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励志故事读后感
在职场中闯荡的我们如果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呢,励志的故事中也许能找到解答也未可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职场的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职场的励志小故事(一)卢璐:穷养没有格局,富养淘汰出局
秦敏来上海出差,正好赶上小长假,多呆一天和我小聚。
我们约十点在她酒店大堂见。我快到的时候,收到她的微信说,临时有点工作,让我直接去她的房间,她给我留着门。
我进去的时候,她开着电脑在打电话。
她的N+2的领导,要求交一个报表,她在指导下属做。秦敏交代的很仔细,还从正面,反面,侧面,里外里的去讲,我估计她下属是个新手。
等她终于工作完,回过头来,很抱歉地说,“让你久等了。”
我说:“没关系,你还有点当师傅的作派,讲得又清楚又仔细。”她笑笑说:“丽丽是个小海归,三月刚入职。人聪明,见过世面,有很多想法,我看到她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我。想培养她一下。”
我们吃完饭, 秦敏收到了丽丽的PPT,她打开,眉毛就拧了起来,又给丽丽打电话,把错误指出来。我在旁边听着,有一些细节是刚才交代过的,连我都记得。
过一会儿,丽丽把改好的PPT又发过来。秦敏的脸青了,因为还有错。
秦敏其实是个暴脾气。她劈头盖脸地把丽丽骂了一通。其中有一个错误,秦敏没有交待过,丽丽觉得委屈,和秦敏争辩起来。
秦敏说:“的确,这儿我刚刚没有说。但是,当你发现了问题,你为什么不能问问我呢?如果什么都要我说,我自己做更省力,要你干吗?”
秦敏让丽丽去改,气呼呼得挂了电话。交表的时间要到了,她想了想,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另一个下属,小苹。
这次通话很简洁。秦敏说:“N+2要一个表,丽丽做的差不多,但是有些地方要改,你改好给我。快点,急。”
过了一会儿,丽丽和小苹的表都交了回来。丽丽和小苹都把错得地方改好了。小苹还简单备注另外两个问题,让秦敏注意,是错了还是她就想做成这个样子?
秦敏把小苹做的表发了给领导,摇着头:“你看这差距?”
小苹和丽丽年龄差不多,同一批招进公司。丽丽是海归,学历看起来辉煌。而小苹是农村孩子,没出过国,大学就开始做兼职,工作经验多些。
开始工作,小苹上手快,很仔细,有脑子,也肯用脑子。有时候,秦敏想不到的问题,还能给她提个醒儿。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这个周,秦敏交给小苹另一个工作。她也有点吃力,但是能够按照着公司的意图,独立思考,独立推进,有问题及时反馈,真的分担了秦敏的工作量,让她轻松不少。
丽丽英语流利,穿衣服也洋气,带着去拜访客户,穿着套装给客户讲PPT,很能提升公司形象。
丽丽见过世面,有格局,常常想出有新意的点子。可是就现阶段来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支撑,自己凭空想出来的点子,有点异想天开,没有实际可行性。到了真正做事,丽丽眼高手低,常常出错,而且还受不得委屈。
公司不是学校。学校,要交钱,而公司是付钱。公司出钱雇人,要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开着美丽的花,但是填不了自己的坑的萝卜,这是一件让上司们非常恼人的事情。
物以类聚,秦敏当时决定录用丽丽,就是觉得丽丽很像当年刚从法国回来的自己,是一只踌躇满志的小菜鸟。
秦敏在心中一直觉得,丽丽只是缺少工作经验,她亲自带丽丽,花时间给她讲,给她纠正。希望她可以迅速成长,独挡一面。其实秦敏心中挺看好丽丽。
可今天现在看来,丽丽差得根本不是一点儿,而是太远。
从小被富养大的丽丽,早就习惯自己是被特殊照顾的那一个。她根本不觉得秦敏花时间带她,指点她,是一种培养。每次工作被秦敏挑出错误的时候,马上用自己的机灵劲儿,给自己辩解。
丽丽从生下来,都是别人帮自己安排好一切,妥妥滴。需要她自己处理的问题,那是在选择范围以内,被预留好的,让大小姐有点可以骄傲的资本。
所以在真正工作中,丽丽没有自己去思考分析的意识。就像是今天的错误,她明明已经看到了,因为秦敏没交代到,她就没有多问,就留在原地。
丽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她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大事的人,整天踌躇满志,希望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决策性的事情。她就像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没有会走之前,就想去跑去跳,被禁止之后,就说委屈,发脾气。也真的是让秦敏头疼。
在我们这个拜金而功利的时代里,富养代替了穷养,成了社会主流的育儿理念。
拥护富养的人认为,富养可以帮助孩子们抵抗物质诱惑,提升自身眼界和格局,在起跑线上就开始朝着精英的目标前进。
穷养被大家唾弃,因为穷怕了的人,就被永远钉在穷人的十字架上,缩手缩脚,小农意识,受穷一辈子。
可是今天在人人不屑穷养的情况下,却总还有一些人坚持穷养。
长江集团李泽钜曾经说,小时候,他和弟弟非常怀疑,父亲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钱?
