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的成功故事
在人生中,我们都在朝着目标前进,明确自己的目标会更加容易取得成功,那么哪些成功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明确目标的成功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明确目标的成功故事(一)
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
明确目标的成功故事(二)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点评:
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更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
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目标,而绩效目标就是一个具体的,有明确衡量标准的目标,比如在四个月把跑步成绩提高1秒,这就是目标分分解,绩效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比如在第一个内提高0.03秒等。
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巨大的。
明确目标的成功故事(三)
美国人布芬年轻的时候,生性懒惰,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人们认为这个人因为生活在富裕之家,养成了浪荡公子的习性,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了。面对人们的指责,布芬决心痛改前非,立志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一番事业。人们对他的志向只是付之一笑。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布芬决心首先改掉爱睡懒觉的毛病。为了使自己早起,他要求佣人在每天早上六点以前叫醒他,并必须保证让他准时起床。只要任务完成的好,佣人就可以额外地获得一笔小费。
但是,当佣人叫醒他的时候,他却装病不起来,还生气地骂佣人打搅了他的睡觉。当他起床后发现上午十一点了,他又大发雷霆,训斥佣人没有及时把他弄起来。这样一来,佣人决意拉下脸来,强迫他起床。
一次,布芬赖在床上,无论如何也不肯起来。佣人立即端来一盆凉水泼进了他的被窝,这一办法立刻见效,并且屡试不爽。在佣人的督促下,布芬终于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从此,他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到午后两点,又从下午五点工作到晚上九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十年来从未间断过。后来,他完成了巨著《自然史的变迁》,成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作家。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在好习惯的滋养下,一个人可以由脆弱变得坚强,由颓废变得振奋,由失落无望变得充满希望,最后,一步步走向成功。
每到节日的时候,朋友之间总是喜欢互送祝语,“祝您心想事成!”其实那只是一个良好祝愿而已,也不能算错,实际上世界上哪有心想事成的美事啊。要是有那种美事,谁都不去拼搏奋斗了,坐在那儿想就行了呗。所以,要想事成,必须通过艰苦的努力养成各种好的习惯。
一个人在养成好的习惯的过程,同时也是改掉不良习惯的过程。不能改掉不良习惯,优良习惯也养不成。比如说,我们在养成好的习惯的同时,必须改掉懒惰、依赖、散漫、马虎、自私等不良习惯。而且改掉不良习惯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必须时刻警惕不良习惯冒头。因为不良习惯不是改过一次就永远不再回来了,它就像一个罪恶的幽灵,时时刻刻窥测时机准备返回你的大脑,妄图主宰你的一言一行。
一个人要改变不良习惯是很难的。比如说,让一个烟瘾很大的人戒烟,就等于给他上刑一样,他会感到抓心一样难受。一个人要想改变不良习惯,必须从思想上给他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要让一个不喜欢学习的人每天去学习,他会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到了快要考试的时候,他就有了压力,考试不及格怎么办?如果考得好的话可以拿奖学金,对以后找工作就业都有好处,面对恐惧和诱惑双重影响,他就会逼着自己改变不良习惯,因为他思想上有了动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才会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比如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想当个科学家,那么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甘于寂寞,奋力拼搏的好习惯。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就是想过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那他就会养成懒惰、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坏习惯。
可以说,正确的人生目标决定你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正确的人生目标决定你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说,我们要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看了“明确目标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