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暴涨有的涨十倍
中药材价格持续异常上涨,近期“反季暴涨”态势引发舆论关注。据统计,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交易的品种共有2800多个,异常上涨的常见品种多达100多个,主要集中在植物类药材。
中药材价格暴涨有的涨十倍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异常上涨,近期“反季暴涨”态势更是引发舆论关注。日前,中国之声记者走访了我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安徽亳州,调查发现当地存放中药材的冷库异常爆满,甚至冷库投资热悄然兴起,但仓储价格不降反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外行人也参与了采购囤积药材,伺机涨价。多地行业协会公开发文指出,游资炒作加剧了中药材市场的供需矛盾。上涨态势如何平抑?游资炒作,如何打击?
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
中医大夫:这种涨价对老百姓是一种伤害
记者深入走访了解到,中药材价格上涨有一个“击鼓传花”的过程。据统计,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交易的品种共有2800多个,异常上涨的常见品种多达100多个,主要集中在植物类药材。中药材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全国多地中下游生产企业,需要吃中药的患者也受到影响。
海南一家医院的中医师程华尧说:“开药的时候,处方价格就很高,有患者接受不了。处方药价格涨了,同时,有些就缺货,药也就没有了。”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多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销售价格“倒挂”,除了保证“集采”药品供应,宁愿不备货,也不赔钱生产销售。有的中成药加工企业甚至已停止部分产品的生产。
湖北武汉一家中医门诊的负责人刘杰也实际感受到了变化。“举个例子,细辛现在已涨到每公斤400元,从40元到400元,翻了10倍。黄连也从几十元涨到400元。涨价对老百姓是一种伤害。”
刘杰的患者也有自己的体会。“价格比以前涨了好几倍,还不一定买到合适药材。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以前的一副药材,比如只有30、40元,现在最少要100元。”
武汉一家药企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中药材价格上涨不仅推高了患者的用药成本,医生开处方会更慎重,价格太高的药就会选择替代品。
销售人员说:“4月份的时候当归是每公斤70元,7月份就涨到240元了。一个方子里面用当归,可能用了别的东西去代替,会影响到病人看病的效果。在涨价的过程中,有些人看到价格高,就把一些平常卖不动的产品,掺杂后再销售,对整个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二楼商户售卖的药材(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一头是患者不得不为更高价格的中药买单;另一头,中药材种植农户并未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受益。两头都未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获益,问题出在哪了?
价格异常波动 相关部门缺乏调控手段
打击囤积炒作 有冷库存抵触情绪
中国中药协会:供需失衡需加强信息引导
记者在亳州调查走访多日,当地冷库爆满,甚至兴起冷库投资热,冷库企业今年新增较多,而仓储价格不降反升。当地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商家是正常存放,而有些是几百吨、上千吨地存放,人为减少市面供应。
而在价格持续暴涨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在平抑市场价格,打击囤积炒作方面,却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亳州市发改委主任闫文昭对中国之声表示,此轮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涨价幅度之大,品种之多,肯定是不正常的,非理性的。让相关部门略显被动的是,目前缺乏平抑价格的更多手段。
闫文昭介绍:“比如大宗类商品,像肉蛋奶包括小麦等重要的民生物资,都有国家储备,而中药材也是农产品,恰恰没有国家储备。一旦出现价格波动的时候,只是等待监测报告后才会去打击囤积居奇,恰恰没有平抑手段调节市场。”
我国中药材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成本较高,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差,而炒作中药材的门槛却比较低。
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汪宗喜说:“现在的中药材几乎都是每家农户在种植,真正的公司化、规模化种植,现在在全国占比不到10%。无论从信息引导上,包括对价格的承担能力都不足。不同于其他的产品,中药材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政府和行业层面没有太多干预。中药材的涨价,3年小波动,5年大波动,10年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不正常现象。这样大规模的涨价,近30年已经有三次了。”
亳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祖光峰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对当地两个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都有日常巡查和监管,目前市场上惜售的情况是存在的,但相关交易行为还没有达到行政部门介入的标准。
祖光峰说:“发现有哄抬物价就坚决查处,而且是顶格处罚,比如一次性涨价超过50%,今天是100元,明天卖到170元了,这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超过50%以上就要查处。但是这种涨价不是一蹴而就,是慢慢涨价,今天是一个价,明天又是一个价。”
打击囤积炒作中药材行为,冷库爆满是线索之一。但如何界定货物的实际控制人,如何精准界定囤积的主观故意,相关执法部门也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碰到不少困难。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地已着手摸排冷库的情况。“库房里有本地药商存的货,还有本地饮片厂为了生产需求而备的货也在冷库里存储,还有外地药商为了在亳州销售方便也在亳州存储。而且一个品种不一定是一个人经营,比如有500吨的货,是20家企业存的。作为执法部门,我们要讲究法律证据,也在摸排,并发动业内人士投诉举报。”
据了解,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对以储存中药材为主的冷库进行了调查走访。多家冷库处于满库状态,一方面在亳州谯城区和高新区注册登记的仓库达1000多家,另一方面有的仓库竟对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走访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调查,因此走访摸排还需要时间。
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前已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目前正在配合有关方面深入调研。但对游资炒作现象,中国中药协会尚未得到确切的调查证据。
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下面反映有游资或者资本的介入,我们还没有确切调查,这是我们反对的。供需失衡经常会出现,这是一个行业特点。必须经过精准的、有计划的信息发布,指导种植、平衡市场、调节供求,这才是长效机制。我们特别主张和建议政府部门能够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加大力度,我们认为增加储备库是措施之一。除了信息指导,有确切证据请政府出手打击囤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影响中药材产量的因素
1、药材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药材的品种直接影响到中药真伪,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2、药材产地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天然药材的生长和分布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对其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此历代医家论述很多,如宋代寇宗轼说:“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3、采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对中药质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药物成分是不同的,适时采收中药材,对保证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元代名医李东垣指出:“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4、炮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加工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明代陈嘉谟指出:“凡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现代医学也通过实验证明了炮制对提高中药质量的重要作用。如当归、川芎、前胡、大黄诸类需水润切片的中药材,浸润不当有效成分随水流失,其药效就会下降。在炮制过程中,加热方式的不同、火力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都对中药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5、贮藏保管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中药质量的好坏,除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外,贮藏保管对其品质亦有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中药在贮存保管过程中受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贮藏保管不当,会使中药有效成分耗损或药材变质,不仅中药的疗效难于保证,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什么是中药材的道地性
中药材的道地性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如“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和“浙八味”(白术、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浙贝母、温郁金)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此外,安徽凤凰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新会陈皮、四川康定炉贝、宁夏中宁枸杞、甘肃岷县的当归等也是道地药材。另外许多药名前标有“关”、“北”、“淮”、“川”、“云”、“广”、“秦”、“南”等产地,这些药物大多就是道地药材。
中药产地的重要性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地。
来自道地产区的药材不都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的特点品种优良,即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有效成分含量高。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功效又能满足工业化生产。
道地药材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种地域性,或体现在药材对于特定产区的独特依赖性;或体现为其产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或是在出产地传承着精湛的加工工艺;或是药材在特定产区的产量长期保持稳定,占据着药材交易的主流地位。
中药产地顺口溜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中药泡脚,胜吃补药。
天天洗脚,胜过吃药。
早晚中药泡泡脚,延寿抗衰老。
吃遍补药,不如中药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