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
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余华在1995年前后,也就他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活着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书心得1
办公室孙晓红拿来一张书单,说是公司要求每位员工都要选一本书,看了以后还要写读后感。看着一大串书名,不知选哪一本书好,忽然《活着》两个字跳进了我的眼睛,人有时候也确实也应该想想活着为什么了,于是就选了《活着》这本书。
原以为《活着》应该是卷帜浩繁的篇幅,纵跨历史的画面。当我把它捧在到手中的时候,才知道不过是一本不足200页、32开、12多万字的小册子。同是描述一个悲惨的故事,较之《冷山》、《牛虻》相比,《活着》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放下书,很长时间过去了,那些淡淡的文字仍旧牵引着你的思想,有一种冲动和力量,不断地在心灵深处,敦促你去真实的了解自己,了解现实,了解世界,了解美好和丑陋,了解苦难与幸福。
写作手法突出了以平淡、从容的语气去叙述一段感情丰盈的故事。
初读此书,我仅看了开头的几页,接着,便被主人公坎坷的人生劫难所吸引,只顾落泪,在无尽的感动与感受中无暇去品评些什么了,我想这就是余华所乐道的为内心而写作的功效所在吧,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却字句都能穿透读者的心灵。
《活着》以尽显中国封建文化精髓的农村为背景,以主人公福贵有着封建社会公子哥一切劣迹的青年,从旧社会开始,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大跃进,文/革到改革开放之初,使其主人公的一生成为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主人公福贵一生历经了八个劫难:
第一劫:抗战时期,福贵游手好闲,败坏所有祖上留下的家当,气死父亲,病死母亲,阔少生涯结束。
第二劫:国共内战时期,彻底悔悟的福贵,在一点渺茫的希望之中刚刚要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又被抓了壮丁,当他从战场上九死一生,终于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女儿凤霞却因病成为聋哑人。
第三劫:大跃进,浮躁的年代,人民公社,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全民大炼钢,超英赶美,三年自然、人为的灾害,险些饿死,家珍落下病根,儿子有庆输血过量人为夭折。
第四劫:文/革,摧残人性的年代,变态的社会,扭曲的灵魂。昔日同生死的伙伴、县长春生被迫轻生。
第五劫:历尽苦难的凤霞本已踏上幸福之路的时候,却产后大出血不治身亡。
第六劫:一生相伴的好女人、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妻子家珍病逝。
第七劫:女婿意外死亡,全家只剩福贵和外孙苦根两人,一老一少孤单的背影。
第八劫:外孙苦根早夭,只剩下一个人的福贵。
在经历了人生如此众多的苦难之后的福贵,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牛相互体贴、相互疼爱,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只是世事变化无常,生命赋予了我们责任,现实带给我们幸福和灾难、无聊和平庸,我们在所有这些降临眼前的时候,只能抛弃惊喜或相依为生为文章的结束,并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形式叙述着自己一生的动荡和苦难,也同时影射出他一生的快乐与平静。人的一生可以窄如手掌,也可以宽若大地,如何去面对和选择要靠我们自己。
活着读书心得2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活着读书心得3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终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大跃进、文/革……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终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悲剧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看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
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赖,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著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活着读书心得4
近日,又读了一遍余华的《活着》,主人公福贵之前是地主少爷,嗜赌成性,终于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哑巴。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这本书我之前是读过两遍的。第一遍,是在初中,那时候看了只是为这样一个悲剧感到震惊,福贵先是输光家产,然后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去世,经历了一切终于活下来了,可是只剩下他一个人和一头老牛……这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大学,我又读了一遍,悲剧之外,我体会着书中人物的遭遇,每一个角色的遭遇,一个时代,一场战争,一个家庭,一个个体。
这次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这次我的感受又有些不同:福贵他是如何承受住这一次次的巨大的打击的,这得多坚强?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平时也常看到一些类似这样的新闻:有一家五口蜗居在老旧房子里,奶奶多病,孩子有智力问题,父亲伤残,只靠母亲一人苦苦支撑的,全家年收入6000元,上个月看病就花了4000元;有98年拿了50万连环创业失败,到现在卧床不起,靠妻子卖大饼鸡蛋相濡以沫的,家里却养了八条狗;也有抱怨生活压力大被一旁的母亲哂笑工作不努力的……凡此种种,世间百态,我们发现这世上不如意之人并不少。看到这些,你会不会想:为什么要这样艰难而又毫无尊严地活着,意义何在?然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些瞬间,可能也会发出这样的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恰逢这段时间我由于这样那样的一些事情,情绪有些低落,内心颇感迷茫,有时也会突然冒出这样的疑惑: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其实,余华在书的开头就给了我们答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是啊,也许活着就是活着,本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由你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赋予的。你认为事业有成是活着的意义,那它就是事业有成。你认为每天能吃一个甜甜圈是活着的意义,那它就是每天能吃到一个甜甜圈。胡适在《答某君书》中也说过,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全凭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高尚、卑劣、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我想,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续万年,在于就算生命如此脆弱,如此饱经沧桑,也要承受着,也有着咬着牙再活个几十年的强大。就如福贵,即使到最后,无亲无故,也要在田野里含着麦秸,带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来。有人说“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也许只有当所有你能失去的都失去之后,你才会发现,什么是别人无法夺走的,什么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你才会发觉,活着,才有希望!
读了三遍,每一遍感受都不一样。最开始读,只单纯的想从书中学习一些人生的经验或智慧。可是后来才发现自身的阅历也影响着对书的理解。记得杨绛先生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所以,且行且读书,且读且成长。
活着读书心得5
在当代文学史老师的嘲弄之下,我终于按捺不住,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小说——《活着》。掩卷凝神,心头涌起的难以名状的万千心绪,我想,这些心绪,就是小说里说不清、道不尽的悠长意蕴吧。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即以贯穿所有故事情节的主人公——福贵的口气来展开故事情节。福贵由福致贫、经历无数沧桑事故的跌宕命运,展现更是从一幅国共内战、人民公社到文/革时期的动-乱不平、多灾多难的社会的长轴画卷。福贵的坎坷命运,只不过是万千人民在当时大背景下的一个典型和缩影。而余华通过描绘福贵的悲惨一生,正凝练概括了那个时代人民-运命的浮沉遭遇。
震惊、痛楚、悲切、怜悯……生存时代的巨大差异,使我惊异于动荡年代底层人民生活的悲哀。福贵的命运,可以说已经沦陷到一种悲惨的极点:每时每刻,都承担着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生活对于他,可以说是太重了。沉重得连读者的心,都紧随着收缩、压抑和一次次地撕裂粉碎。这不仅是福贵一个人的悲剧,更是福贵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然而在福贵身上,我读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呐喊:
活着,哪怕生命到了最最艰难的时刻;
活着,哪怕生命只剩下一丝微茫难辨的曙光;
活着,这是剩下的唯一的选择,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
活着……
穿越小说的历史时空,回到我们生存的今天,我为出生在这个相对幸福的年代,感到自足和快慰。读读《活着》,想想福贵,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
于是,我告诉自己:要快乐地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相关文章:
6.家庭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