李嘉诚自己也讲过,有一次他去看在留学的李泽钜。国外的路很窄,前面有一个骑着破自行车的年轻人,挡着汽车的路,很危险。等车超过去的时候,李嘉诚才发现那个骑自行车的人是赶着去麦当劳打工的李泽钜。
可是如此苛刻的教子方式,绝对不是唯一。
穷养和富养,其实是和父母本身拥有的财产数量和拥有的财产时间有重要的关系。越有钱,有钱越久的家族,越穷养孩子,零花钱自己赚,勤工俭学,生活刻苦。
被生活匮乏的父母穷养大的人,因为穷怕了,总想要拼命得富养自己的孩子,用孩子童年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倾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本来就是做父母的本能。所以在今天,富养变成了主流,每每谈到穷养的话题,总是被一群人唾弃。
到了今天,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去分析这个问题。因为从实际操作方式来说,无论富养和穷养,都应该分成两大类,精神的和物质的。
这样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明白,有钱如李嘉诚的富豪们所贯彻的穷养,并不是真正的穷养。他们是在物质穷养,但是精神富养。
而且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平民父母们的富养,也不是真正的富养,而且物质富养,精神穷养。
今天养孩子,所谓的物质,不仅仅是买个衣服,买个玩具。送孩子去上天价的补习班,夏令营,也是一种虚拟的物质。总之一句话就是,父母们倾尽所能,超出自己自身能力,给孩子们最昂贵的生活,给孩子制造出“你是太阳”的人生。
这样的孩子,像是一个衣着华丽,素质良好,但是饭来张口,习惯被追捧的傀儡皇帝,也许有格局,却没有执行力。
孩子总要长大,要脱离家庭与学校,走入社会,从零做起,与人竞争,赢了才出人头地。
在职场上,真正到了拼格局的优势的阶段,那至少已经过了海选,一试,二试。职场不相信眼泪,在格局之前,都是一些谨小慎微,朴实无华,需要耐心,细心,枯燥,察言观色,甚至吃着苦,受着委屈的付出。
人到中年,我遇见了越来越多的人生。
我见到过出身贫寒,因为自身格局的局限,无法继续上升的“凤凰男女”。可就人生本身来说,就算没有今生没能大富大贵,但是他们至少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努力,上升到可以自给自足的中产阶级。
我也见过很多抓着一把好牌的孩子,却因为眼高手低,在社会上撞的七荤八素,满眼金星,心中索然,退出职场,吃着老本过日子。要知道,古往今来“怀才不遇”是一种最可悲的情绪,陷进去就是一辈子。
这才是真正的差距。
也许富养在十年,二十年前,社会观念还没有如今天这么开放的时候,是有现实生活意义的。可是在今天,富养,尤其是物质上的富养,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正面影响大得多。
抛开有意识的“富养”,以今天的经济条件,试问还有多少妈妈,会给孩子们哭穷,会有意不去满足孩子们的意愿?
为人父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已经完全改变,穿的体面,吃得丰盛,出国旅行,兴趣培养,都已经成了日常支出,而不是有意去花钱。
所以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下,还再继续鼓吹富养,尤其那些一味从字面上把富养解释称为“物质富养”的父母,富养对孩子,真的是弊大于利。
穷养也许会导致孩子没太有格局,但是富养会让孩子,再用到格局之前,先淘汰出局。
故事的最后,我们路过一个书店,秦敏进去给小苹选了几本书,作为假日临时补差的嘉奖礼物。
每个人都有一个伤痕累累的原生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硬伤和局限,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将来。自我的塑造和修炼,只要自己有意愿改变,格局可以重建。
关于职场的励志小故事(二)永远还有一种“笨办法”:勤奋与坚持
一直觉得有个同事很牛。
每次要检索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把那些自以为是“技巧”的路径,变着法子试来试去,常常也不奏效。但他几乎每次都能及时精准地把合适的信源链接来。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你都是怎么查到的呀?有什么特殊的工具或者数据库吗?
