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
通过写心得,人们可以总结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1
近期,我读了杨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颇有感触,随笔记录下来。他描写了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息息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着,久久不能平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这部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战斗激情的动人小说,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了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打碎黑暗的旧世界而与反动阶级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场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人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可能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阅读《青春之歌》,使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洗礼,点燃了我的青春激情。在当代,我们年青一代虽无法像林道静那样去从事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但我们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2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后,在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的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斗争,描绘了当时知识界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了知识分子的人生方向和历史归宿。是一曲对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战斗的青春的热情赞歌。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林道静的典型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她怎样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苦历程,有力地说明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投入革命斗争,自觉地改造思想,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光明的前途,也才能有真正的青春。林道静的不幸身世决定了她要反抗,然而由于所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只能从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由于倔强的性格和强烈的进取心,使她不屈服于封建包办婚姻而毅然离家出走,逃到北戴河谋生。当企图自立的幻想遭到破灭后,她又只能以投海自杀的方式进行抗争。一个偶然的机缘,被北京大学的学生余永泽救起,并且相爱同居。但她与余的结合是以失去独立人格和行动自由为代价的。后来在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的教育与引导下,林道静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哺育,从空虚、苦闷、窒息的生活中开始觉醒,并勇敢地走出家门,参加“三·一八”游行等爱国运动,最后与余永泽从政治和感情上实行彻底的决裂,从此变得乐观、坚强和开朗,感到生活的喜悦和极大的幸福。在敌人的监狱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革命的实践中,表现出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成为无产阶级的英勇战士。
岁月沧桑,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当年林道静所走过的道路留给我们有没有值得深思借鉴的启示呢?笔者以为有,那就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昌盛的社会主义事业为青年一代提供了施展才智、放飞理想的广阔平台与美好前景,但只有像林道静一样,在党的领导下,确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自觉地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形色物欲的诱惑,掌握真才实学,才能使自己的青春焕发光彩,也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成为有用的人才。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3
《青春之歌》就是这样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作品描写了抗日和抗战时代背景下,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全文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作品的第一部分,主人公林道静逃出给她带来痛苦回忆的地主家庭,但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她身心俱疲。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写林道静痛苦中的挣扎,那第二部分便展现出了她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艰苦顽强的奋斗。从发起定县小学的学生运动时的稚嫩,到在宋家做家庭教师危急之中获取黑名单的机智;从刚刚被捕时的单纯幻想到经历了一年多炼狱考验与磨练的觉悟和觉醒;从跟随张大姐从事地下工作的缺乏经验,到在北大领导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发起学生运动的独当一面。林道静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成熟着,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有追求有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
《青春之歌》蕴含着作家杨沫的生活原型,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染满记忆,用战斗抒写豪情,用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新时代下的青年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如今,对于每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志愿者”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情系山区儿童,奔赴边远贵州山区支教而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难中,志愿者们以血肉之躯为灾区人民筑起了一道不可撼动的“生命长城”;2017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志愿者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世界友人的赞扬;;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上,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展现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大国的文明姿态……。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如果说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们为拯救危难中的祖国不屈不饶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时代下的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将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做一名自愿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志愿者”,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篇章,奏响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4
