小说《霸王别姬》中,张爱玲以虞姬为主线,通过虞姬与项羽的对话、虞姬外出营房巡视等所见所闻及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柔婉、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虞姬最后的自刎巧妙地做了铺陈。
张爱玲小说《霸王别姬》读后感
项羽与虞姬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从小《霸王别姬》的故事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项羽每次出征打仗必然会带上虞姬,虞姬的鼓励也是项羽可以在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因素之一。虽然项羽身份显贵,还自立为西楚霸王。可项羽始终只爱虞姬一个,而虞姬也只衷情于项羽,男才女貌传为了历史的一段佳话。
张爱玲在文章中把故事设定在项羽失败的前一夜,运用了许多的环境描写,来展现古时战争的场景与氛围。在人物刻画上,张爱玲对项羽更多的是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这一英雄形象,并且是通过虞姬的“眼睛”来进行展现的。而对于虞姬的人物刻画上却侧重于心理描写,全文便是通过虞姬的心理流动来推动文章向前发展的。在战争胜负难料的时候,虞姬的心里想如果项羽战争打赢了成为了“天下主”,那么项羽会不会移情别恋喜欢上别的女人,自己会不会变成宫中的一件物品或者是摆设,独自在冰冷的宫廷中慢慢的老去、死去。因此在虞姬的潜意识里,希望项羽失败,那么这位身旁的大英雄就永远只属于她一人。当虞姬走出军营看见山下刘邦的军营,听到了“四面楚歌”的哀怨之声,她意识到项羽真的会输得一败涂地,还有可能丧掉性命,她又不忍看到项羽失败了。张爱玲在文章里极力的表现虞姬的这种矛盾心理。
当项羽意识到自己会失败,便决定把虞姬送给刘邦。因为项羽知道刘邦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凭虞姬的美貌应该会对她不薄,项羽不忍自己心爱的人陪她一同送死。当虞姬明白项羽的用意后,她知道了,他永远是属于她的。为不拖累项羽,虞姬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在项羽面前自刎而死,死在心爱人的怀中,那么她也永远只属于他了,忠贞不二,至死不渝。
点评鉴赏
从小说全文的结构看,17岁的的张爱玲是欣赏《霸王别姬》中虞姬这个人物形象的,于是写下了这篇微型小说。为了使小说不落入俗套,张爱玲演绎这个故事避开了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那天晚上,地点是项羽和虞姬住宿的帐蓬。人物的事件是:项羽正在帐蓬中计算所剩无几的粮食,然后由虞姬侍候入睡,虞姬再按惯例替项羽巡视营房,最后在帐蓬内自刎这一经过。在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张爱玲写作的重头始终放在了对虞姬的心理刻画方面。而恰恰正是这些对虞姬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才使读者对虞姬的最后自杀没有产生唐突感,甚至认为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这是虞姬最好的死亡方式。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也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通过张爱玲在文中的视角、嗅觉、听觉,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秦末汉初五年,垓下决战那残酷、激烈、充满马粪气味和血腥的战斗场景。
从张爱玲写成这篇文章的1937年算起到今天,张爱玲塑造的虞姬这个人物形象已有七十余年,但她却依然鲜活地存留在人们心中,带给人们很多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