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10篇

|福萍

灾害来临,在抗洪抢险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身影奋起拼搏、冲锋在前,他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相关内容。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10篇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1)

汛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的暴雨导致河湖水位猛涨,我国南方多地进入防汛的关键时期,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灾情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共产党员就奋战在哪里,党组织吹响了冲锋号,共产党员就要在群众最需要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灾情最危重的地方,主动担当、敢打头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党员扼守的地方成为防汛抗洪最坚固的生命防线,让党组织凝聚起防汛抗洪最坚固的“堤坝”。

筑牢担当堤坝,“党组织就是主心骨”。面对狂虐泛滥的洪水,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高耸在防汛抗洪第一线,就像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竖起的一面面旗帜,群众看到鲜艳的党旗就看到了“主心骨”,就看到了摆脱危险的希望。所有无私无畏担当的背后,都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缩影。汛情当前,各级党组织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防汛减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当先锋、挑重担、作示范、勇争先,全面落实防汛抗洪、救灾减灾、恢复生产各项措施,将开展防汛抗洪工作作为检验“__、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大考场,作为考察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担当精神、为民情怀的主战场,积极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切实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

筑牢责任堤坝,“越是艰险越要向前”。面对狂虐泛滥的洪水,一支支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越是艰险越要向前”的职责使命。主动担起责任的背后,更是党员干部兑现“以人民为中心”承诺的生动体现。面对汛情,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强现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守土尽责、奋力抗灾,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堤”,开展“党员联系户”等方式,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组织党员群众严防死守、加强轮流值班、监测预警、堤库巡查、应急处置等,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团结带领群众奋战在战胜洪涝灾害的第一线,影响带动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灾害、渡过难关。

筑牢能力堤坝,“守护群众硬核力量”。面对狂虐泛滥的洪水,无情地淹没农田,围困村庄,受洪水威胁的群众正等待着抢险救援,也许迟一步就会造成一个生命逝去。可以说,特大洪涝灾害的背后不仅考验着人民群众的应急抗灾能力,更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防汛抗洪的能力,我们必须有“硬核”力量应对自然灾害。各级党组织努力提升防汛抗洪能力,通过召开动员会、重温入党誓词、写请战书等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和战时“动员”;制定防汛救灾应急预案,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演练,做好汛前干部应急能力培训;制定防汛抗洪工作制度,引入使用防汛抗洪先进技术设备,提高抗灾救灾的工作效率;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关心关爱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始终保持防汛抗灾期间高昂的士气,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身救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发挥优势,不断提升防汛抗洪期间水利、电力、交通、通信、应急管理、物资保障等应急保障能力,以万全准备之“不变”应洪涝灾害之“万变”,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组织群众妥善进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2)

由于强降雨,内蒙古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的K396次列车被迫停在北京门头沟区落坡岭火车站,落坡岭社区的居民们熬粥、煮挂面、切咸菜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被困乘客,目前列车乘客包括列车工作人员皆平安脱险。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是一件“天大的事”,落坡岭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难关的坚强力量,同样也绘就出风雨赶考路上坚持人民至上的“最美画像”。

坚持人民至上,以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在“风雨大考”中根植人民,踏踏实实绘就“惠民生”的忠诚画像。列车滞留后,现场“乱成了一锅粥”,一名刚从外运送物资回来的女乘务员勇敢地站了出来,“大家千万不要拥挤,不要发生任何危险,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已经接近哽咽的声音发出了真诚的“肺腑之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暴雨、汛情面前,各级党员干部要闻“汛”而动,靠前指挥,要做到“险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蹚水逆行,筑起一道洪水冲不垮的坚强战斗堡垒,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为“人民至上”筑牢坚实堤坝。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真心换真心,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与困难,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得到群众拥护。

