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作文3篇

|德龙2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西游记读后感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读后感:篇一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西游记读后感:篇二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他真是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老先生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而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的丑陋和厌恶。相反地,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又可爱。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西游记》是经久不衰的大作,能让众多读者百读不厌,它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神话小说的巅峰,不愧为我国四大名着之一。

  《西游记》描写了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在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确是一个天真浪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西游记读后感:篇三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主角团队”是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组成的。这四个人个个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唐僧意志坚定,孙悟空法力无边,猪八戒挑担子,沙和尚牵马。因为有他们的团结协作,扫清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很明显,孙悟空一定是人的心。在第一回,悟空去别处拜师。但如果在这里仔细看看,不难发现,他师父须菩提祖师住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和“方寸”都是心灵的别称;而“斜月”就是“心”字下面的卧钩,“三星”就是“心”上面的三点。并且,管住孙悟空的咒语叫做“紧箍咒”,又名“定心真言”,定住心灵的咒语,这心,不就是指孙悟空吗?

  唐僧,就是人的肉身,他几乎没什么自己的主见,全听两位徒弟的,一个是心灵,一个是魔鬼。心灵约束着肉身,让他不要乱跑;魔鬼怂恿着肉身,让他出去走走。但可悲的是,大部分时间,“肉体”听从了魔鬼,而不是心灵。不然,每次被赶走的,是悟空,而不是八戒呢?

  比如在第五十回中,悟空去化斋,临走前变在地上画了个愿,反复叮嘱唐僧不可走出来,否则会有大难零头。悟空走后,八戒变按捺不住性子了,要求出去。可唐僧竟然听从了那无厘头的建议,随同八戒出了圈子。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被妖精抓了。

  佛教与道教

  而佛教在书里,就有截然不同的境遇,虽也是被大闹天宫所惊动,但被如来佛一个巴掌就拍在了五行山下。佛教和道教中,同样是最高地位的如来佛和玉皇大帝,在吴承恩眼中,却有天壤之别。

  《西游记》给人们的启示不仅仅是坚持不懈,团结一心,而是有许多隐喻在其中,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书中的另一番天地。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一个人的团队

  如此难以分割的团队,正如一个完整的人,身上的一切都难以切除。如果就这样想,把师徒四人都看成一个人呢?

  而这八戒,可以看做人心中的魔鬼:欲望。回头看看,便能看见,每次打退堂鼓的都是八戒。它贪吃,好色,每次吃东西都是“大口吞咽”,且在书中几乎没提到他吃饱过,且他一见到美女就动心,在路过西梁女儿国时,八戒还差点留在那里不走了。难怪作者吴承恩在写书时,总要给猪八戒加上“呆子”的称号呢!

  沙和尚,是劳动力。他听从着团队的一切指示,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来没有一丝抱怨。他却缺一不可,如果没了他,就没人来干拿行李,牵马的苦力活。但却如同傀儡,没有个性。从来没有参与过团队的“思考问题”。

  作者吴承恩在这里,一定是想表达什么。没错,只要没了心的管束,也就是自我准则,便被冲昏了脑子,改为随着可怕的欲望乱飘。但只要这样“飘”一会儿,就得要受到惩罚和磨难。

  《西游记》中,一直存在有两种宗教:佛教与道教。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玉皇大帝是“最高统治者”,地位与基督教中耶稣的地位一样高,可谓是受尽人间香火。但在《西游记》中,道教人物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昏庸无能,一直猴子,居然把“最高统治者”给打得忧心忡忡,还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哪吒三太子与托塔李天王。

  道教是比较“老土”的宗教,佛教是更为“流行”的宗教,吴承恩写这部书时,将他的这种看法也表现了出来,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喜欢改革换新的态度。


    2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