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

|行政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倡议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通过倡议书倡议者可以更好地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

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精选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缅怀先祖、寄托哀思的时节,为了秉承优良传统、减少环境污染、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省级文明城市标兵创建活动,我们特就文明祭祀向全市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观念,文明祭祀。

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俭祭奠,摒弃扫墓祭祖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抵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动,提倡以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祀、踏青遥祭、家庭追思等文明、安全、低碳、健康的现代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二、传承美德,厚养薄葬。

提倡长辈在世时子女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过世后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做到丧事从俭、祭祀文明,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树好形象,倡新风尚。

要移风易俗,文明祭奠,不在街道、公园、广场、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影响他人正常生产生活,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在公墓、烈士陵园等场所祭扫时要自觉遵守秩序,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到指定地点祭祀。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共青团员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做“告别陋习,崇尚文明”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引导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以文明安全形式进行祭扫、祭奠。

全市人民群众,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以移风易俗、低碳祭扫、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倡议人:

时间:

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精选篇2)

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们: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清明节是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每到清明祭扫时节,大家会以上坟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等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但这种传统的祭扫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深化文明创建内涵,营造钢都良好形象,现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一、发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观念。

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二、转变祭祀方式,树立文明祭扫新风。

树立文明祭扫观念,传承殡葬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用鲜花代替燃放鞭炮、焚香烧纸,不使用绢花等不易降解材料祭祀,以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扫等文明低碳的现代祭扫方式缅怀亲人。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营造文明低碳祭扫社会氛围。

三、崇尚绿色殡葬,促进社会生态文明。

更新传统的骨灰安葬观念,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尚,大力倡导生态殡葬、绿色殡葬,不乱埋乱葬,不修大墓、豪华墓,积极采取国家提倡的海葬、树葬、花葬、壁葬等不占土地或少占土地的新型骨灰安葬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四、珍爱美好家园,维护文明城市形象。

自觉摒弃封建迷信的祭祀方式,不在市区街道十字路口、大街小巷和社区楼院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冥物、乱放鞭炮,不使用封建迷信用品,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妨碍和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办丧事尽量不在社区、居民区搭设灵棚、吹奏哀乐,还清静于民,还文明于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实行错峰祭扫,科学合理安排祭祀。

清明节假日期间集中祭扫可能会导致短时间内人流、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拥堵程度会成倍增加。倡导广大市民科学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避开祭扫高峰时段,实行错峰祭扫,使得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六、坚持以身作则,做文明祭扫带头人。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文明祭奠、低碳祭扫,积极参与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带头祭扫先烈,带领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七、做到安全祭祀,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在殡仪馆、各公墓等祭祀较为集中的场所,在祭祀时要听从管理部门安排,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秩序,严防火灾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尽量少驾或不驾私家车,以减少车辆拥挤。驾驶机动车辆出行时,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自觉遵守祭扫秩序,增强安全意识,严防事故发生。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缅怀、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人怀念之情,用文明行为扮靓钢都,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引领时代文明新风,为推进鞍山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倡议人:

时间:

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精选篇3)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清明寒食好,春来百花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在这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推进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新风,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有序,我们特倡议如下:

一、倡导殡葬改革新风。

今年是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的第二个清明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树立殡葬新风,文明治丧,简办丧事,不借丧葬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二、倡导祭祀革命先烈。

结合“美丽凤冈文明行动”,突出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积极参与为革命先烈扫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网上祭英烈”等活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青少年学生要把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和对亲人的思念,化为爱祖国、爱家乡的浓厚情感,化作岗位做贡献、社会做奉献的实际行动。

三、倡导科学文明祭祀。

人人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崇尚科学,摒弃封建陋习的祭奠方式。提倡鲜花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等现代式祭扫活动,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祭拜逝者的哀悼之情。

四、倡导安全环保祭祀。

清明期间,正值人流和车流高峰,交通拥堵。广大干部群众应科学合理安排祭祀时间,自觉做到不在山头、林地、墓地烧纸焚香;不在交通要道两侧、景区及水源地等处建坟立碑和焚烧冥纸。在公墓祭扫时要听从地方政府服务和管理部门安排,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五、倡导厚养薄葬美德。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坚持从俭治丧,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骨灰寄存等生态葬法,不乱埋乱葬,不修大墓、豪华坟,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共同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广大市民朋友们,推动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祭扫,传播凤冈好声;传递凤冈正能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的推动者和倡导者,过一个文明、生态、平安的清明节,为助推“美丽凤冈文明行动”做出应有贡献。

倡议人:

时间:

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精选篇4)

鞭炮纸钱换成鲜花,香烛白酒换成心愿卡和黄丝带,这样的祭扫方式即将普及。我市自20__年起,每年清明、冬至期间将在瀛上墓区内实施禁鞭禁燃。燃放鞭炮、烧纸钱是一种不文明的祭扫方式,既污染城市空气,又带来垃圾和噪音污染,甚至造成火灾隐患,禁止鸣放鞭炮、焚烧纸钱应当成为每位市民的自觉行动。

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的宣传也做了许多年,市民大多清楚其危害,但祭扫陋习依旧存在,主要还在于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在传统祭扫观念下,不少市民认为只有烧纸钱、“别墅”、“轿车”等“实实在在”的物品才是对先人真正的怀念;而爆竹越长越响,祖先对后人的福泽就会越发深厚,这根本还是迷信、功利和攀比思想在作祟。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思想观念已经发生转变或正在转变的'市民而言,看到身边祭扫陋习依旧,受从众心理驱使,也会随波逐流。其实,清明祭扫不是趋利避害,而是为了缅怀先人,寻找归属感,传承祖先的文化和文明,从而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开拓进取。手捧鲜花同样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又为环保低碳作了贡献,弘扬了文明新风,何乐而不为呢?

摒弃传统落后的祭扫方式,就要提倡文明祭扫风气,以新风涤旧俗。这就要求从党员干部做起,率先垂范,引导市民走上文明祭扫之路,最终形成良好祭扫新风尚,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023文明过清明节倡议书精选(精选篇5)

全省广大公民:

清明节是我国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为让文明过清明节成为广大公民朋友的自发追求和自觉行动,使今的清明节成为一个文明健康、内涵丰富、节俭环保、安全有序的节假日,我们倡议:

1.过一个健康的清明节。积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倡导参加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迎春健身,陶冶情操,培育科学健康的节日生活方式。

2.过一个节俭的清明节。积极弘扬庄重、简朴过清明的良好传统,倡导“简祭”、“薄祭”和“居家祭奠”、“网上祭奠”、“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新的祭奠形式,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使清明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

3.过一个绿色的清明节。积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通过植树、种草、献花和诗赋、写祭文、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托哀思,同保护清洁卫生、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清洁明净于清明节。

4.过一个平安的清明节。积极确立安全和谐的意识,倡导平安出行、文明祭扫,遵守治安管理秩序,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路线,不违规用火,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节日环境。

浙江省文明办

浙江日报

__月__日

    35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