坚持人民至上,以滴水穿石的为民恒心,在“同甘共苦”中依靠人民,兢兢业业绘就“暖民心”的担当画像。安家庄站、落坡岭站最后一批滞留旅客,已经乘坐转运客车顺利抵达北京丰台站,一路上,列车员安抚大家,乘客自觉将食物留给孩子,武警战士徒步抵达现场发放物资……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党员干部理当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要有大担当,在群众最需要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更要有着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群众一日不脱贫,我就一日不离岗”的敢战誓言。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顽强斗志、务实作风投入防汛救灾,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打好汛期“预防针”,织密筑牢防汛“安全网”,把“人民至上”的情怀谱写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人民是天、人民是地”,我们必须时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想着人民”融入到诚心做事、恒心解难中,更好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没有做不成的好事,解决不了的难题。

坚持人民至上,以勤则不匮的为民决心,在“无怨无悔”中造福人民,时时刻刻绘就“解民忧”的奉献画像。“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让K396乘客饿着”,这是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一句庄严承诺,更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为了不让乘客们受饿,社区仅600余名居民在自身条件已经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把家里所有的应急物资都拿了出来,对于K396次列车的乘客来说,人民子弟兵带他们走出了困境,而落坡岭为他们遮风挡雨。风雨无情,人有情。应对“汛期大考”,无论前方有怎样的“洪水猛兽”,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弘扬“抗洪精神”,与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护山河,要层层压实“责任链”,不仅要担责,还要履行职能,才能拉紧“防汛链”,拿出万全准备,以“不变”应对洪涝灾害之“万变”,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答好人民至上永恒答卷。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3)

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已进入防汛抗洪关键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必胜信念、坚持团结一心、坚守为民情怀,筑牢防汛抗洪的“红色堤坝”。

坚定必胜信念,“打稳”坚实地基。地基是堤坝下方起支撑作用的结构,对于堤坝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根基,必胜信念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的地震、洪涝、干旱,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战胜灾害的人间奇迹。当前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在大汛大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必胜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打造坚实、稳定的“精神根基”。

坚持团结一心,“焊紧”坚韧钢架。钢架由许多钢筋焊接而成,是堤坝的“骨骼”。一根钢筋用力就能折弯,但无数钢筋焊接成的钢架,那便是稳定坚韧的支撑体系。“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在灾害面前,只有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凝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要加强防汛工作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切勿各自为战、顾此失彼。同时根据不同情况,一线干部要冷静分析、果断处置,决不能贻误战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视灾情为命令,同心协力、紧密协作,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广大爱心组织和热心群众,在防汛一线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坚守为民情怀,“浇注”坚固水泥。浇注水泥是堤坝成型的关键环节,是堤坝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充足的原料是浇注成型的重要保证,为民的情怀则是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1998年抗洪期间,李向群同志随部队奔赴抗洪前沿,并在一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岁。为民情怀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在危急关头,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及时转移疏散面临洪水威胁的群众,全力救治处于危险境地的群众,重点安排好生活困难的群众,用实际行动“浇注”守护人民群众的“红色堤坝”。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4)

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武警官兵、志愿队伍、社会各界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纷纷在防汛救灾中身先士卒,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全力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诠释了中华儿女舍己为人、为国为民的慷慨奉献精神!

救灾前沿,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大堤”。“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防控期间,解放军第一时间逆行前往武汉战疫中心紧急开展救援;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战场,又是消防官兵直面熊熊烈火,救民层层脱险;如今的防汛救灾硬仗,面对多地持续降雨,被冲垮的桥梁,淹没的车辆、房屋……还是人民解放军直面暴洪,顽强突击,不惧生死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抗击洪水中的他们用身体搏风斗浪,用生命构筑钢铁堤坝。人民军队的命脉,植根于人民这片丰厚土地中,人民子弟兵每一次冲锋陷阵的征战,都是军人本色的彰显;每一次全力以赴的战斗,都是人民军队崇高宗旨的践行。

