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

|何嘉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希望这份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精选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

2 、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 、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 课件: 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 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 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 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 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 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 幼儿自由发表。

5、 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6、 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7、 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 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幼儿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因为男女生的反映、运动能力相比较男生要强,分开可以提高逃离的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归纳地震灾害的特点:暴发突然,猝不及防,预测预报困难,成灾广泛,后果严重。

2.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

3、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了解科学家在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侯风地动仪的接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地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6、通过唐山地区的重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教学准备

1、反映唐山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演习教具。

教学过程

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 讲述:今年5.12号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关于地震你知道一些什么?

2. 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3.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唐山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的级别,地震给唐山造成了什么样的灾害?

4. 地震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地表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二:认识地震的形成

1. 实验;用一叠纸、木片等物品地表岩层进行模拟实验。注意安全

a. 把一叠纸平放在桌上,两手从两边把纸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现象,如果是一层层的岩石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b. 用薄木片进行上面的实验,直到木片折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3. 讨论: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4. 看P49的小资料,了解地震的形成。

三:发生地震时怎样做

1.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2. 如果现在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3. 进行一次课堂演习:发生地震时怎样逃生。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一些什么?出现地震时,在家里你会怎么做?

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精选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素质。

4、以地震为契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地震后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发生地震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片。

2、出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设问、讲解)。

(1)发生什么事情啦?

(2)发生地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和现象发生?

(3)地震给人类带来什么灾难和危害?

3、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

(1)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逃生方法吗?

(2)小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配合爸爸妈妈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来不及跑出家门就把脸盆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吊灯或其它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砸伤自己。

4、地震逃生游戏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护持,老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逃生技能。

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精选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 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幼儿园中班防震安全教案精选篇5

一、教材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和地震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提出本课要探究的内容:“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们有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来研究吧。”提示学生预前探究,为课堂探究做准备;以文字的形式提示学生准备课上探究的典型材料,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以情景图的形式调动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已有的认识,为课堂探究提供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资料。

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情况,包括了火山喷发全过程的图片及火山喷发对火山周围广大地区造成的破坏。目的是为学生研究火山提供最基本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引起学习兴趣,为探究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础。二是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教科书呈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震巨大的危害性,引发学生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兴趣,结合卡通语言“真是不平静的地层。”,引导学生针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设,这些变化有可能是地层的运动引起的,为探究地震的成因打下基础。

两组图片只是教科书的一种指向,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获得对火山、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时会出现的现象。

活动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教科书呈现了一系列学生探究实验的情景图,“做个模拟实验吧。”提示学生设计实验,展开探究活动。三幅图片分别给学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

(1)加热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成的装置。提示学生番茄酱看作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构造中地壳。借助这个实验提示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有类似接近液体状态的岩浆。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2)用力折断木棍,模拟岩层的断裂及震动。

(3)用手挤压毛巾。“实验中的毛巾和木棍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提示学生利用这两个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手用力弯折木棍、挤压毛巾相当于提示学生地球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断发出“啪”的声音。手感觉到振动,以及毛巾的褶皱分别代表了地壳在受力下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图片中设计的各种方法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展开探究。

教科书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及预留的记录空间,提示学生边探究,边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最终获得的结果。

二是通过资料卡的介绍,丰富学生对火山、地震的认识。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教科书以资料卡的形式具体介绍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上面的资料卡展现的是岩浆即将冲破地壳的情景和火山形成的原因。下面的资料卡展现的是没有被挤压的水平地层、受到挤压发生褶皱的地层、岩层断裂的地层及地震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认识。

活动三: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讨论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火山、地震与人们的关系,分别是地震造成的楼房倒塌,桥梁断裂情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地震夺取人的生命。提示性语言“火山、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呢?”“火山、地震还能带来什么?”提示学生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教科书设计的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提示,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还有很多,如火山喷发能污染空气、烧毁森林、毁坏农田、覆盖村庄、城市,喷出的火山灰也能形成肥沃的土地;强烈的地震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夺去人的生命,破坏人类的财产,但地震往往能告诉人类一些地球内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是避震小常识。教科书提出了“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问题,提示学生交流避震常识。借助资料卡简单介绍了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的方法,以及发生地震时,避免人身伤害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认识,对生活更具有指导意义。

自由活动:

模拟避震演习。

教材展示的是一个模拟避震演习的情景图,背景是在一个教室里,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习各种避震的方法,关于避震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种:

①学生把书包举在头上,往门外跑。提示学生意识到头部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发生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这种方法适合于平房教室。

②学生抱头蹲在桌子旁。提示学生地震时,处在楼房里的人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机会大得多,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③学生蹲在墙角。墙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来得突然,来不及逃离房间,用这种方法也能增加生还的机会。借此活动目的是培养每个学生的.防震意识,提高他们的防震能力,是对学生生存技能的一次有意义的训练。

拓展活动:

现在许多火山都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吧!

提示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借助旅游报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更多的火山、地震知识的机会,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和地震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给人类造成负面的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认识火山、地震的利与弊。

三、教学建议:

活动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毛巾、木棍、土豆泥、蕃茄酱等。搜集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为了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酒精灯、三脚架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对火山和地震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先播放有关火山或地震的录像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刺激。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火山和地震发生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研究火山和地震的相关资料。

在学生了解了火山、地震发生的现象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由这些现象可以推想到什么?学生结合自己了解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活动二:

在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后,教师提问学生:“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设计相关的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设计。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探究提示卡,提示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在学生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利用准备的材料展开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整理,对实验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的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最终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整理,你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资料卡,弥补学生认识上的不足。

活动三: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资料,或介绍相关的数字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可能只重视到火山和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那么教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火山和地震给人类带来负面作用的同时,也有有利的一面。训练学生学习辩证地、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科学素养。

在学生认识到火山和地震与人类的关系后,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如果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教学时,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再补充一些有科学根据、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

自由活动:

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的准备要充分,包括对教室房屋结构、室内物品、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都应有个大体的了解。

2、活动时间要充足,各种避震方法的掌握要到位。

3、活动后注意总结、评价,对于活动中学生所表现的灵活性、创造性一定要及时发现,多鼓励。

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喷发后,会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山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可以搜集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火山旅游报展览。

本课探究内容较多,建议用2课时完成。具体有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第一课时认识火山、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学习火山、地震的成因。第二课时讨论认识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避震小知识,模拟避震演习。第二种方案是火山和地震分别占一课时。教学时选用哪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28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