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希望这份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1】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
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大卫·科波菲尔》这部的文学名著。我回味无穷,回看大卫那像长河般的岁月故事,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卫,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可怜孩子,从小便与他的妈妈相依为命,很可怜,很可怜。不仅如此,在大卫的童年里,还有许多恐惧与憎恨,这些不良因素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是从大卫的继父——谋得斯通姐弟俩的手中产生的。我憎恨这两个坏东西,是他们俩联手制造了混乱与恐惧,还使大卫的母亲,在恐惧中离开了这个没有希望的世界。大卫悲痛欲绝,我也不禁潸然泪下。噢,对了,大卫妈妈的离世,让大卫家的女仆佩格蒂也悲痛万分。
还在大卫妈妈活着时,那两个坏东西就将大卫送进了以严肃闻名的萨伦学校。大卫在这个学校受尽了苦难,也认识了一个后来的好朋友——特雷格尔。我对这位新朋友很同情,因为他常常被老师们殴打。
大卫的妈妈死去后,大卫被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当童工,大卫受不了折磨,跑到了他的姨婆家里。他的姨婆十分果断地收留了他,还送他到一家很有名气的学校学习。毕业后,大卫当了律师,我很高兴,也为大卫骄傲。
随后,大卫还与斯潘洛家的那朵小花——朵拉结了婚,我很惊讶,大卫还这么小,怎么可能会结婚呢?后来,我才了解到,原来外国人都是很小就结婚的,这才让我放下心来。但是,上天又给了大卫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朵拉与小狗吉卜手拉手地走了,大卫又一次陷入到死亡的悲痛中,太可惜了!
大卫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沉,终于从痛苦中恢复了过来,他又爱上了爱格妮斯,这使我逐渐对大卫失去了一些好感,因为他有些多情!
大卫最终与爱格妮斯举行了婚礼!他们之间的爱,逐渐根深蒂固。爱格妮斯不仅爱他,还默默地支持他,使大卫的学习又进步了,并且帮助大卫最终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作家,我既羡慕他,也真心地祝愿他们能够白头偕老,平平安安!
我想到了大卫的一生,被爱包围着,温暖与幸福也守护着他。但是,我从大卫身上看到,只有用双手去创造幸福,才会更加幸福!这就是幸福之真谛!
这就是《大卫·科波菲尔》,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感受这部巨著的辉煌!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3】
起初,我并不喜欢这位姨婆,因为作者对她的描写并没有褒义色彩。比如“她径直朝屋门走来,这种凌厉笔挺的姿态和从容不迫的精神,别的人是不能有的。”“说起我姨婆的行为举止,跟常人颇不相同。”“然后她像惯于支使人的人那样,朝我母亲皱了皱眉头。”这让我感觉她一定是一个刻薄刁钻的老太太,而且后面她对大卫母亲的生疏,还有笃定我就是个女孩的做法,使我颇不喜欢。但在她第二次出现时,我却瞬间迷上了她。
她一遍一遍地问狄克先生怎么“处置”我的时候表现的毫无主见、手忙脚乱,让我觉得她的真性情显露无疑,作者这样写更突出了她对这类事情的毫无经验,甚至不懂怎么去照顾小孩。我想起了绿山墙的安妮中的马瑞娜,她在安妮刚来绿山墙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如何与她相处,这种纯朴让人觉得真实自然,不由得让我有了亲切之感。
其实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姨婆雷厉风行的个性,这种直爽、豪迈不禁让我有了油然而生的敬佩。“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她义正辞严地为我辩护;“什么!胡说八道!你快给我住嘴!”她严厉的呵斥住了谋得斯通先生;“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她痛心地斥责谋得斯通先生。这让我大为震惊也大为感动,在谋得斯通先生面前,他选择无条件地信任大卫,呵斥住谋得斯通先生无礼的行为。而她又是那么的善良,同情大卫的遭遇,为大卫的母亲而愤愤不平,替大卫和大卫的母亲而着想。读到这一章时,我产生了看这本书从来没有的兴奋之感,我有一种感觉,姨婆一定会给大卫她全部的爱,让大卫从之前苦痛的深渊中走出,迎来新的光明。
果然,事情真的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不能忘记你念书的事。”、“你喜欢明天就去吗?”这个豪爽的女人,她对大卫的爱,不是无条件的溺爱,而是给了他既定的方向,一心希望大卫有一个好的前途的深沉的爱。她为了让大卫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就让他出去旅行,而的条件就是一周给她写三封信以及动脑子思考,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她的教育方法,是那么的得体而开明。她知道要送大卫去事务所要花一千英镑,而对于汤米特雷德尔一百英镑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她仍慷慨的供他学习,依旧发挥了她那雷厉风行的性格。她只为大卫的前途而考虑,而她认为职业的选定一定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投,这让我更加敬佩这位姨婆。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4】
我读了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看完后,我被主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大卫·科波菲尔。他的童年生活十分凄惨:父亲在他未出生前就去世了,8岁时母亲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先生严酷残暴,他的姐姐莫德斯通小姐也一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后来他被送往学校——钱国最糟糕的学校之一,那里的人也并不友善——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大卫在学校里饱受煎熬,然而他那善良的母亲却只能忍气吞声。不久之后,大卫的母亲便去世了。这是他的继父便霸占了家产,还把大卫送去工厂工作,尽管他当时只有十岁。读到这里,我不免为大卫的悲惨童年感到万分同情与难过。相比之下,我的童年简直太幸福了。我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在学校里又和蔼的老师与友爱的同学,我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大卫却生活得如此悲苦,这是多么的可怜啊!
