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大全

|文凤

在沙尘暴天气期间,要经常关注当地沙尘暴的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沙尘暴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大全,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沙尘暴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大全

沙尘暴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大全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工作;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3.注意佩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4.呼吸道疾病患者、对风沙较敏感的人员不要到室外活动。

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应急工作;2.停止露天活动和高空、水上等户外危险作业;3.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单位做好交通安全防护措施,驾驶人员注意沙尘暴变化,小心驾驶;4.行人尽量少骑自行车,户外人员应当戴好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注意交通安全。

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应急抢险工作;2.人员应当留在防风、防尘的地方,不要在户外活动;3.学校、幼儿园推迟上学或者放学,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4.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表现

沙尘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为它们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将导致身体氧化反应和酸化作用,而这些都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成分。此外,沙尘暴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系统阻塞。

因此,如果你在这里生活或工作,应确保你远离空气污染源、高污染区域或其他污染物质。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避免接触尘雾: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其它身体不适者不应再进入尘雾环境中,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3、避免过度呼吸:在户外环境下进行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休息和体力,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每年投入治理沙漠的资金约为3 000万元, 但依然处于沙进人退的状态; 要达到全面遏止沙漠扩张的态势, 预计至少需要 15 亿元资金的投入。防治荒漠化, 已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一大课题。沙尘暴是由天气过程和地面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 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 对于超出生态承

载能力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1)科学防沙治沙:科技的应用是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关键之一。20 世纪初美国大规模开发西部土地, 导致 30年代震惊世界的“黑风暴”, 30 年代以后, 对西部的建设和改造中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采取不同成熟期和不同播种期作物间作、套种和作物留茬, 大力推行免耕法及改革农机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前苏联 20 世纪 60 年代开垦哈萨克斯坦卡拉库姆荒漠周围土地, 同样出现强烈的沙尘暴;60 年代以后, 在对中亚的建设和改造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网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美国和前苏联为世界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防治沙尘暴的技术模式——简称农业措施(美国) 和林业措施(前苏联) 。我们应汲取世界其他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成功经验, 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恢复策略和方针。

(2)保护现有植被: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 把 保护现有植被放在优先位置, 也是国外遏止荒漠化的成功之道。植物通常以三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 我们应该调整思路,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对现有的沙地植被、荒漠植被进行保护:加速依法划定原生沙漠封禁保护区、沙漠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国家沙漠(沙生植物)公园予以保护;依法严禁滥垦、滥牧、滥采、滥挖、滥砍等破坏行为,保护好沙区现有植被;在经济开发上严格实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避免西部大开发变成“大开挖”;采取以草定畜、品种改良、舍饲圈养等措施, 恢复和提高草原的生产、生态功能;采取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利用。

(3)农牧交错地带是防治重点: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应是农牧交错地带。应科学划定西北干旱区农垦的北界, 降低这些地区的垦殖指数;改变传统的治沙方式, 防止引水造林治沙造成的水资源短缺;保护沙漠周边地区的地表结皮、固沙植物, 切忌盲目地“人进沙退”。

(4)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防治沙尘暴关键在于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防得住沙, 还要防得住人! 如果不彻底改变“先破坏、后治理”或“边破坏、边治理”的怪现象, 生态恶化的趋势还将继续。可怕的生态冷漠症有三种表现: 其一, 麻木不仁。当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 大谈所谓的“先顾肚皮, 再顾脸皮;先要温饱, 再要环保”, 对生态环境进行毁灭性的破坏; 其二, 盲目乐观。当绿化工作经过长期、艰巨的努力而有所成就, 只看到身边多了几棵树和几坪草就认为万事大吉; 其三, 怨天由人。当沙尘暴、洪水等天气灾害频繁发生时, 只怪老天, 不怨自己。人类只有客观地认识沙尘暴等天气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改正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 加强对沙尘暴等灾害的研究, 才能不断减少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带来的损失, 降低沙尘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0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