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故事读后感
读外国名人故事,你的阅读感受是没有任何成功出自偶然。那么大家又有什么阅读心得呢?一起来看看。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世界名人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世界名人故事读后感篇一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
世界名人故事读后感篇二
爱因斯坦并非因此而没有了信仰,相反,对世俗的宗教,教派之间的争吵相互攻击和谩骂,使得爱因斯坦的信仰从世俗中解脱出来,从而以纯洁的宗教感情对和-谐的宇宙、自然规律产生独到的信仰和迷恋。我始终觉得,我们国家经过了近代的血泪抗争和“”动荡,以及如排山倒海而来的改革思潮之后,人们已经变得很麻木,很盲目了,砸断了和古典教义的联系,又没有能力吸收外来的宗教文化信仰,导致现代的人们追求着一种猪栏式的生活,真善美在拜金主义面前乏白无力。我虽然赞同爱因斯坦对西方世俗宗教的看法,但是我也认为即使世俗宗教的出发点或信仰建立的基础是虚假和虚伪的,其提倡的兼爱包容进取宽恕等信念却无疑对文明的推进和发展有着无法磨灭的卓越贡献,对于国人现在的无信仰状态我更是忧心忡忡,我始终觉得物质至上,拜金王道的流行观念终究会对国家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害。而在建立信仰的过程中,还有一条很长远的路要跋涉,而我相信信仰的建立是必须,但是也是曲折的。不过我也相信,我所追求的通俗意义上的信仰和爱因斯坦坚持毕生的信念有着相当大程度上的不同。
“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爱因斯坦《探索的动机》)读到这里,我突然想,矛盾毕竟是无处不在,画家、艺术家用自己的世界体系重新塑造通俗世界,诞生出一件件建筑艺术、绘画、雕塑的瑰宝,这些瑰宝都是在他们独到的内心世界里面鬼斧神工似地被创作出来的,可是它的价值却要在通俗世界里面去衡量,用金钱去估算,想想真的是很矛盾。 “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还没有搞清楚,于是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是比别人钻研得深一些。”
“现在时常发生品格高尚的人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离开人世的事,以致我们对于这样的结局不再感到不寻常了。然而要作出死别的决定,一般都是由于无法或者至少不愿意屈从新的、更困难的外界生活条件。因为感到内心重睹无法容忍而了结自己的天然生命,即使在今天,在精神健全的人中间,也极少发生,这只有在那些最清高、道德最高尚的人才有可能。就是出于这种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我们的朋友保耳.埃伦费斯死了。完全了解他的人,也象我一样,知道这个无暇的人大概是良心冲突的牺牲者,这种冲突以这样或者那样形式决不饶过年过半百的大学教师。” 断断续续把整部传记读完了,算是近年来少有的耐性,谈不上太多感想,不过读书随手写笔记倒是一种习惯,总觉得不写点东西,不把一些想法跃然纸面就好像没认真读过似的。
世界名人故事读后感篇三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卷首语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或许,这也是他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诠释。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名人传》讲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其罗和托尔斯泰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但是他们凭借坚强的毅力,走完了辉煌而艰苦的一生。
《名人传》的许多地方令人拍案叫绝,可是我最难忘的还是贝多芬说的一句话:“人啊,靠你自己吧!”这句话仿佛是对每一个生灵的忠告,假如不会自力更生,那么就自讨苦吃了。这三位伟人,就是靠自己,才铸就了辉煌的一生。
贝多芬出身贫寒,十三岁辍学,十七岁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二十五岁时他刚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非常人能想象,谁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绝大部分竟是耳聋以后写成的。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于贫困和残疾,他的感情生活布满了凄凉和遗憾。
尽管他的天才征服了全世界,尽管维也纳的精英人物视他为国宝,尽管皇亲国戚在他面前都会礼让三分,但他的生活境况却没多大改善。不错,他的艺术是无价的,于是人们慷慨的用掌声和欢呼声酬谢他,却没想到他的鞋子破的上不了街······
然而,他没有被打倒: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忱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快乐,却创造了快乐奉献给世界。他终于战胜了!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攀登上了生命的巅峰。当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身面向听众时,全场忽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场面之热烈,恍如暴动。
米开朗其罗和托尔斯泰比贝多芬要幸运,他们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不肯安享一生,不肯虚度年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拼搏。
有哪种胜利能与他们的成就相比 拿破仑的那场战争 奥斯特历茨那天的太阳 这种辉煌是精神力量所从未取得过的殊荣。他们用困难锻造自己。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已经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为其痛苦,才有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