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通过分析学科知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师能够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1)
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凄楚遭遇令人心酸。今天,在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也有一位年轻女孩卖起了火柴,不同的是,她把火柴卖成了艺术品,并把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了都市人追求“复古时尚”的需求,还用一团团怀旧的火焰点燃了财富梦,从中掘金100多万元。
捕捉怀旧商机,不做白领卖火柴
林琳是个“80后”的太原女孩,2005年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她成了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薪水,并未熄灭林琳的梦想,她希望有一天能像日本的“无印良品”、“暴力熊”,或中国的“谭木匠”那样,靠创意和设计,把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变成时尚有趣的“艺术品”。
2006年儿童节这天,一个朋友逗趣说:“林琳,今天是你的节日,送你一份小礼物!”说着递给她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原来,这是一盒酒店用的火柴,墨绿色的外盒上用 UV工艺压着细碎的绚丽花纹,火柴又长又粗,与平时看到的火柴完全两样。朋友说这叫“送财”!这份既漂亮又讨口彩的礼物,让林琳爱不释手。
出于广告人对创意的敏锐,几天后,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重新定位设计,赋予火柴深厚的文化内涵,说不定老产品也能“玩”成时尚宝货啊!何不尝试着做艺术火柴?
在这个打火机满天飞,人人都用ZIPPO的时代,原来的个性和时尚就变成了平庸无趣,此时你如果掏出一盒古色古香的火柴,“哧”地划出一团怀旧的火焰,点燃一支烟或一根蜡烛,嗅着那久违的木香,会勾起多少温暖回忆……同时也突显了你的卓而不群。
不料,在上海定居的小姨听说她的想法后,却摸着林琳的脑门说:“你没发烧吧,孩子?卖火柴!你以为这是原始社会呀!”小表弟也提醒她:“姐姐,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一根火柴都没卖出去,饿死了呀 !”林琳哭笑不得。但小姨的反对和表弟的“告诫”,并没有打消林琳做火柴生意的热情。一番思索后,她决定先“小试牛刀”设计一批艺术火柴,检验一下市场。说干就干,当晚林琳就找来一些电影海报和画册等,参考着画起了新颖的火柴盒。
两个月后,她终于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火柴盒图样,并画出了西游记、四季物语、金陵十二钗等 11个系列的图案。林琳还想到了颠覆传统火柴棒的劣质与单一形象,用上等木材加工艺术火柴,并在生产过程中溶入香料,使其点燃时弥散优雅的芬芳气息。至于火柴擦头,更要用尽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所有颜色。万事俱备,只需投产了,林琳激动不已。
但在四处联系火柴厂的过程中,她却吃惊地了解到:随着廉价打火机的出现,本身浪费木材资源的火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大大小小的火柴厂 10年前就已经纷纷转产或倒闭。几经周折,她终于联系上了湖南浏阳一家花炮厂,对方兼生产火柴。然而,当得知林琳要小批量生产造型和图案都很个性的“艺术火柴”,厂方不乐意了:“我们要不断变换生产方式,量起码要在 1万盒以上,少了不接单。 ”无奈,林琳只得咬牙答应这个苛刻条件,委托对方加工了 10个图案套系的艺术火柴,每个系列 1000盒。
变陈旧为时尚,“艺术火柴”很抢手