相同的年龄,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她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真诚,用坚贞的信念去完成,谱写下最壮美的青春。
—题记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身影,我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场历时的大风暴。也依旧能够领略到她对党的真诚,对祖国的热爱。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的中国时,她那种无私奉献青春、顽强与不屈的斗争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
林道静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她不仅为个人主义命运做挣扎,也为着拯救危难的祖国奋斗,却又一度遭到打击—未遂、教书被逐、爱情不如意、寻找职业四处碰壁、对党的理解尚且幼稚…面对重重打击,她没有选择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她选择的这条路异常艰辛,可她只挡这些打击、坎坷。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与命运,没有放弃对党的向往。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起敬佩。特别让我触动心弦的是她在狱中与林红接触的那一段,一个女孩,本着柔弱的身躯,面对烤打,她没有屈服:面对爱情的,她没有动摇。而是带着愤怒与之抗争。她的心中只有党和国,她身上的一道道疤痕,就是的鉴证。
在感动与敬佩之余,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正值青春的朋友们。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暂了,也正是因为她的短暂,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朋友们,却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选择让青春随风逝去,面对挫折,或是些生活的小挫折,就不堪一击;或是学习的一点小坎儿,就匍匐在地;或是写感情的小插曲,就选择轻生…有的人选择让青春沉沦,或是习惯了像花一样的生活,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多事情都靠着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脱离了父母,就选择沉沦、搁浅。当选择让青春逝去的人醒来的时候,发现青春以不在。当选择沉沦、搁浅的人准备起航时,却发现青春已成伤感。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这种痛愈发严重。
我记得且很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保尔说的那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以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是的!有人说的好,拥有健康是可喜的,能用健康的身躯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的人是可敬的,年轻就应该奉献。
正在少年的朋友们,即将步入青年的朋友们,青春不设回头客。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命运”,而是要像林道静那样,努力改写命运,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应该是一种超越价值的存在。是的!也许这条路很艰难,可我们有青春,那就应有冲劲,有干劲。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即使是100次跌倒依然有101次爬起来,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相信青春,相信未来。
《青春之歌》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过程,有尾声……我们应该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向林道静学习,献出我们最壮美、最靓丽的青春,与祖国共进!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5
说实话,如果不是作业要求,我绝对不对读这样的书。
全篇充斥着知识分子的口号,即使是没有经历过革命,一个大学生的天真和幼稚也让我吃惊。
林道静,本文主人公,在生活中收到马克思主义的感染,渐渐成长的故事。在家中受到阶级压迫,跑回乡下投奔表哥不成,后在乡下教书,余永泽闯进了他的心。他的浪漫和口才打动了她。后林发现自己乡下教书工作的丑相,再次逃离回北平。这次她和余永泽结婚(?),但在日常生活的琐屑中发现他自私冷漠的本性,此时她又心仪了另一个人,卢嘉尔。卢是一个北大的革命卫士,领导学生运动,他的渊博和稳重的魅力征服了林,解脱她的日常生活。她也渐渐的在卢的影响下阅读进步书籍,后决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革命过程中,卢被敌人捕押,在狱中受尽折磨死去。后她在进行组织工作时也被捕押,在狱中顽强抵抗,后被释放。受到组织上江华的知道一步步成为一个真正的党员,同时和江华修成正果。
先讲个轻松的,我读完这本书想起了一句话,女人可以因崇拜产生爱情,男人因怜悯产生爱情。这句话是对本书感情的真实写照。先是余的浪漫,后是卢的魅力,再是江的踏实,本书的男人都是在境遇上强于女主的。女主有充沛的热情和悲惨的命运,感情线发展的倒是很合理。
再说到文章中的革命斗争,爱国的斗争本应该让人热血沸腾,只是我觉得本书有点像喊口号,一点也无法让我融入进去,那些时时刻刻挂在口中的阶级倒是让我想起十年动乱。文学史对这本书评价颇高,说是融合了杨沫本人的生活经历读来亲切感人……有点扯,我觉得书中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过重,以女主人公为代表,一个从小受到这样遭遇不断漂泊的人生经历能有这种单纯的思想我也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学生运动常常造成较大的流血牺牲也不进行反思,狱中的折磨片段太英雄主义,即使有坚贞的精神,身体也是肉做的,无法想象她的描写是不是全是自己的想象。
这样的政治颂歌高于生活,过度拔高每一个人的精神,读来千篇一律,确实一本就够了。这两颗星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给的什么……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6
生活在这个“和平”时代的我们几乎没有那股“为革命胜利而奉献自我”的冲劲,这股劲在久而久之的安宁中逐渐淡化,甚至将要化为乌烟。惟独从书本或影视中还能有所体会。杨沫的《青春之歌》正是一部充满了奋斗激情的作品。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为爱国知识分子写下的一首青春的赞歌。