“呃……”他被我这么问也是一愣,“就是百度里地毯式地搜,一个一个打开看。”他摊摊手,“其实,我刚工作的时候也问过别人这个问题。对方的回复是笨人笨办法,挨个翻着看呗。”
我突然发现,原来,像我这种不聪明还总懒得放下“身段”去用“笨”办法的人,才是真的笨。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技巧、方法、路径?有些东西,只能靠踏踏实实的“笨办法”来解决,那些太过聪明的人,往往是在寻找各种“聪明办法”的路上徘徊不定、浅尝辄止,走几步看不到前方就掉头回到起点。
君不见,各种“套路”早就瞄准了人们追求这些“聪明办法”的心理:
“××学习法,30天让您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心灵培训班,连接宇宙能量,解决内心烦忧。”……
这些“大忽悠”吹得天花乱坠,就像传说中的“武林秘籍”,不管是阿猫阿狗,只要能得到它,不用多久,即可威震江湖。
在小说之外,可能吗?去翻看一天的报纸和网站就能知道,上当的人比比皆是。
说这些,不是说寻找“聪明办法”不重要。所谓“聪明办法”,就是一种规律和技巧。的确很多事情,能通过分析规律找到“窍门儿”,四两拨千斤从而事半功倍。但是,很多事情,单靠寻找一些技巧是行不通的,而且靠技巧所能节省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总有一些过程,怎么也无法“快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巧能发挥作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练习、辛苦推演和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就像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在纸上永远成不了好将军,在图书馆里怎么也造不出卫星。
我们学了那么多技巧、那么多方法,却常常漏掉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所谓的捷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得了这些“聪明办法”。如果在寻找技巧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不要轻易断言“此题无解”。
别忘了,永远还有一种“笨办法”,那就是,勤奋与坚持。
关于职场的励志小故事(三)院士坐二等座走红,敬业的路上越走越宽
近日,在高铁二等座上,一位衣着朴素,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笔纸修改校对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短短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引来了八千多转载、五千多评论、十余万点赞,一时间成为了网络评论的热门人物,这位老人是78岁的老院士刘先林。
刘先林院士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被誉为测绘界的“工人师傅”。刘老一直致力于航空摄影测量理论与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作为顶尖科学家,刘先林老先生的敬业精神和俭朴生活得到网友们的纷纷点赞,称这才是民族的脊梁!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同事说,“蹲在马路牙子上干活,这就是刘院士!”几十年了,不管是在飞机上还是高铁上都在工作,一直是刘院士的常态。
想起年的时候,水利部的专家到我们工地上搞质量安全巡查,我们那个项目很多都是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而且都是斜井隧洞,坡度陡,高差大,最深的一个隧洞高差240m左右,相当于80层楼的高度,受结构布置的影响,上下通行都靠人脚走路。
隧洞施工的时候,洞内的空气质量也不好。平时就是我们20多岁的小伙子单边爬一个隧洞都要歇好几口气才能爬上来。
那次检查现场,一行的专家里,有一个水利工程施工的老专家,在隧洞施工方面经验非常丰富,是业界的权威人物。当年他70多岁了,我们担心老人家上下隧洞身体吃不消,别再弄出点什么事就麻烦了,所以都劝他不用下隧洞了,让年轻点的专家下去看看就行。
老专家拒绝了我们的好意,执意要下去,他说:“我这辈子就干这行的,好不容跑这么远来看一趟工地,到了现场不到掌子面去看看,算怎么回事?这么复杂的地质条件,不亲自看一下实际情况,到时候专家组出的巡查意见怎么能对症下药……难道你们有什么猫腻不想让我看到?”一席话把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得没法再劝阻老专家。
我们陪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下隧洞,老人70多岁了,行动却一点不比年轻人差多少,一路走,一路用地质灯认真勘察每个施工的细节,到了掌子面,亲自爬到洞渣上查看围岩的地质情况……这种敬业的精神感染了我们很多在场的年轻人。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在行业里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羡慕他们荣耀无比的权威地位,也想有一天成为一言九鼎的人物,却没看到成功光环背后的敬业和付出。我们有没有认真审视过自己,工作中有没有真正做到“敬业”二字?刘先林院士、那位老专家,还有无数没有宣传报道出来的各行各业老一辈先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这些职场年轻人:敬业才是工作中取胜的法宝!
只有当我们带着敬业精神走上职场之路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以前认为崎岖不堪的那条路,会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宽阔。
敬业的路上并不拥挤,愿我们都能向这些老前辈们学习,走上一条敬业的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