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的好处与功效
空气中有很重的粘腻感。无风雨无,早晨已是热浪灼灼。今日入伏,长夏漫漫,酷暑难当。伏夏,愿福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伏天养生的好处与功效,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养生的好处与功效
三伏天养生可以祛除体内湿气,调理脾胃,强身健体等,在三伏天女性可以适当吃一些莲藕,蜂蜜有助于安神,缓解失眠,在三伏天时女性避免长时间处于比较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以免加重体内湿气。
举措建议
平时还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或者做一些有氧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跑步,骑自行车等,使身体内的湿气随着汗液一起排出,在饮食上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或冰冷的食物,比如辣椒,洋葱,冰镇的饮料等,在晚上睡觉前还可以适当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入伏要注意怎样养生
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灸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伏天进补 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有在伏天吃参鸡汤、狗肉汤等进补的传统,徐州人说“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入伏注意事项温馨语
1、尽量减少在温度高的时候出门或是大量的运动,以免身体水分的流失太快,如果不能及时的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
2、尽量少喝甜饮料,多喝白开水或者矿物质水补充水分与矿物质。
3、三伏天因为瓜果都成熟了,很便宜,也很甜爽,所以很多时候都有大量食用瓜果的习惯,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肠胃疾病找上门。
4、不要长时间在低温下滞留,尤其不要突然改变冷热环境,出汗时千万不要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入伏寓意是什么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入伏是怎么推算的
入伏是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计算,意思是从夏至这一天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进入伏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即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作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则为20天。所以,会出现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