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哲理故事

|小龙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成长也是必不可免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总有充满哲学的人或事陪伴着我们成长。对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成长的哲理故事的相关范文,以供参阅。

  成长的哲理故事篇(1)

  我有一个朋友,家境比较富裕,也很少受苦。刚进大学的时候,她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也一直认为自己能够实现。后来她才发现现实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样子。她英语4级没过,兼职做了几天,人家就嫌她专业知识不过关,辞退了她。更要命的是,她的男朋友另结新欢,离开了她。

  于是朋友便感觉非常痛苦,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她一度想到了自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其实是在痛苦的道路上行走,快乐只是达到成功彼岸的刹那。成功过后,接下来又是另一个起点了,又得面临新的痛苦。如此循环不息。

  我想,朋友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对待痛苦的态度错了位。把痛苦无限扩大,就会陷进泥沼里,甚至会觉得生活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人一旦万念俱灰,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你把痛苦无限缩小,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道路上的一个台阶,看到了,攀过去,它便成了你走向新高度的基石。

  记得有个作家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其实痛苦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要想在一生中有所作为,就得学会坦然面对痛苦。也唯有在痛苦的磨炼中才能健康、快速地成长。

  成长的哲理故事篇(2)

  前天,我的心情稍微有一些不平静,就像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圈圈的小涟漪。起因,是简单的。十年前的一个同事王某,给我打电话,约我聚一聚,谈谈心。我们曾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有那么点相见恨晚他乡遇知音的味道。

  老朋友在一起相聚聊天,天南地北,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这位老兄现在是某某房地产公司(比较大,有一定的知名度)的销售总经理,年薪四五十万,公司分配房子,配车配司机,年薪待遇都令人我辈羡慕的要死。当说到我还是一个民办学校的穷酸老师,工资每月两三千块,活得窝囊。我承认,我和王总相比,真的就是天壤之别,没法儿比,没有可比性啊。也许王总春风得意,也许是确实高兴喝多了,酒过五巡菜过八味之后,开始对我的工作生活现状进行即兴评判,说什么你这种心态的人就该受穷,你过于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远大志向,你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你的一辈子,甚至你的孩子,有点瞧不起你,以你的才能不应该过得这么糟糕……

  喝着人家的五粮液,吃着人家的鲍鱼龙虾,看在这桌酒菜的面子上,我强忍着心里的怒气没有发作。我只好嘻嘻哈哈、哼哼唧唧、皮笑肉不笑地硬撑着。王总可能平时训斥手下员工形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恶劣习惯,把我这个老朋友也当成了他的手下职员吼骂起来。要知道,桌子上一起吃饭不是两个人,而是五个人,还有三个王总带来的朋友呢,我的心里老大的不痛快,这也太不给面子了吧?!我只好站起来,说,今天前列腺突然很疼,要去看医生,谢谢王总的垂爱,我走了。我转身就下楼了。至于你王总的面子,对不起,我无法再忍耐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我骑着电动车,心里确实有些愤愤不平。我想明白了,人家今晚是向我显摆今天的奋斗成就和人生的辉煌,恐怕叙旧只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幌子罢了。我刚到家,王总就打来电话,我没有接。响了三次,我都没有接。我心里说,伟大的王总,我们的朋友关系到此结束了,你以后也不用找我当观众听众了,抱歉,我没有时间和心情听你那狗屁奋斗历程。

  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发财享乐,可以灯红酒绿;我可以小富即安,可以看小说品人生;你可以鸡犬升天,飞黄腾达;我可以安贫乐道,采菊东篱下。不要用你的所谓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不要用你的所谓的生存哲学来评判别人,很简单,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独特的,你没有资格对别人的生活品头论足、说三道四。

  我的生活方式适合我自己,你没有权利,没有资格鄙视我。

  成长的哲理故事篇(3)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孩子,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走……终于走了过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碰壁,不摔跟头,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过来人”的“拦路癖”,无非是想让后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人性的发展,却无视这些,它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不会因为长者的经历,而废除后来人的成长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

  这是规律。

  所以,明智的长者,会在叮咛之余,微笑着关注这一切的发生与结束。

    52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