这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小说的结构清晰明了,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展开的,由林道静散发开引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描绘林道静的形象。林道静是林道静是大地主林伯唐强暴佃户姑娘秀妮所生,母亲投河自尽后,小道静受尽了养母的百般虐待。她的出生和她所生活的环境造就了林道静的性格:倔强、富于反抗、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染上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习性。在林道静的体内流着“红血液又有黑血液”。这一性格的双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她心地善良,同情民众,憎恨她的家庭,为摆脱可怕的鸟笼、可怕的婚姻,为追求自由,道静离家出走,但是她虽然逃离了家庭给她设置的网,却又踏进了余敬唐的罗网。她因绝望而走向自杀的道路,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余永泽以“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温情体贴赢得了林道静的爱情。然而现实不能把两个没有共同的追求目标的人捆绑在一起,这样只会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道静终究是要摆脱余永泽给她设置的鸟笼的,她向往自由,追求革命。她的内心涌动着滚滚热情,而余永泽在民族危亡之时,名利熏心、整天想着个人幸福。在道静为与余永泽的爱情苦闷时结识了卢嘉川,他引导她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并逐渐投身于火热的斗争。日渐觉醒的林道静发现自己以前“好象个糊涂虫”,也使她进一步看清了余永泽自私、庸俗的真面貌。当余永泽赶走卢嘉川,导致卢被捕,最后牺牲时,林道静终于与他分手了。林道静的这段经历,不仅真实再现了30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路可走的痛苦处境,而且也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反抗是软弱无力的。从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决裂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经历。林道静跨出了“爱”的小圈子,标志着她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
这以后,她经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训和斗争实践的艰苦磨炼,她张贴标语,撒发传单,单枪匹马地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党组织营救了她,把她秘密护送到定县农村。在这里,党又派果敢、机敏、干练的江华同志领导她工作。在江华的帮助和教育下,林道静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红的热情帮助,以及她那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她进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是为人民,为革命而奋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的温情狂热,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并自觉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终于成为英勇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知识青年只有将个人命运融入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中,其青春才是最壮丽和辉煌的。
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地挖掘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林道静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静的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说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而且还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中有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林道静的引路人卢嘉川、江华和林红;有民族危亡之时,名利熏心、整天想着个人幸福的余永泽;有开始倾向革命,但最终因贪图享乐而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的白丽萍。正是这些与林道静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立体地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动荡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进步知识分子谱写了一曲青春的颂歌。
读《青春之歌》心得体会篇7
无论今天有多么的阴暗,哀伤,我们都应努力走下去——在人生路上,至少明天还有希望,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激昂澎湃,处处春暖花开,可你曾试问过,我的青春凭什么你做主呢?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当我们面对重重阻隔时,岂能有你掌柁,任凭你摆布,在这人生中最绚丽的季节,我们应当驾驶人生之舟,奋力扬帆前进,也许,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青春不怕万人阻挡,只怕向自己投降,而你,又算得了什么,凭什么由你做主呢?
纵观历史回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城,但你可曾想过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光彩一生了。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他的青春,怎能由你做主,他弃医从文,为的是改变全中国人的精神,而要改变精神,那便是文学和艺术了,正是因为这一选择,为中华民族留下的是那永不毁灭的民族魂,正是因为这一选择,使全中国人的精神逐渐改变,而你又可知晓,当他的青春,经过每一个十字路口时,他是有多么的果断,他没有丝毫犹豫,坚定的选择了难走的路,他的青春,是不悔的青春,他的青春,怎能凭你封建社会做主,怎能凭你落后精神做主!
郭敬明曾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不,但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青春路上,怎能凭你忧伤做主,回忆过去,痛苦,挫折,虽然充满这人生大道,可我们怎能屈服,天行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应当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当鬼雄”的壮怀豪情,应当力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韧精神,青春路上,怎能轻易说“不”,而当你说出时,那你的青春,几乎丧失了活力,任凭其摆布,随风飘摇……
青春年少的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可只要我们不畏险惧,勇往直前,那成功的殿堂必定向你敞开宽阔的大门。谁说青春应当在大人的指导下一步步前进,更又有谁曾说青春应当按照规律一步一步的机械的前进了……不,不,青春年少的我们,我们有主见,有思想,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尽管,我们没有你们那么有经验,没有你们那么有思想,可,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迎来美丽的彩虹了,也许,正如那句“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一样,我们勇往直前,翻山越岭,为的,是飞向那更遥远地地方……可这,又有几个人有这种觉悟了,他们不敢反抗,不敢说不,也许这要的是勇气,即使失败了,请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正是如此吗?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青春年少地我们,再苦再难,都应当努力走下去,只有深刻地去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意蕴,你的青春,才会更加完美,怀着一颗充满勇气地心,勇往直前,那他,还敢来对你的青春做主吗?我想,必定不会吧!
望着这湛蓝的天空,就让我们大声地喊出“我的青春我做主”吧,青春不怕万人阻挡,只怕向自己投降,总之,在这绚丽的季节,我的青春决不能任凭你做主!
那么,你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