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强降雨后4类疾病高发

|倩愉

受到洪水威胁时,应按照预定路线,就近、有组织地迅速向山坡、高地、高楼、避洪台等地转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谨防强降雨后4类疾病高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谨防强降雨后4类疾病高发

谨防强降雨后4类疾病高发

手足浸渍

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人群,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指、足趾间。

治疗方法: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扑粉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也可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

皮肤癣病

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易造成各种癣病多发。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真菌外用药膏如克霉唑软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

雨水泛滥促进了蚊虫滋生,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

治疗方法:对于丘疹性荨麻疹,外用炉甘石洗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等。

湿疹瘙痒

多发生于双侧下肢,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

治疗方法:可采用局部外用硼酸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还可口服清热祛湿解毒的中药。

脓疱疮

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小水疱,很快疱内的液体变得浑浊,疱也变得松软,能看见明显的液平面。

治疗方法:可外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百多邦等,可口服清热解毒祛暑的中药。

毛囊炎

卫生条件差加上气候潮湿,大量出汗,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容易发生毛囊炎。

治疗方法:症状较轻的毛囊炎,应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等。

胃肠道传染疾病

暴雨、洪灾后,水源受到污水、粪便、动物尸体污染,夹杂大量污染物,且气温高易致食物变质,未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比如,感染性腹泻(特别是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重度脱水或肝功能衰竭。

呼吸道疾病

洪灾时多有受凉、淋雨,劳累致抵抗力下降,加上灾后人群集中管理,易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戴好口罩可有效预防。

洪涝灾害后有哪些卫生防病措施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灾后要彻底清理的室内外环境污泥、垃圾,改善卫生条件,埋葬好死亡动物尸体、疏通沟渠、填平洼坑,清除蚊、蝇孳生地,有目标地进行消毒(如喷洒灭虫剂),防止蚊蝇大量繁殖和传播疾病。

2、清理与清洗饮用水系统: 对受洪水损坏的自来水设施要抓紧修整,蓄水池、水井要掏洗干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家庭水缸可投放漂白精片或明矾进行杀菌、沉淀,可请有关卫生单位帮助检测,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向群众宣传,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预防经水传播的疾病。

3、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与家庭饮食卫生: 洪水过后将转来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洪水期间保存的食品也易霉变,临时性摊点也常不注意卫生,所以要强调吃鲜饭菜,吃煮熟煮透的食品,禁止受洪水浸泡变质的食品上市,禁售溺死的畜、禽肉类。

洪涝灾害卫生应急措施有哪些

1、建立灾后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乡政府与卫生院实行疫情、行政双值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受灾地区在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在各安置点要建立疫情监测点,主动搜索疫情,加强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腹泻病以及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乙脑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等重点疾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开展饮用水消毒和饮食卫生管理,防止水源性、食源性疾患发生。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把饮用水消毒措施、药品落实到每家每户,保证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的安全卫生。对地面水井以及分散饮用河塘水、小沟水地区,要想方设法把饮用水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对集中式供水要强化净化消毒处理,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要在场镇点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熟食和卤菜的监督检查,防止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清理和消杀。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蚊蝇孳生地及鼠类栖息场所,加强防蚊蝇、防鼠措施,消灭蚊蝇鼠害。对水淹地区和居民住宅、厕所、垃圾点、临时住所等地全面实施药物喷洒消毒和卫生处理。洪涝灾害后,要组织人力物力认真清理垃圾、杂物、清除污水坑洼,及时清除污泥、人畜粪便、腐烂植物和动物尸体。全力消除导致疫病发生的隐患。

4、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人员,首先集中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灾后易发生疾病的预防知识讲解,然后让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各安置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向群众宣传灾后易发生疾病的预防知识,重点宣传环境卫生、饮水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和饮用水消毒、环境消毒等具体方法,促使群众自觉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遇到水灾如何自救

1.在野外,突遇洪水来不及转移时,要就近向山坡、高地、楼房、避 洪台等迅速转移或爬到高大的树上等候营救。

2.遇到洪水时,不要沿着水流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 要轻易涉水过河,如果非过河不可,尽可能找桥,从桥上通过;假如无 桥,不要选择最狭窄地方通过,要找最宽广的地方通过。过河时,最好用 竹竿或木棍试探一下河水,沿反水流方向前进。

3.在室内,洪水到来之前,要关掉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时间允许的 话,赶紧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楼上,如时间紧急,可把贵重物品放在较 高处,如桌子、柜子或架子上,以免水浸。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要采取 必要的防御措施,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如旧地毯、旧毛毯都 是理想的塞缝隙的材料。

4.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退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 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尤其是生活在偏僻地区的人,一旦交通受阻,救援 人员难以快速赶到,所以必须准备饮用水、食物、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 用具,还要携带火柴或打火机,必要时用来生火。

5.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或者洪水迅速猛涨,应立即爬上屋顶、楼 房高层等暂避。此时,要收集一切可用来发求救信号的物品,及时发出求 救信号。

水灾中主要应预防什么疾病

1、伤寒

伤寒是伤寒沙门菌经过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是因为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的,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伤寒杆菌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奶制品、肉类食品中可长期存活。

起病比较慢,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以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危及生命。

2、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呕吐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发热等症状。

3、钩端螺旋体病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其病原通过动物的尿液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在水中生存长达数月,人接触了疫水就会被感染。治疗不及时,会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四肢酸软乏力、眼结膜充血,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甲肝、戊肝

甲肝、戊肝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的。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

甲肝、戊肝易感人群不同,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戊肝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甲肝、戊肝发病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厌油等症状,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者肠胃炎。一般几日后退烧,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肝区疼痛等。

5、食物中毒

灾后气候潮热,卫生状况差,细菌容易繁殖,人群吃进了被细菌或者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6、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感、浑身无力等表现。

    62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