然而大卫却没有放弃一切希望,他逃离了工厂,准备投奔他的姨婆——一位貌似严肃却有着菩萨心肠的人。在她的帮助下,大卫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被送往一所正规的学校并且在那里完成了学业。然后就做了一名律师。尽管大卫现在生活得很好,但它周围仍有心怀歹意的人——尤赖亚·希普。
大卫的生活还真是一波接一搏。他摆脱了残暴的继父却又碰到了很有心机的系谱。我想,如果换做是我,也许早就放弃了,然而大卫凭着他坚定的毅力,勇敢地走下去了。
邪不胜正!大卫同善良的米伯考以及知心朋友阿格尼斯等人战胜了尤赖亚·希普。
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大卫终于打败了敌人,战胜了困难与挫折。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篇5】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半自传性小说,也是其最满意的作品,通宵读完最后300页,我得出的结论和他一样。
或许是因为在夜里想象力更丰富的缘故吧,合上书,疲倦的肉体沉睡了,兴奋的精神却一遍又一遍地在伦敦徘徊:屈兰斯特夫妇还在街头散步,相互许诺下美好的梦想;胖胖的密考勃老头就算和人隔着桌子说也仍要写信;善良的女仆攀古堆一如既往地在火炉边摆弄着她的针线盒;姑奶奶总是那么庄严地喝着她的特制葡萄酒,憨厚的迪克先生耐心地伺候在一旁;小科波菲尔终于凭借着亲友们的关爱长大成人……
合上书,更像像是离开了一群可爱的朋友。
密考勃老头一生被债务拖累,反复告诫小科波菲尔说:“如果一个人每年有二十磅的进款,而花去十九磅十九先令半,他会快乐的;可是如果花了二十磅一十先令,他就要苦恼了。”
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朝钱看,有钱才快乐,没钱就痛苦,金钱在中国或许不是万能,至少也还有9999种其他功效。
同龄人中结婚的越来越多,要结婚,必须要买房,一说买房,全家老小总是竭尽全力的,几代人的积蓄,再加上以后几十年的贷款,总算拼下一套住房,奈何房产证上还有个年限。
租给你一年是租,租给你七十五年就成了卖,所有家庭仍旧拼尽全力的去“买”(我认为是租)——没有房,不结婚。
两个人以后几十年的青春从结婚那天起,全部被一套75年年限暂住的房子给锁住了,但是所有人从此心满意足。
租1年是租,所有人都不满意,租75年还是租,所有人却满意了。——我想起那个朝三暮四的故事,有个人养了一群猴,早上给3个桃,晚上给4个桃,所有猴都很生气,早上给4个桃,晚上给3个桃,所有猴子都安心了。
再加上要还一辈子的债,提前透支了二十年的生命,我这不知道快乐到底从哪来。
或许中国人都是那朝三暮四的猴子吧。
市场经济的今天,所谓唯物主义逐渐就演变成了实用拜金主义,马克思老早就说了,金钱至上的体制下,婚姻和嫖娼只不过是零售和批发的区别,这句话放在当今社会来看,是如此贴切。
合上书,就更想念屈兰斯特夫妇,逛街走过商店,你许我一条金链,我许你一个手表,开开心心的说,有钱了再买,就仿佛两人都拥有了这些东西一样,然后努力工作。
合上书,就更想念忠诚憨厚的攀古堆,在她心目中,大作家科波菲尔永远是从前那个读“鳄鱼故事”给她听的小男孩。闭上眼,很多类似的人曾走进我的生活,很多同样的感触曾在心里萌发。
或许物资给肉体带来的安逸真是很欢愉,然而我却更加坚信,只有心灵的真善美才能最终通往幸福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