拿到货以后,如何销售又成了林琳面临的一个难题。思来想去,她决定先到夜市地摊上试销,看看人们的反应。当晚,林琳把艺术火柴摆上地摊后,大家果然都很好奇,纷纷围过来看新鲜。外包装方面,艺术火柴不仅有传统的长方形火柴盒,还有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柱形、菱形等各种形状,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火花的设计更是倾注了林琳的奇思妙想,有诗集心语、中外风光、四大名著、颠覆传统的“艺术火柴”京剧脸谱等多种主题系列……一盒盒靓丽美观的时尚火柴,犹如一件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乎意料的是,看稀奇的人虽多,她的生意却火不起来。直到凌晨 2点收摊时,才卖出 3套火柴(每套 10小盒,售价10~ 30元之间)。
一位朋友了解到情况后分析说:“你卖的是文化、怀旧和艺术,不是廉价、实用的取火工具,把这些精美的火柴拿到地摊上贱卖,简直是暴殄天物。你应当开个专卖店,并且开到高消费区域,这样才能彰显品位和档次。 ”
这番话让林琳如梦初醒。2006年 9月,她正式从公司辞职,然后经过一番考察,在繁华的徐家汇中央商务区盘下了一间 20平米的小店。
为引人注目,“火柴传奇”专卖店开业当天,林琳还在门口竖起一块招牌,上面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熙攘路人看到这块充满童趣的招牌后,会情不自禁地进去看个究竟……
专卖店里缤纷的艺术火柴,令顾客们目不暇接,啧啧赞叹!特别是半月后的国庆黄金周期间,“火柴传奇”天天门庭若市,平均每天销售一两百套!每卖出一套,林琳就能赚到 10~ 20元钱,一天下来盈利高达两三千元!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林琳的火柴销量急转直下,昔日人声鼎沸的小店变得门可罗雀。一位老顾客进来看了几眼后,就摇摇头转身而去,林琳忍不住追上她请教,见老板一脸诚恳,这位顾客直言不讳地说,她已经先后光顾“火柴传奇”四次了,却发现货架上永远是那十几个套系的火柴。
此后,林琳又从几位顾客口中听到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林琳把这些反馈信息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她决定用一连串创业的革新让小店“起死回生”,重新火红起来。
点燃财富梦想,火柴盒里掘金百万
随后,林琳专门雇了两名美术系毕业生做帮手,和她一起搞设计。他们推出的每一盒火柴,都融入了文化、艺术和时尚元素。在造型方面,设计出了口红形、CD型、心型、V字型等近 20种,火花内容包括千古帝王、十大元帅、中国风旗袍、电影海报、经典名著、动漫卡通、风云足球、热播影视、异域文明、油画瑰宝、怀旧年代、星座、月历、明星等 80多个主题系列。生产工艺上也更加突出安全性――火柴头不含磷,不含硫璜,自燃的温度达到160℃,火柴梗全部经过碳化处理,燃烧后没有火星,不会掉灰渣;火柴盒全部采用白卡高档纸张制作,图案印刷质量可以和邮票媲美,并使用了外盒覆膜等包装技术。
林琳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初,当近百套图案精美、包装时尚、质量一流的艺术火柴铺满小店后,顾客蜂拥而至。白领一族青睐外形特别的,情侣们喜欢素雅的火柴盒上印有爱情诗句的,小朋友们钟情动漫卡通系列,老外们热衷中国文化主题的……一时间,“火柴传奇”专卖店里的人气空前高涨,生意红火极了。
鉴于小店每天可以接待的顾客有限,她还想到了拓宽销路的妙招――走出去,追着明星卖火柴! 2007年夏天,周杰伦再次到上海开演唱会。开场前,体育场入口前除了簇拥的歌迷,还有不少统一打扮的男女生,他们带着帽子,举着牌子,挎着售货篮,红蓝两色的帽子上分别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卖火柴的小男孩”,宣传牌上则打着“火柴也疯狂”的广告语。原来,这是林琳与“大学生创业联盟”的一次合作,她组织了 120多个学生,到周杰伦演唱会的现场推广艺术火柴。
结果,当晚就销售了近 3000套,共计 8万多元。此后,林琳开始关注娱乐资讯,当获知哪位明星要来上海演出,她就会事先设计好以该明星为主题的艺术火柴图案,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厂家赶制出来,再请学生去演唱会现场推广。仅此一招,就让产品销量翻了一倍!
