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电子版

|新华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模板

第一节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B)

板书

教学过程

(二)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1.物质出入细胞膜的几种方式:

(1)自由扩散:

特点: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O2、CO2、甘油、乙醇、苯等。

(2)主动运输:

①特点: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②意义:(略)

2.细胞膜的生理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的,那么,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讲述: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细胞膜有多种生理功能。比如说,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等。其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膜的重要生理功能。

活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的“门户”——细胞膜来完成。离子和小分子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的,而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首先,我们学习一种比较简单的运输方式。

(教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自由扩散活动图板,对照活动图板作简要说明:图中黄色表示细胞膜,红色球状物表示某物质。红色球状物多的部分为膜外,少的部分为膜内。接着教师演示红色球状物不断由膜外通过膜进入到膜内的情况。)

提问:如果红色球状物的多少代表某种物质浓度大小的话,那么,这物质进入细胞是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还是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

(回答:略。)

讲述:对了,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上边这种运输方式叫做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相对于主动运输来说,又叫做被动运输。符合这种方式运输的物质仅限于小分子物质。

另外,还有一些物质在进入细胞时,不同于自由扩散方式,例如:轮藻细胞中的K+浓度比它所生存的环境中K+多63倍,海带细胞中的I-比海水高出40倍,人的红细胞中的K+比血浆高30偌,而红细胞中的Na+浓度却是血浆中Na+的浓度的1/6。由此可见,以上细胞具有不断积累K+、I-的能力和运出Na+的能力,以致不使膜内外的Na+、K+、I-达到平衡。上述这些物质是怎样进行运输的呢?(教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主动运输活动图板,在做简要说明后演示物质由膜外进入到膜内的过程,同时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提问:上述这种运输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回答:略。)

讲述:当物质通过细胞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时,就像物体沿斜坡上移一样,必须由外部提供能量,在对上述Na+、K+、I-等物质的运输中,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来供给的。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主动运输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是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②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提问: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在生物学上有什么意义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讨论,最后请一位同学回答,略。)

讲述:由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运输方式可以看出,细胞膜可以让O2、CO2、水分子等小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或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在生理功能上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具有选择性

讲述: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关于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小字部分。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了解到细胞结构与它的生理作用是相统一的,尤其是物质出入细胞膜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对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填写下表。

出入细胞物质举例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高、低

是否需载体蛋白质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甘油

进入红细胞的K+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2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是高中生物新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过程,它以有丝分裂为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变异中“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设计意图

本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的比较,初步寻找减数分裂的学习策略(用已有的有丝分裂知识间接说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示意图、应用剪贴图,使学生初步领略学习策略寻找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通,将学习“有丝分裂过程”方法迁移到减数分裂的学习中,使学生占有、运用、享受了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再次,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即构建减数分裂有关的知识结构,寻找记忆的关键内容,把握思维链条的关键,提高记忆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大纲,考纲的教学要求,“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内容应达到D(应用)水平。由于减数分裂过程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参差不齐,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针对学生心理状况和接受知识能力情况的了解,确定教学目的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概念、过程、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为学习第六章《遗传和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4)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维活动、推理和总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分享“交流”更重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确立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而且涉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数量变化知识,还是以后学习遗传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的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变化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中,关键是帮助学生弄清染色体减半的原因以及为第六章学习遗传和变异的“三大遗传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所以教学关键是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重点:减数分裂概念、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关键: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以及染色体组合方式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述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课件的动态演示和学生动手贴剪贴图,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

七、学法指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发现学习减数分裂的方法,完成对学生进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学法指导。通过分析、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图表等关键知识点,完成自我监控策略的学法指导。通过设计各种疑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归纳和总结,掌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比较,掌握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等。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1、复习提问:用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课件,复习其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复制、着丝点分裂、平均分配等)。

2、导入新课: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我们知道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那么,减数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究竟特殊在那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

(二)学习新课

1、演示减数分裂的动画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与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变通,按照学习有丝分裂的方法来认识减数分裂的过程,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

2、精讲减数分裂的过程,并对同源染色体等概念及时解释。

3、再演示减数分裂的动画课件,强调减数分裂的过程是连续变化的,并请学生依照课件说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的变化数目。

4、鼓励同学们用磁性模型到黑板上粘贴剪贴图,这样既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学法指导。