防汛一线,党员干部用初心之魂筑起“红色大堤”。防汛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暴雨还在持续,人民仍旧心忧。此时,正是考验党员干部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的时候,越是险情时刻,越能检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凸显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们深入到防汛一线,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当抢险救灾主力军排头兵;他们守护在群众身边,舍身忘己、废寝忘食,团结带领群众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姿态,用党员干部的初心信念和使命担当死死顶住狂风暴雨的冲击,牢牢把群众护在身后,构筑起一道道无坚不摧的“红色堤坝”。

救援后方,志愿队伍用团结之力筑起“温暖大堤”。暴雨如注,汛情告急,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来势汹汹的洪水击不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抗灾决心。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广大志愿者自建志愿服务队,冲锋在防汛战场、坚守在救灾一线、服务在群众周围,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男同志分秒必争协助疏泄洪水、转移受灾群众,女同志不分昼夜为安置的群众送爱心盒饭、发放应急物资、做心理辅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自然灾害,“红马甲”和“迷彩服”从不畏惧,他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放在第一位,不断构筑起一道道无坚不摧的温暖大堤,为受灾群众带来了一份份感人肺腑的温暖真情。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5)

暴雨肆虐,江河猛涨。一波波洪峰凶狠地扑击着长江大堤。刚刚进人初夏时分,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不期而至。数百万军民紧急动员,砒柱中流,百十个日日夜夜连续作战,舍死忘生。“严防死守!人在堤在!”这是广大军民的铿锵誓言。

严防死守!人在堤在!多么有力的八个字。我的眼前,由此浮现出了一个词语:坚守。

时下,“坚守”不常被人提及了,人们所追逐的甚为流行的是“潇洒”和“酷”。坚守,也一度因其内容的缺失而显得乏力与艰难,以至有时听起来就如同马车时代那样遥远。

跨世纪的我们,担负着时代重任的我们,对于常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承前启后”,却时常显得有些禁受不起。处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我们所面临的境遇以及选择都是空前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更多地外在表现出了浮躁和轻狂的情绪。同样前所未有的一种状态是:很多事物在我们面前已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我们不曾遭遇过父辈们的上山下乡,也不可能如同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那样以拥有芭比娃娃为一大快乐。在这种“夹缝”之下活着,就有着许多空白地带需要我们去逐一填补,我们直觉地发现时间的不够。于是,对于坚守,我们所接受的角度逐渐缩小,甚至近乎于空洞,几乎已忘掉了它的意义所在。

在不知不觉间,“坚守”被我们搁置起来,这种人为的忽略和“放弃”使我们逐渐变得墉懒不堪;并且,我们可以心安理得、轻而易举地列出一大堆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正因为这些,我一度悲观地认为能够坚守的人已如大熊猫一般稀少,稀少而让我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事实是坚守着的人群并没有走远,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希望工程到抗洪抢险,从固守清贫辛勤耕耘的园丁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子弟兵,我无疑看到了坚守的存在,并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的撞击。

那么,坚守什么?对于我们的父辈,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多余,然而于我们—在太多选择前放眼四顾举步维艰的我们—面前,它的的确确是一道严肃的需要你静下心来思量的人生命题。

当然是坚守信仰坚守理想。我并不怀疑在我们的心中都潜在着的那份抱负,只是,坚守的同时就意味着坚强的毅力和艰辛的付出,我们必须也应该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困难、打击到来之际惊慌失措。

坚守,一个想起来就热血沸腾的词;坚守,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精神所在;在坚守的背后,我看到我们伟大的民族巍然屹立。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6)

近期,南方连降大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多地汛情牵动人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刻不容缓。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各地应该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洪责任,保障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住群众美好家园,筑牢抗洪防汛的“铜墙铁壁”。

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灾难无情人有情,要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派驻工作专组,深入灾区一线,做好受灾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物质调配等救助工作。要根据受灾情况,科学设置安置点,紧急调拨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了解群众生活所需,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协调各救灾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细落实,维护好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洪水侵袭,房屋被毁、财产受损、人员被困、家人失联等由洪灾带来的问题始终让受灾群众心“悬着”。要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后的心理安抚,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和人民关切,及时发布防汛预警信息,提高预报精准度,保障群众通信畅通、供电安全。对投亲靠友、临时安置的群众,要加强联系,做到有效沟通,做好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和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安抚。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做好灾后重建政策宣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受灾群众放心、安心,坚定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群众重建家园。

