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放假还要调休

|金梅

为什么放假还要调休?今年放假时间有了一些调整,其中,清明节只放假1天,没有调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为什么放假还要调休,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放假还要调休

为什么放假还要调休

1999年,为了促进消费和旅游,国务院再次修改节假日制度,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开始跟前后的双休拼在一起,出现了90后的童年回忆——“7天乐”。

就在这个时候“调休”也随之出现了。

但现在再回想那时候,不记得调休的痛苦,只记得放假的快乐。

尤其是在当时,一年依然只有4个假日。因此,和一口气歇七天的快乐相比,调休也就不算什么了。

但也正因为假期太集中,全国人民都在这几个节点出行旅游。这么一来,旅游业首先顶不住了,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8年国家开始推行“小长假”。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多个小长假+2个大长假”的休假体系。

我国什么时候试行双休

从1995年开始,我国算是进入双休时代,这还多亏了一个叫胡平的人。

胡平是原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因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到国外出差,他发现,联合国周五下午从来不开会。

因为欧美等很多国家实行的是5天或4天半的工作制度,工作时间虽然减少了,工作效率反而非常高,而且旅游、教育等产业发展得也非常好。

他回国后便向领导汇报,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1986年,胡平带领着研究中心开始研究我国是否有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直到1990年,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可行,也使得我国跟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

因此,到了1994年2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开始实行“大小礼拜轮休制(单双休)”,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很熟悉的大小周,作为双休之前的过渡。

也许是民众反馈比较好,以至于第二年,国家就宣布从“五一”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

所以,中国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周末是1995年的5月6日至7日。

我国的休假制度

在1995年之前,我们所实行的还是清朝末年所推行的那一套周日休息的制度,也就是做六休一。

在当时,学生一周上六天课,工人一周上六天班,大家每星期都只能休息一天。因此,大家会把需要做的事情都放到周日去做,因此这难得的休息日被形象的称之为“家务日”,这就是“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的由来。另外,当时的节假日也少得可怜,每年仅有春节和国庆各三天的假日。

1967年,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甚至出现了“无假的十年”。1967年1月底,全国各地发表了春节不回家的倡议,报纸也发表了“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的倡议,于是乎那一年的春节真的没有放假,甚至比平时还要忙,有人充满激情的贴出了“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的门联。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休假日非常少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多个年头,直到一些工人和农民表示“应该好好地过一个春节”、“春节搞疲劳战术,心里不痛快,干活也没劲”。1979年,报纸刊登了两篇非常有历史意义的读者来信,这两篇读者来信的题目是《春节为什么放假》,表明了政府对于春节休假的态度。当年春节就有部分省份恢复了春节休假,次年全国全面恢复了春节休假制度,过年的习俗也逐渐恢复,放鞭炮、年夜饭、访亲走友等习俗逐渐重新上演。

    41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