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常见的四种类型
注意热射病的威胁可以引导人们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患病风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季中暑常见的四种类型,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夏季中暑常见的四种类型
中暑没有常见的4种类型,中暑一般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以及重症中暑,而重症中暑中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
一、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通常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后出现头昏、头痛、多汗、口渴、全身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可无发热或体温38℃以下。
二、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不仅会出现先兆中暑所出现的症状,而且体温也会逐渐升高,会达到38℃以上,同时还会有身体大量出汗、四肢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三、重症中暑:
1、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突然明显降低的情况,患者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疼痛的症状;
2、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及短时间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群,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等症状,体温会出现正常或稍微偏高的现象;
3、热射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受环境高温影响,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此外,可能是在烈日暴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导致脑细胞受损,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情况。
出现中暑的情况后,需要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去衣服以利于散热。此外,还要注意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温水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物,有助于降温和减轻脑水肿,缓解中暑的情况。
热射病一般几天能死亡
热射病可能发病24小时后死亡,也可能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存活下来。具体多久死亡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值范围,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身体体质有一定关系。
热射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因为产热与散热功能失衡之后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出汗异常,如果比较严重,可能还会伴有多器官损伤。
如果患者个人身体体质比较差,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出现严重昏迷以及多器官严重衰竭,有可能发病24小时后或者更短的时间会死亡。如果患者个人身体体质比较好,病情不是特别严重,确诊之后及时通过规范治疗,则有可能会存活下来。
并不是所有的热射病患者都会死亡,只要确诊之后及时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后期可能会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运动不协调以及记忆力减退等。严格遵医嘱,不建议患者盲目医治。
关于热射病的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1)将过高的体温迅速予以降低
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和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降温的具体方法有两种:物理降温 将患者安置在常温(25℃)的安静病室中。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给患者四肢降温,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瘀滞。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反而影响散热甚至促进机体产热,使体温上升。
(2)用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方法
①药物降温,目前采用的降温药物主要是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控制下丘脑部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肌肉震颤,防止身体产热过多;降低细胞的氧消耗,使身体更好的耐受缺氧,对抗组织胺的作用,预防休克。
②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与氯丙嗪协同使用。在上述各种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一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免发生体温过低而虚脱的危险。
2、合并症防治
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变者静脉补液不宜过速;有心力衰竭倾向者宜及早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要严格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尤其要注意血钾的浓度;有黄疸者宜用大量维生素B和C;昏迷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合并其他继发性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
3、降温疗法
包括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可用冷水浇身,头颈部放置冰袋,冰盐水灌肠或让病人站在冷水中,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药物降温,可用氯丙嗪1~2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或混于5%糖盐水中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