尝到“团体销售”的甜头后,林琳还主动和一些公司、机关单位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艺术火柴这种颇具文化内涵的时尚礼品。主动出击,又让林琳斩获了不少订单。
今年 3月,林琳开始发展连锁。随着第一家连锁加盟店在外滩开张,杭州、广州、北京、太原等地的“火柴传奇”加盟店也陆续面世。连锁店和经销商网络的铺开,为女孩带来了更多的生意,一些无意中走进她专卖店的顾客,事后都变成了新的加盟者。截止到 2009年元旦前,林琳已在上海拥有两个专卖店,“火柴传奇”的加盟店发展到了 14家。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情境;个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学生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从文思脉络中感受文本作者的情怀,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在一次次与文本作者情感共鸣、思绪震颤中得到形象文字带来思想的萌动,情感的律动,从而浸润心灵,升华精神世界。那么,教师如何巧妙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架构自我的知识体系,从文本获取信息处理的能力,获得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获得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阅历积累,获得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精神养料。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次精神之旅,让阅读成为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大门,让阅读成为丰盈精神世界的一片沃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见。
一、教会学生“细”读书
所谓会读书,就是说,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为读而读”、一目几行、一带而过地进行阅读,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才能获得最直接的知识储备,享受最深刻的文思熏陶,得到最宝贵的精神养料。教师作为知识的魇谡撸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从学生凝神聚气地阅读开始,让学生先入境再入情,就要向学生讲述需要从文本中关注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这些字、词、句是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提示点,也是一个作者不同于另一作者表情达意的风格之异。同时,让学生细读文本,不要忽视每一个字、词和句子,不要囫囵吞枣地阅读课文,深入探寻文本,就要从这些文字符号的展示中,帮助学生从细节中揣摩作者的思维脉络和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前,教师让学生先预习这篇课文,同时向学生提出教学任务,除了请学生借助工具书重点关注和理解陌生的字、词之外,让学生找出含有“冷”“饿”的词句,认真体会一下小女孩的可怜。预习中的准备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女孩,了解那时候的悲惨背景埋下了伏笔。也让小女孩的可怜形象率先进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为学生关注小女孩的情感变化,体会那个时代的残酷黑暗掀开一角。“细”阅读实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和思考力,先抛出一些学生容易发现并解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逐一完成,与文本做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入境入情,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点。
二、引导学生“深”阅读
如果学生的阅读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话,在进行了文本中字、词、句的重点关注后,教师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深刻领悟文本所蕴藏的背景、价值、意义上的话,那么,这种阅读也就是浅尝辄止,如同面对前方的目的地,我们却只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就以为获得了成功。引领学生继续“深”阅读,才是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心脏”的关键一步。所有的迷惑,或者说是疑虑,又或者是情感共鸣,才开始浮出水面。掀开文本的面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究字字句句、段落结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文本浸润中获得思想升华。依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有了预习中的大致了解以及对重点字、词、句的关注,教师则容易顺势而为,能够牵动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为探寻文本主旨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深”阅读。教师让学生从全篇来看,文章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小女孩的“可怜至极”,后半部分却又说道小女孩的“幸福”。进入下半部分课文,教师让学生一一讲出小女孩点燃火柴看到的一幕又一幕。就有学生说到,“小女孩看到的都是她的想象,不是真的。”教师反问,“如果你是小女孩,在这样的境遇之中,让你点燃火柴,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思考良久,回答说,“与其想些可怕的事,不如在亮光中想些美妙的事情,心情也会舒畅的。”这一回答,恰好有利于教师让学生了解“小女孩的微笑”,不言而喻,小女孩的个性中还有乐观的一面,这也是对那个无情社会最有力的嘲讽,也是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一种诠释。“深”阅读,就是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灵魂交汇,将学生引入文本的世界中体会角色,感同身受,浸润升华,才能得到优秀文化的心灵滋养,一种精神世界的成长。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
当然,教师的引导阅读不是替学生做决定,不是取代学生的思想,而是教师的引导就是引领、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方式方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教师不能拿条条框框限制和扼杀学生思维的幼芽,要本着尊重、欣赏、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得以放飞思绪,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讲述“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样?”的故事延续,有的学生表示,“我会穿越,来到现在我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也有的学生说,“我卖的火柴,是一盒具有魔法的火柴,可以实现我所有的心愿,带我找到奶奶。”……各种奇思妙想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并脱口而出,整个课堂活力四射。阅读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也让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让学生拥有了独具一格的精神世界和想象天空,这无疑成为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催化剂。
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讲解的内容是远远不够,将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推荐下,根据个人爱好,多读书,读好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势必也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3)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结课语言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其设计与“起调”一样,也是丝毫不容忽视的。“终曲”如果能做到“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堂语文课更添了一份精彩。
