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

|思敏2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希望这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平安无事”、“逗弄”、“甩脱”等词语。积累“干涸”、“痛楚”、“实事求是”等词语。

3、初步学习阅读参考资料:能读懂课后的注释,懂得注释的作用。

4、熟读课文,了解第二节与后面四节的关系。

5、体会作者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通全文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秦牧的作品《我喜欢小动物》。

出示:

26、我喜欢小动物(齐读课题)

3、轻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阅读注释

1、同学们,我们以前是否接触过注释?请说说你的了解。

2、请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注释在哪里?(篇末)

师:注释有的在当页,有的在篇末。

3、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注释在当页的文章。

4、本文的注释有几个?标在哪里?

师:本课的注释只有一个,注释符号用数字加小圈标在题目的右上方。这个注释是对全文作说明。除此之外,还有对文章字、词、句的解释,我们以前接触过不少。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本课的注释,交流一下你能从中读懂些什么?

6、学生自读、交流,教师概括:

从注释中我们能了解到文章作者、主要作品、改动情况。

7、请学生说说注释的作用。

8、除此之外,你对作者还有什么了解?你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集体交流。

说明: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查找、阅读资料。这节课的训练包括两个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文后注释,从而使他们明白注释能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并了解一些有关注释的知识,这个要求是主要的,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是作为重点训练的。

2、课前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如书籍、报刊、上网、听家人讲述)去了解作家、作品。这个要求是次要的,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三、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进一步感知课文。用“△”将不理解的词语标出。

2、四人小组自学生字。

3、出示:

鳄、鲫、鳖

归类识字,三个生字都和鱼有关,书空。

“鳖”就是“甲鱼”。指导鳖字上半部的写法。

4、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吻端:指鳖的嘴。

逗弄:逗引……玩

甩脱:摆脱,文中指“我”不断地做甩手动作(可以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鳖终于松口了。

平安无事:文中指没被鳖咬到过。

不胜其烦:胜:承受。指大人不能承受我的多次请求,烦透了。

5、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感情朗读

1、年幼时的秦牧是一个非常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他与小动物们朝夕相处,将它们当作了玩伴。课文是这样写的:

出示:

在耍弄小动物的当中,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

个别读——齐读

2、想想文中哪些小节写的是我做的趣事,哪些写的是我做的蠢事呢?

趣事(3、4节)

蠢事(5、6节)或(5、6、7节)

课文3-6(7)节就是围绕第2节展开描写的。

3、再读3-6节,用概括的语言来说说两道填空题。

在耍弄小动物的当中,我做过的有趣的事情是:(将过山鲫从水缸里捞出来,放在地面上,看它们跃动。)

在耍弄小动物的当中,我做过的愚蠢的事情是:(用手指去逗弄鳖,以致于被它咬得血淋淋的。)

说明: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用概括、简练的语言回答这两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可能学生会读出第4节或第6节中大段的语句。那么教师就应该耐住性子,给予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指导学生找到文中最关键的词语,表达上不求统一,意思正确,句子完整通顺即可。

4、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趣”字,哪些地方又体会出“蠢”字?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试着把它读好。

5、集体交流。

个别读——小组读

五、品词析句,积累词语

1、三读课文,找到你欣赏的词句,用“——”划出,说说理由。

2、集体交流(万一学生找不到事先教师希望他们积累的句子的话,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句)。

举例:

“听说天旱的时候,它能够从于涸的地方,不断跃动,找到有水的地方,再度生活下去。”

(1)结合查字典理解“涸”就是水干的意思,用上“干涸”这个词语使文章更有了文采。

(2)体会过山鲫的生命力很强(从“干涸的地方”到“有水的地方”,也许有很长的距离,但它不会很快死亡,而是靠“不断跃动”找到生的希望)。

3、读好自己喜欢的一句话。

个别读——小组比赛读

六、总结课文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如果我们亲近它们、善待它们,它们也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让我们同动物们和谐地相处!

七、课外延伸

1、你在亲近小动物时有什么趣事或蠢事?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蜉、蝣、猩、寿、铀”5个生字;通过不同的方法理解“蜉蝣、朝生暮死”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地球的几次问话。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地球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地球及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有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地球及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2、体会地球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地球。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多大了?

2、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年龄,可地球却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它心里一定——很着急。

3、此时此刻,地球一定很急切地想知道——

揭示课题:27我多大了(齐读)

4、指导读题,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在太阳妈妈的建议下,地球向谁询问自己的年龄?

2、交流,板书:

蜉蝣

大猩猩

地球太阳妈妈海龟

龙血树

化石

放射性元素铀

3、学习生字,认识“蜉蝣、龙血树、铀、猩”

(1)从“蜉蝣”两个字的部首上你想到了什么?(这是一种昆虫)

出示“蜉蝣”图,介绍“蜉蝣”的有关信息。

(2)认识“龙血树”。

出示相关材料,自由朗读,你对龙血树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龙血树的生存时间、功效、生长地点)

(3)认识“铀”

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过渡语:听了太阳妈妈的话,地球开始在自己身上寻找答案。让我们一起跟随地球去探询一下吧!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1、默读课文3~7节。

2、学生交流。

相机理解:“朝生暮死”、“嬉戏”

(1)理解“朝生暮死”

从这个词中找出两组反义词(朝—暮;生—死)

指名讲意思(早上生晚上就死了,说明存活的时间很短)

(2)理解“嬉戏”

找近义词:游戏、玩耍

3、小结: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地球问年龄只有一天的(),接着问(),又问(),然后问()。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地球询问自己年龄的过程时是按他们年龄大小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4、地球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呢?用“——”划出地球的几次问话。

地球问:“蜉蝣,蜉蝣,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看见大猩猩们在森林里追打嬉戏,就问:“聪明的大猩猩,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看见海龟在海滩上,又问:“长寿的海龟,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问:“老寿星龙血树,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说:“难道你知道我多大了?”

(1)地球此时心情如何?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好这几句话?

(2)自由读课文,尽量读出不同事物的语气语调。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完成课后词句活动室的“排序练习”。

2、学生出示收集到的各类物质的年龄的资料,教师按动物、植物、金属等分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习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6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