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晓慈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庆祝端午节有助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凝聚人民群众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国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我国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我国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四种主要的说法:

1. 纪念屈原:这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屈原因忠诚于国家、坚持正义,但遭到奸臣陷害,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缅怀屈原,便在他投江的日子,即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舟竞渡、包粽子等活动,以祭奠屈原。

2. 纪念伍子胥:另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大臣伍子胥。伍子胥曾帮助吴王阖闾建立霸业,但因遭谗言陷害而被冤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等活动,以示对他的敬意。

3. 纪念孝女曹娥:在浙江地区,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顺女儿,因其父溺水而亡,她悲痛欲绝,最终跳江寻找父亲。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孝行,在端午节这天举行龙舟竞渡等活动。

4. 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五月初五这一天被视为恶月恶日,人们为了驱邪避疫,举行龙舟竞渡、包粽子等活动,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包含了人们对忠臣、孝女和英勇人物的敬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相传屈原含冤投江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屈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楚、越三国,之后人们还在端午节以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2. 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又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投入粽子。

3. 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驱邪驱病,而北方进行祛毒辟邪。

4. 饮雄黄酒

端午节前后气候炎热雨水多,蝇虫肆虐疫病频发。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在太阳下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材,雄黄可用作解毒剂、杀虫剂,古人用于克制蛇、蝎等百虫。

5. 系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端午节怎么预防中暑?

1、衣着

外出时穿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切忌为了显露身材穿着过于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饮食

夏天可进食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如生菜、丝瓜、冬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杨梅、梨等,用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另外,饮用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较好的选择,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营养之需。切忌为图口爽而贪凉饮冷。

3、休息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增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8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