保障人民群众“病能医”。严峻汛情又遇新冠疫情影响,防汛减灾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全力保障灾区群众有病能及时就医,保障医疗救治卫生安全,要切实加强临时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调集优质医疗资源,保障急救、抢救绿色安全通道,全力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最大限度确保因灾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权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确保灾后卫生防疫到位,防止出现疫情风险。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确保受灾群众的身心安全。

保障汛情预警“有防范”。当前防汛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强的责任感,绷紧弦、全力冲,严阵以待,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瞄准防汛风险点,下足救灾“绣花功”。各地区要根据江河湖库地理环境、水文监测和降水情况,精准施策,做好防御预案,克服侥幸心理,增加实地演练,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在防汛准备、监测预报、水工程调度等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堤段应加强巡查防守,预报预警应及时发布。压实防汛责任人制度,确保预警到位,转移不落一人,确保险情抢早、抢小。细化工作、做足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和政府秉持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四保障”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一定能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好群众的美好家园。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7)

“四周沙袋要垫高一些,中间再垫一层鹅卵石,等到流出来的水变成清水,就代表这个泡泉被堵住了。”7月18日一大早,天渐渐放晴,但是高涨的河水还是让人心高悬。在江西进贤县信西联圩六0圩上,三里乡雷家村党支部书记雷慈生带着几名年轻党员,来到一个刚刚处理好的泡泉地点,开起了“板凳工作会”,手把手地传授防汛经验。

说起“板凳”工作,此前曾看过一篇关于“板凳文化”的文章,说的是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打交道的“艺术”。坐在老百姓端来的小板凳上,与群众拉拉家常,距离自然就近了,办起事情来也就顺了。而在抗洪救灾中,江西进贤县信西联圩三里乡雷家村党支部书记雷慈生的“板凳工作会”,不是进村入户打交道,而是一种抗洪一线的指导与坚守,一种最接地气但又最具实效的工作方法。要开展好抗洪一线的“板凳工作”,还必须积累经验、敢于担责、具有恒心,才能凝聚起抗洪防汛的磅礴力量。

积累“经验”,才有“板凳工作”的资本。著名作家谈歌在微型小说《桥》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在洪灾中镇定自若,有序指挥群众撤离而自己和儿子牺牲的老支书形象。这篇源于真实事例的小说告诉我们,抗洪抢险光靠“勇敢”是不行的,更要靠指挥有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新闻中的老支书雷慈生的“板凳工作”,把党支部搬到圩上作实打实的“指挥”,靠的是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党支部的作用就是正确指挥、凝聚力量,“领头羊”经验足了,就有了“板凳工作”的资本,指挥起来的镇定自若、事半功倍。

担起“责任”,才有“板凳工作”的定力。这里所说的“板凳工作”,并非就是只坐在板凳上指挥别人,更重要的是担起那份“责任”,时刻关注灾情的动态。面临鄱阳湖发生倒灌的严峻形势,雷慈生每隔2个小时就会带着防汛队员一起巡堤查险;晚上,如果碰到突发险情,他总是第一个带着队员往前冲,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这种坚守抗洪抢险第一线、尽职尽责的行为,才是“板凳工作”应有的内涵。能够担起这份“责任”,才能具有“板凳工作”的定力,将洪灾中的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具备“恒心”,才有“板凳工作”的坚持。“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今年汛情发生后,雷慈生第一时间把党支部搬到了圩堤上,在驻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这“临时党支部”就是开展“板凳工作”的最佳载体,必须具有“洪水不退,我们不撤”的“恒心”,才能有不知疲倦的“坚守”。在这一过程中,支书雷慈生除了亲自指挥外,还经常组织召开简短的“板凳工作会”,向队员们传授各种应对险情的窍门,有时还把石块当“板凳”,大家就着石块,席地而坐听经验传授。通过这样的坚持,抗洪防汛才一路向好。

