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怎么回事
根据惯例,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新年的第一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上一年全国人口数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怎么回事,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怎么回事
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据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也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即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人口数量对家庭和国家的影响
1.造成公众普遍问题。
人口增长会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2.造成失业率高的局面。
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有经济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迅速下降,而非国有经济无法吸收国有企业的全部下岗职工,失业率必然上升。
3.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
人类侵占其他物种领地,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其他物种的减少甚至绝灭等。会使大自然受到破坏,造成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减少等。
4.造成人们饥饿贫困。
目前,由于粮食的增长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人均粮食提高很少,甚至减少(现在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人均粮食约360千克,如果人口再增长10亿,有多数人就会得不到足够的粮食。
5.造成教育失衡的现象。
人口增长太多会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分配,财力、物力难以满足增长的人口需求。
人口规模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达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5月11日,对于被外界贩卖已久的人口焦虑,国家统计局再度给出肯定答复。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但总体规模仍较大,并且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63.35%。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记者,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会结束,而是会转型。
人口变化意味着什么
人口与经济密切相关,对于中国来说人口问题尤为重要。中国近四十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其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核心因素是改革开放使得人口红利转化为生产力,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劳动力供给充足,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国长期保持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
“经济减速并不是看到这次普查数据才得出的,近几年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他称,人口规模变化对经济影响会比较慢,比如今年GDP增长6%左右,明年5.5%,再接下来降到5%左右,然后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年来看变化很小,但拉长时间看变化还是挺大的。就像回看十年前,我们的GDP增速还是10%以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人口机会需要经济条件的匹配,只有当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人口机会相匹配,才能够把人口的机会激发起来,转变成经济的红利。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劳动力近乎于无限供给,而且价格非常低廉,形成了很好的人口机会;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引进大量外资,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这二者的匹配使得我国依靠高劳动参与率收获了第一次人口红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原新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不会消失,而是会转型。要将这样的人口机会转变成红利,需要经济的转型。我国经济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而要转变为依靠资本密集型、金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劳动生产率,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中,更多依赖的是劳动力的素质,也就是人力资本。因此,人口机会会随着人口转变发生转型,收获人口红利的手段和条件也会转型,未来的人口红利将由高劳动参与率转变为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