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教师语言暴力知识点

|小龙

在我们的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中,命题人会以此为命题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出题形式上以教育现象类题目为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面试教师语言暴力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面试教师语言暴力知识点(篇1)

1.教师语言暴力的定义及表现

所谓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谩骂或贬损等不文明的语言,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伤害的行为。

常见的语言暴力表现为:“你比猪还笨”“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怎么办?”“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爸来”“像你这样下去,连扫马路都不够格”等。

2.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

(1)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有的教师依然固守“师道尊严”,没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个性和正在发展的人,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年轻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如果所教班级成绩落后于其他班级,心理素质低的老师不能自我调节压力,就会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口不择言。

3.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

(1)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教师的语言暴力,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学生逐渐远离教师,甚至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

(2)导致生生关系恶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对某一学生的看法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对该生的看法和态度。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生的态度不好,就容易造成学生同伴间感情的破裂,使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氛围。

(3)损坏了学校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的语言暴力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等,长期下去容易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进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4.如何杜绝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就如何解决教师语言暴力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应规范自身语言,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将表扬和适当批评相结合,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宽广的胸襟,和蔼、热忱、耐心、平等地对待学生。

二是学校应该多关心教师,广泛开展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提高心理素质。

三是教育部门应把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纳入教师职称考核评定中,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教师语言暴力的概念和有效的惩戒方式。

四是学生家长应提高维权意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映。

总之,教师语言暴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解决,进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面试教师语言暴力知识点(篇2)

一、概念

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苹果看起来是红色的、尝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香的、红的、甜的就属于苹果的个别属性。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看到苹果就知道他是个苹果。

考点:这两者概念易出现判断题。

二、分类

感觉: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知觉: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形状知觉)、时间知觉以及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

考点:知觉分类易出现多选题。

例: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ABD)。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大小知觉 D.运动知觉

三、感觉的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嗅觉适应现象。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牛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 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黑人的牙齿会比较白。

继时对比: 指几个刺激物相继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先吃药在吃糖,会觉得糖很甜。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补偿作用: 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你补。如盲人的听觉会比较好。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一一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如冬天看到橘色会觉得温暖,夏天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

考点:感觉的感受性变化规律易以例子的形式考察。

如:“月明星稀”体现了感觉的( A )。

A.同时对比 B. 一般对比 C.前后对比 D.继时对比

四、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加以优先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强调的是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用红笔画出重点以便后期复习就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

教师面试教师语言暴力知识点(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就不可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厌学心理。有厌学倾向的学生,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施压下勉强学习。

第二,考试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害怕考试考不好,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自己的前途,也担心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抑郁等行为。

第三,挫折压力。具有挫折感的学生会出现自卑、敏感、焦虑抑郁、闭锁等反应。或者以特殊的行为方式逃避问题,如酗酒、上网成瘾等,或者出现情感冷漠,产生自杀倾向等。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第一,家庭方面。一是要形成优良的家风。培养孩子正直、诚实、友爱、善良、宽厚等品格,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二是不能过分娇惯和溺爱孩子,要真正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进而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使孩子健康成长。三是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在孩子学习成绩有所波动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打击和责骂。

第二,学校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专业的教师任教,并办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二是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三是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学会疏导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考生可以参考和借鉴上述内容进行回答,从而丰富自己的答题内容。

    43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