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应当多学“板凳文化”,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而抗洪防汛中的“板凳工作”,其实就是阵地上的“党支部”,不仅是领导更接地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便于躬亲指导,随时把握动态,传授防汛经验,激发党员和群众的抗洪斗志。像老支书雷慈生这样的“板凳工作会”,开得及时而极具含金量,为抗洪防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样的“板凳工作”,是适时解决问题的样板,在其他工作中也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8)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身处防汛救灾第一线,要认真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努力打好防汛救灾攻坚战,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闻“汛”而动,当好防汛“预警员”。面对汛情,监测预警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唯有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第一时间发现上报汛情险情、落实防汛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处防汛救灾最前沿,做好汛情监测工作责无旁贷,要随时评估汛期形势,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河流水位变化以及上游地区汛情信息等情况,对汛情变化时刻保持警惕,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准备,避免被突发情况打个措手不及。要深入一线监督检查,全面摸排地质灾害易发区状况、河流堤坝洪水防护能力以及沿河居民房屋隐患等情况,及时报上级党委政府,为防汛工作统筹安排、合理摆布提供决策参考。要坚持党员干部分片包靠责任制,对危险河段、重点河道、敏感水域,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24小时轮流值守,确保汛情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为防汛救灾赢得宝贵时间。

传递“汛”息,当好汛情“宣传员”。越是危难时刻,越需要一锤定音的声音和有力的舆论引导,把党的声音准确及时传达到每位群众耳中。要利用广播、网格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宣传阵地,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汛情信息,对网络谣言、错误信息及时澄清纠正,帮助群众消除恐慌不安情绪,保证民心稳定、社会稳定。要梳理防洪防汛安全知识,设立党员应急救援电话,以明白纸、联系卡等方式发放到每家每户,增强群众应急避险意识,提升群众的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群众遭遇危险时能及时求助。对于遭受洪涝灾害侵袭的地区,要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以组织的关爱温暖驱散洪水的冰冷阴寒。

“汛”速出击,当好战汛“先锋员”。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防汛抢险是一场不容失败的战争,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是战场一线的军队、战士,必须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坚决打赢汛情“保卫战”。要充分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力量,争分夺秒做好河道堤坝的修缮加固、重点河段疏导排水、隐患点人员转移等工作,切实做到防早、防小、防患于未然。要详细制定应急预案,规划好汛情发生后人员转移的路线、方式,提前做好后续的安置与保障工作,准备好救生衣、橡皮艇、沙袋等防汛物资,纯净水、食物、帐篷等生活物资,为防汛抢险提供坚实后勤保障。要组建党员防汛救灾应急救援先锋队,随时整装待命,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冲上去抗洪救灾、疏散救援群众,将放党旗插在防汛救灾的最前沿,让群众看得见旗帜、找得到组织。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9)

6月份,四川省剑阁县进入炎热的夏季,也到了多雨的季节,近段时间,全县普遍遭遇特大暴雨,雨量集中且短促,引发的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抗洪防汛工作迎来了一次年度“大考”,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要抓的头等大事。剑阁县公兴镇的党员干部闻“汛”出击,向险而兴,在抗洪防汛一线留下了一道靓丽的“倩影,书写了一段动人故事。

看他,靠前指挥、详查灾情,在抗洪防汛一线扛起守护群众安全的大旗。他就是公兴镇党委书记蒲向荣,曾经在县应急管理局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安全工作无比“过敏”,一生信奉的“安全无小事”的人生理念促使他在工作路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曾经说过:“只有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地信赖你”。从6月7日以来,蒲书记县上开完后,就马不停蹄地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防洪抗汛工作之中。防洪抗汛工作调度会上有他的身影,群众家中排水解内涝有他的身影,慰问受灾群众商户有他的身影,清杂去乱工作中有他的身影,冒雨督导检查工作中有他的身影,留下的一道道“倩影”,道不尽的是他对老百姓的感恩之情,诉不完的是他对群众的爱护之意。一幅幅图片,一个个事迹,无不在告诉我们信仰是他前行路上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

