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最新范文精选合集
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一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_,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_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因为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了解团花知识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出本课课题—《百变团花》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与层次
《变化无穷的线条》是人民教育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课,它是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以学生熟悉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本课主要内容采取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分四个层次呈现,第一是用文字告诉学生“绳子、竹杆可以变成画笔”,以诱发其好奇心;第二用“软绳绕成人头像,用小棒搭成桥、轮船”,以其激励学生的_和信心;第三用三幅操作图向学生阐释操作方法。第四用文字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儿童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用线造型的训练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力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美术教学的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质,通过摆一摆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材料,在游戏与探索中,逐步形成创作性的构思。3、通过交流启发,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并能用线条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
难点:体验线条表达的情感,并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教具,采用情境诱趣、启发、组织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优化课堂教学。
(2)“演示法”,根据心量学原理中的再造想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效果。
(二)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因此,我将组织学生用游戏——感知,观察——体验,寻找——印证,分类——归纳,比较——领悟,听音——画线,构思——摆图,展示——分享等自主活动体验型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达成学习目标。
五、说学具与教具
教具:课件、毛线、小棒、范画、勾线笔、胶水。
学具:毛线、小棒、勾线笔、胶水。
六、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美术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中真正体验美本节课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在课始的导入阶段,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并提醒学生观察毛线的不同变化;第二个情境是摆放“运动的线条”,让学生在观察彩线在运动中的形状变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线条是可以运动可以变化的。由此引出课题。
(二)四周寻找
像“线条”这种绘图的基本元素无处不在,为此,我在学生感知线条的运动与变化的基础上,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将寻找到线条分名别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找——看——分——归的自主活动中,感知了线条的运动与变化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实物。
(三)分组比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种不同线条的特点。我组织学生:
1、分组选择比较对象。
2、分组观察讨论本组比较对象的特点
3、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
(四)析图摆线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此,我的作法是:1、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这幅图,让学生边观赏边分析边思考:A、这些图各象什么?B、这些各用什么材料摆成的?C、这些图中有一些什么线条?2、观赏后,组织学生交流思考结果。3、选择适当媒材试着摆去各种不同的线条。4、展示所摆的这些线条并相互评价。
(五)自主摆图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对比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据此,安排这一程序,让学生在自主构思----自主摆排——交流展示——评价共享,等主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各种材质摆图形。
(六)联想拓展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我设计了听音乐画线活动。找线条的变化与音乐旋律变化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情的活动,共创美感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三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摄影等。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应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以童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历史背景,能够从环境,服饰,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简单的评述。
过程与方法: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则是: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利用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跟太阳有关的故事—《番茄太阳》,老师讲故事,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顺势导入课题《童年》。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出示《考试》(中国画)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画作品《考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并从画面人物的服装、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讨论回答。
(二)出示《欢天喜地》(年画)
接下来,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年画《欢天喜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从人物服装、发饰、表情、动态、背景等方面观察画面,并运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作品内容。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三)出示《冬天的阳光》(雕塑)
而后,我将继续出示雕塑作品《冬天的阳光》,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并提问:你知道作品的表现形式吗?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情怎样?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继续追问:为什么作品题目叫冬天的阳光?画面中有阳光吗?阳光代表着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境。
(四)出示《金色童年》(摄影)
最后,我会展示摄影作品《金色童年》,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环节三:对比欣赏,展示评价
(一)对比欣赏
1.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提问: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提问: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二)展示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表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