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一城冲刺2万亿元GDP
赛程即将过半,武汉距离“两万亿”还有多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部第一城冲刺2万亿元GDP,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部第一城冲刺2万亿元GDP
2022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7座城市GDP超过2万亿元——武汉以18866.43亿元GDP,反超杭州、重回全国第八。
根据武汉、杭州两市提出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2023年,武汉、杭州均有极大希望跨过2万亿元GDP门槛,迈入“2万亿俱乐部”,进入新的城市发展阶段。
对标先进,学经验找不足,是一座城市向更高处攀登的“必修课”。此前(4月26至27日),由杭州市委书记带队,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刚刚结束了在广深学习考察的行程。
相隔不久,武汉启程出发——公开报道显示,5月7日至10日、6月17日至20日,武汉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考察学习。前后8天行程,6座城市,4场招商推介活动,30余处考察点位,拜会10余位企业家……
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两大区域,确实是武汉学习的榜样。而颇具信号意义的是,此次武汉在上海、杭州的招商引资金额(3426.67亿元)已超过广深(2838.51亿元)。
在和专家学者的交流中,他们都指向了一个新的趋势——曾经“一心向南”的武汉,正在“向东转”。
武汉如何发力冲刺?
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身为科教重镇的武汉,明确将发力重点聚焦在“科技创新”,并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用当地媒体的话说,就是要全力以赴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其背后逻辑不难理解:科创强支撑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最终才能实现综合实力跃升。
从此次武汉分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学习考察路线及点位看,“科技”和“创新”几乎贯穿全程,深圳、苏州等都是武汉学习的对象。
其实从自身基础来看,武汉的科创实力不弱。作为科教大省,武汉普通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广州,双一流高校数量也排在全国第四位。所以,差距在哪?
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归来,武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直言,科技创新需要真投入,这一点在深圳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个典型案例是,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获地方政府持续累计投入,陆续建成超导量子计算平台等一批一流科研平台。
一个月后的长三角之行中,盛继亮再度感受到差距:“为什么苏州的高校没有武汉多,却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考察发现,自身创新资源相对贫瘠的苏州,通过与国内外2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全球设立35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并在苏州联合成立各类创新载体,短短数年便走完制造业升级之路。
在盛继亮看来,对标长三角,武汉要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做到对科技创新的“真重视、硬投入”。言下之意,当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投入还不够。
此处以2021年武汉及其考察学习的6座城市R&D经费来看,武汉621.85亿元排在第五位,与排名第一的深圳相比,相差近2倍,从投入强度来看,也仅高于广州。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城叔分析表示,对比长三角地区,武汉政产学研、金融和产学研的联系都相对薄弱,当地的产学研应该再强化“政”和“金”两个要素。这一点,无论对武汉都市圈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都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
2月1日上午,武汉市统计局官网公布消息,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发布2022年武汉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湖北省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2022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866.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5.7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716.65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1673.99亿元,增长2.3%。
至此,全国GDP排名前十城市均已公布了2022年经济成绩单。上述数据显示,武汉2022年GDP实现了对杭州的超越。
今年1月20日,杭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8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87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8:30.0:68.2。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
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城市前五名排位为:上海(44652.8亿元)、北京(41610.9亿元)、深圳(32387.68亿元)、重庆(29129.03亿元)、广州(28839亿元)。
对比2021年数据,2022年中国GDP五强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重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