看他们,听从号令、闻“汛”而动,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总有一批人,他们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默默付出着,他们不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只要组织一声令下,可以抛弃一切,立即开赴“前线”,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燃烧着一切,奉献着所有。他们只讲奉献,不认私利,群众的生命安全超越了个人的安危,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基层镇干部,当收到组织召唤的命令后,微信群里回复的一个个“收到”刷爆了屏幕,这一刻,时间仿佛凝结,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当组织的一声令下,个人生命安危都是可以抛之脑后的,但抛弃的是个人的“私利”,留下的却是“信仰”和“担当”。“只跟自己讲责任,不跟组织讲条件。”这句话诠释了这一切。他们到所驻村,地毯式排查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村干部及时撤离受灾群众,宣传防汛安全知识,耐心劝导不配合群众。年轻干部自发成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不惧泥泞和危险,深入滑坡、泥石流等危险之地,抢险救援,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以感人的工作实绩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看他们,守土尽责,守护家园,用汗水与青春浇灌这片热土。有人说村干部就是一台“行走的电脑”,还有人说村干部就是一本“活百科知识全书”,无论是把村干部比喻成“行走的电脑”,还是“活百科知识全书”,都是对村干部详知的赞誉。诚然,要论通晓全村各户基本情况,莫过于朴实的村干部,他们以全村事为己事、以带动全村致富为己任,在促进全村社会事业发展中抛洒青春和热血。用无愧于乡亲抒写生命华章。在镇党委、政府防洪抗汛工作安排部署后,18个村的村组干部深感责任重大,灾情紧急,立即落实防洪抗汛工作,利用“村村通”广播点对点向全村村民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走访全村地质灾害检测点,详尽排查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及时向镇应急办报送受灾信息,安排专人24小时守护漫水桥、监控有崩塌安全危险的堤坝,冒雨核查全村房屋倒塌面积,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对地基塌陷的村组道路设置醒目提示牌,组织精干力量、工程机械排淤抢险,了解受损农作物面积,抚慰疏导受灾群众脆弱心灵。他们、是他们,乡村振兴工作中离不开他们、环境保护工作中离不开他们、人口普查工作离不开他们,防汛抗洪工作中还是离不开他们,他们的辛勤和付出,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不断淬炼、涵养成我们民族不屈的脊梁。

弘扬抗洪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征文(篇10)

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汛情就是命令,防灾就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无情“风雨”面前彰显党员“担当”,坚决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在无情“风雨”中彰显政治“担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汛情面前,考验的就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闻“汛”而动,勇敢逆行。风雨中、堤坝上,蹚水沟、爬土坡……面对汛情洪水,一个个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成为抗洪抢险一线最温暖民心的风景。而这,正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把防汛抗灾作为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现实检验,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将防汛抢险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担负起抗洪抢险救灾的政治责任。

在无情“风雨”中彰显责任“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险关头豁得出来是共产党员的担当“本色”。灾情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共产党员就奋战在哪里,党组织吹响了冲锋号,共产党员就要在群众最需要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抗洪信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防汛抗灾各项安排部署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落实防汛包保任务,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群众思想引导和转移安置等各项工作,坚持第一时间抢险、第一时间救灾、第一时间转移,带领人民群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做最美的“逆行者”,当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守护者”。

在无情“风雨”中彰显为民“担当”。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防汛救灾第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是最响亮的声音,最有力的集结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无疑仍是我们战胜汛情、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当前,汛情灾情仍然严峻,抗灾救灾任务仍然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必胜决心,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厌战情绪,始终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主动到灾情最严重、任务最艰巨、挑战最巨大的地方去,到险情最危急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9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