引而不发,并非故弄玄虚,卖关子,而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假设、发问、质疑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从而激起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课时,如果问:“小女孩为什么会死?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显得呆板,僵化,使课堂教学大为减色。于是我这样发问:“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学生略一沉思后又活跃起来,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来上学,而不用去卖火柴。”有的说:“她要是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在下雪的大年夜快快乐乐地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有个学生忍不住说:“我真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快到我们家来,做我的小妹妹吧,我有的,你也会有!”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引,同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但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任其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创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
生:我觉得小女孩非常寒冷,因为寒冬腊月她竟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我也觉得她非常寒冷,你看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
生:小女孩非常饥饿,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上一点东西。
生:小女孩非常痛苦,富人家都在忙着过年,可她直到天黑了还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我觉得她非常孤独,富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小孩也欺负她,卖不掉火柴她爸爸还要打她。
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她连起码的温饱也得不到。夜幕已经降临,她本该回家,可她却蜷缩一团,靠在墙角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生:我需要的是温暖,因为我太冷了。
生:我需要的是食物和快乐,因为我非常饥饿和痛苦。
生:我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疼爱,因为街上的人都欺负我。
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
生:我会给她送上我的棉衣,并对她说:“你太冷了,快把衣服穿上吧。”
生:我会对她说:“小女孩啊!你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快上我家去吧,我让我妈给你做好吃的!”(其他同学发言略)
评析:
这是这课时的前奏,是新旧内容之间的过渡,在教学中,较好地应用了“假设导读”
一是运用“假设”,感受人物命运。在教学中,运用“假设”,把学生带到风雪交加的`大街上,面对小孩谈自己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她“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悲惨命运有了整体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为下面的阅读作好了情感的准备。
二是运用“假设”,揣摩人物希望。运用“假设”让学生充当角色,变换角度,叙谈希望,从而缩小了学生与小女孩的情感差和心理差。为感受她擦燃火柴后的画面奠定了基础。
三是运用“假设”,激发学生情感。在了解了小女孩的希望后,又运用了“假设”,让学生为小女孩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以表达真挚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4)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奠定学文的感情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
二、自主朗读,图文结合渲染气氛。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三、合作品读,朗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依据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多媒体找出作者安徒生给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一个怎样的`结局,并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使学生明确小女孩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唯一疼她的奶奶时是幸福的,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而幻想过后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别是她幻想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学生汇报时,配以多媒体演示加深体会,加强理解。教学中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
四、自由创作,理解再现,升华主题
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创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写散文、写对话、创编歌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使朗读教学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内容想开去。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5)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我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细细反思这堂课,我有些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使学生明确小女孩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唯一疼她的奶奶时是幸福的,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够引导学生去体会,幻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也能领悟到小女孩只能通过幻想来满足一下她对幸福的渴望,太可怜了。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从中,深刻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另外,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创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写散文、写对话、创编歌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这一点达成度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适时的点拨一下这种写法,应该会更好,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而且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这些地方都还需要我加强改进。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6)
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训练学生从读中感悟是本课的教学亮点之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朗读,指导有重点,主要训练了学生朗读四次描写幻景的语句,如:
师:就像你们说的,看了录像中这些幻景,我们已被深深打动。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再读有关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可以多读几遍。
生:(有感情地读四词幻景,师个别点拨)
再例如这里:
生:我读“火炉”这次幻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多么舒服啊!”
师:真好,尤其是“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你读得真舒服啊!来,我们齐读这句。
生:(齐读)“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你看,在小女孩的眼里,这只火炉就是这样温暖。”
而读到最后小女孩死去的部分,学生又是带着难过的心情去朗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