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结局烂尾意料之中
《他是谁》已经完结,悬疑犯罪剧《他是谁》由鲍成志执导,吴迪、李芳编剧,张译、陈雨锶领衔主演,主要讲述了以卫国平为首的刑警坚持不懈和犯罪集团斗智斗勇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他是谁》结局烂尾意料之中,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他是谁》结局烂尾意料之中
张译也拽不住《他是谁》高开低走,甚至是烂尾。
昨晚(4 月 3 日),《他是谁》追凶 21 天终于熬到大结局,网友看完却如鲠在喉——相比 3 月 14 日刚开播稳居灯塔、骨朵、猫眼等数据平台冠军的傲人成绩,《他是谁》后 16 集一路溃败,越来越“变味”。
暂且不说前面挖的坑直至结尾都没有填上,连聂宝华、卫国平、蒋广善这三个串起整部剧的角色命运走向都显得颇为敷衍,“烂尾”、“虎头蛇尾”等弹幕最能直观反映观众的不满,《他是谁》豆瓣评分也一路从 8.2 滑落至 6.6。
《他是谁》后续剧集并未兜住编剧和导演的野心,最明显的两处“缺口”致使整部剧处于一种失控、混乱的状态。
两处“缺口”,整部剧失控
首先,尬感情戏最让观众不能忍。
卫国平&三火与聂小雨、宋哲&卫国平与顾开岩、王德发与卫晓霞,彼此的恩怨情仇使得角色和剧情都咔咔掉分,这些感情线硬生生将缉凶压成了辅助线,刑侦剧“跑题”成了爱情大杂烩,使得整个案件主线推进异常割裂。
《他是谁》与《狂飙》男主感情线设计如出一辙,卫国平与聂小雨的感情线 PK 安欣与高启兰,卫国平与顾开岩的感情线 PK 安欣与孟钰,但《他是谁》中顾开岩与聂小雨的人物情感递都显得过于强烈、刻意,反而不够细腻、真实。
尤其 17 集聂小雨坠江的剧情颇让人诟病,一位网友评论道:“聂小雨掉到河里以后,卫国平啥也不干了,就忙着找人伤心,然后可劲的回忆,案子好像一下子消失了。你要单看那一集,就像都市爱情剧。”
可以说,这两条线对于破案的推动以及角色的塑造都显得臃肿,还意外生出了很多剧情 Bug,比如聂小雨口口声声爱着卫国平,手里有 88 案凶手的证据却隐瞒了 8 年。
其次,拖沓的剧情犹如裹脚布,又长又臭。
从第 9 集开始整部剧的支线不断叠加,冗长的追凶铺垫“注水严重”,节奏肉眼可见的拖沓,再加上一天一集的播出排片(周末断更)、后续剧集案情推进缺失严密逻辑链条,纵火案、性侵案、杀人案,黑社会内斗等剧情反而将主线“切割”得七零八落。
可以说,无论剧情衔接递进还是转场都显得破碎而突兀,这种纯粹为了悬疑而悬疑的堆叠,导致剧情越往后走,越破绽百出。对此,一位网友形容看《他是谁》的三种心理活动:开始是:他是谁?中间是:谁是谁?结局是:爱谁谁!
此外,关键配角戏份都太少。宋哲的圆滑刻板、顾卫东的威严中气不足、二哥、徒弟小汤的塑造也缺乏角色弧光。
尤其 88 案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但零零碎碎镜头串起来线索,警方主力侦破的碎尸案大结局中一笔带过,让胡峰这种角色显得鸡肋。
至于赵刚和聂宝华的互戕、聂宝华被炸死的结局都略显敷衍(聂手上至少有三条人命没给说法),顺势带出三火控制赵世杰的戏也莫名其妙,进而让观众觉得王德发和卫晓霞这条线更像“剧情赘肉”了。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现在的教育,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这原本符合俞灏明在《他是谁》饰演反派角色赵世杰,有血性也有睚眦必报的毒辣,但赵世杰这个角色却完全被脸谱化的乖戾与跋扈捆住了手脚,反而看不出对人情世故的游刃有余。
《他是谁》卫国平原型
国平,这个名字在六七十年代很普通,却很两位人民警察有直接关系。
1988年的连环案的原型是“白银连环案”,从1988年到2002年,凶手陆续犯案,长达14年,受害者高达11位,白银作案9起、包头作案2起,最小的遇害者才8岁,尘封28年,直到2016年才将真凶抓捕归案。被民间列为“建国以来十大悬案”之一的“白银案”终于被侦破了。
但是这起案件的两位主要经办人,却没有亲眼目睹凶犯,被捉拿归案。
两位主要经办人分别是:张国孝,刘海平。《他是谁》男主的名字就取自他们两人,各取其中一个字,将两位警察的人物形象糅杂在一起,塑造出全新人物卫国平。
张国孝,2006年被查出患有癌症,2009年因病去世,年仅56岁。
刘海平,2011年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年仅53岁。
“白银连环案”被侦破得益于科技的发展,90年代的刑侦手段很传统,监控严重不足,电脑是稀罕玩意儿,指纹靠肉眼识别,基本上都是笨办法,走访、调查、摸排三部曲。某高姓男子因行贿被监视,想不到他成了突破口,DNA技术起到关键作用,高姓男子和凶犯是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员,警察顺藤摸瓜,找到真凶。
希望电视剧能弥补他们的遗憾,卫国平一定要抓住凶手。
《他是谁》一共有几条故事线
根据网上的一些分析,通过对第一版的预告片和简介,提取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
割喉恶魔,1988年
雨夜行凶
96医学院碎尸案
第一个,割喉恶魔,对应的可能是白银案高承勇,他的犯案时间也是1988年,并且11起命案中有9起是割喉致死,目标都是年轻漂亮女性,该案也是建国十大悬案之首;
第二个,雨夜行凶,让我想到雨夜屠夫林过云,他作案多是下雨天气,奸杀后收藏尸块做纪念品:
第三个,96医学院碎尸案,很像”南医大碎尸案",以及"南京大学刁爱青碎尸案"。这两个案子中包含关键词"医学院”和“碎尸案”
导演和编剧在取材和制作的时候,应该也会这几期案件中汲取一些灵感,再进行加工改编,让剧变得更好看。
卫国平4年前在一个雨夜救下了受害人,但同时又失去了好兄弟,当时他还是个新手警察。凶犯持续作案到92年销声匿迹4年后又是一个雨夜,红色高跟鞋的女子被拖入暗巷,次日,环卫工人发现一袋尸块。
此时,卫国平已经是三队队长,他主张查继续搜寻尸块,根据尸块的线索查失踪人员,进而查社会关系,找出疑凶。而省里来的专家则主张,以凶手的可能特征,进行全社会摸查,把凶手逼出来。两种方式,一个由内向外,一个由外向内,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目前来看,《他是谁》明牌的有三条线
1、割喉破案线: 主抓八八案连环割喉性侵杀手,同时侦破其他凶案。时隔四年,凶手作案手法不太一致,出现分尸抛尸手段,暂时不能并案侦查
2、职场博弈线: 地方&省级侦查话语权博弈学院派(省级专家)&实战派(卫国平)刑侦方式博弈;两队队长(卫国平、宋哲)角逐警局唯一提拔名额。个人觉得这条线目前用处不大,但放在时代背景下多少有点隐喻意义,后续走向可能会拔高至刑侦体系改革/保护企?
3、黑帮火拼线: 围绕电机厂,聂宝华和小弟互相黑吃黑,情人有反水倾向。这帮黑社会和卫国平看起来仇怨不小,但暂时和割喉破案线没有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