5、再对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时提出: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和组合方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解决关键点。此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3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以及前面所讲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的相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DNA的碱基组成以及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基因的表达、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为这些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接下来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DNA复制的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4

一、教材分析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对半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

四、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1、设置问题情境,引人课题。以9.11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PCR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人体内的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

2、分析经典实验,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设计引导学生对康贝格、梅赛尔一斯特尔等人的经典实验进行层层设疑,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设计,得出结论。

3、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具体过程。

五、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人课题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夺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两幢大楼轰然倒塌,死伤者数以千计,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尸体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如何来确定罹难者的身份呢?警方利用PCR技术获得了罹难者大量的DNA系列。通过与失踪人员的亲人进行DNA检测鉴定和认定。

提出问题:从案例可知PCR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

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人本节的学习。

2、对DNA复制的初步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康贝格的实验,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

资料1: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康贝格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人到具有4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

结果:在试管中4种脱氧核苷酸不能合成DNA分子。

提问:在资料1中,为什么要加人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

资料2:康贝格在上述试管中加人了少量DNA分子和ATP,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DNA的含量。

结果:试管中的DNA的含量增加。

提问:1、加入ATP有什么作用?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5

一年来,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总结起来收获很多。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1、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尽量简洁明了,形成语言专业化,在学生有疑问的同时再以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课上尽量让学生将作业完成,布置的作业求精不求量,并做到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学生也就慢慢开始喜欢学习生物,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后,成绩也能得到明显提高。而高中的学生主要问题在于基础太差,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注意旧知识的巩固,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不同的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等。

2.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3.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常识和兴趣点,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和引导

通过ppt课件呈现以下内容:

(1)骆宾王的著名古诗《咏鹅》。

(2)潘玮柏《壁虎漫步》中的一句歌词“有只壁虎懒洋洋地在漫步,但它吃起蚊子的动作很迅速。”

(3)播放视频短片: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前漫天低飞的蜻蜓。

生物教案电子版篇7

今年第一年担任高三教学工作,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家人的支持、学校的信任及学生的期盼给我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兴奋的是有了提高和升华我的教学经验的机会。回顾这一年高三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工作上,以课本为主题,以高考考纲为主线,帮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

进入高三前,我仔细做了这几年高考考题,大致了解了考题方向,保证复习方向与高考命题思路及范围较好地保持一致。按照考纲,逐个讲解、落实。认真复习基础知识。生物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反应迟钝。复习中,把课本梳理一遍,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39;思路。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认真分析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查找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知识进行网络整理,建立起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再现知识,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联系,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知识,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精练精讲,注重解题策略。平时练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领略解题技巧,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

二、教育工作上,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协助班主任做好心理疏导。

林涵(化名)是一个羞涩内向的姑娘,一直因为成绩不好,心理脆弱,心理压力极大,不敢抬头走路。班主任是位男老师,也不敢深说,怕措辞不准就伤害了她,使她精神崩溃。由于科任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跟她从闲聊开始,然后她开始可以和我聊一些学习上的困惑,我没有讲一些大道理,只是一“过来人”身份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开劝导她,使其放松,使其自信。

廖凡(化名)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但学习习惯非常不好。高三了,仍然上课坐不住,一个无聊的笑话要大声的笑半天。我抓住他应试飞行员的机会,先帮他分析飞行员无论从就业、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有明显的优势,让他从试试看的心态越来越认真的对待这件事;随着一轮一轮考试,淘汰的人越来越多,而他顺利晋级,树立了他的自信心,而利用他对胜利的渴望,只需最后高考成绩的成功,帮助他克服自身的毛病,是他的生物成绩已经由不及格进步到及格,并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三、教研工作不放松

本学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参加“全国中学高效课堂案例研修展示邀请赛”并获优秀奖。继续区级课题《理化生实验课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关工作的开展,市级课题《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顺利结题。并且论文《模拟探究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获市级三等奖,在本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比赛中获优秀奖,青年教师创新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进度把握不准,速度较慢。

2、补缺补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尖子生特别辅导工作欠到位。

“教无止境,学更无止境”,教师从课本、教学杂志中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也可以从教学实践中、从学生中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更具有个体性、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生动的学习的过程。反思这些问题,更有助于我们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68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