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哲理故事

|小龙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情节生动、内容精炼的哲理小故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因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成长的哲理故事的优秀例文,以供各位参考。

  关于成长的哲理故事篇1

  穷山沟里的孩子整天满山疯跑,玩的自由自在,渴了喝点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晒太阳,无忧无虑。

  城市里的孩子整天电视电脑,玩的网络游戏,喝了和可乐,累了都舍不得离开电脑一会,精神萎靡。

  有一天,一个栏目组分别选上了穷山沟里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想做一个测试,测试孩子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会有什么不同。

  他们把城市里的孩子送到山区,把山区里的孩子送到城市,也就是把俩孩子的生活环境调换一下,调换期限是七天,在这七天里看看谁先能适应彼此的生活。

  穷山沟里的孩子来到了城市对什么都很好奇,他不懂电脑,但是他很好奇,很快他便学会了电脑上的游戏,玩会了以后却不再兴趣很浓了,接下去他用剩余的时间去探索其他没有玩过的东西,每一样都去琢磨都想去尝试,七天下来他感觉时间过的很短暂,余味未尽。

  城市里的孩子来到穷山区第一天就哭了,他觉得这里的环境太差了,被子脏啦吧唧的,吃的是粗茶淡饭,完全没有娱乐的东西。他真不懂这里的孩子每天都玩什么?郁闷的他每天都站在村口的大树旁等待着节目组的车来接他,连看大山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他觉得这七天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等他们恢复了原状,穷山沟里的孩子变了,他不再疯跑而是去认真的学习,他说:“城里很好,我要努力去学习,把我的家乡也变的和城市一样。”

  城市里的孩子一回到家马上坐在电脑前,心里惦记着他的游戏还差多少要升级了,怎么把这几天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栏目组的人问他“大山里就没有一样吸引你的东西吗?”

  城市里的孩子头都不回地说:“破山,光秃秃的有啥呀?我可再也不去了,连个电脑都简直太落后了。”

  关于成长的哲理故事篇2

  一老僧下山云游时,见到迎面走来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精神萎靡、拎着个洒瓶的年轻人。

  老僧上前问道“小施主为何这般狼狈?”

  年轻人说:“我现在已经是碰得头破血流、四面楚歌,刚刚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了这瓶酒,准备去找个没人的地方喝完酒就结束我自己的生命。你说我狼狈不狼狈。”

  “阿弥陀佛!老纳没看到你头破血流,没听到四面楚歌,却看到你正一步步远离那本该属于你的财富而去,实在为你可惜!”

  年轻人双眼一瞪大声说:“出家人不打诳语,明知道我穷得叮铛响还来启笑我,你就不怕佛祖怪罪于你么?让开,我不想听你的劝戒。我还要早点到阎王爷那里去求他让我来世做个富人呢!”

  老僧闪身让在一边说“施主如此执迷不悟老纳也不想多说了,只是可惜了你那么大一笔财富哟!阿弥陀佛!”

  年轻人见老僧说得如此肯定,不禁停下脚步问:“既然你知道我有一大笔财富,你为何不拿走偏要告诉我呢?”

  老僧说:“我也曾有过你这样一大笔财富,可惜我没珍惜它,让它从我身边悄悄溜走了。我是不忍心看着你重蹈我的覆辙所以才想告诉你。”

  年轻人半信半疑地说:“真有这样的好事?那你快告诉我,我的财富在哪里?”

  老僧缓缓地说:“你的财富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和你形影不离,你一不留神它就会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等到溜完了,你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您说得有点玄,我听不明白。麻烦老师傅还是直接了当地告诉我吧!”年轻人恳求着说。

  “呵呵,你慢慢悟吧。悟到了你会脱胎换骨,受用一世。悟不到只能怪你命该如此。阿弥陀佛!”老僧说完转身走了。

  年轻人看着老僧的背影,慢慢地咀嚼着他说过的话。

  突然,他把手里的酒瓶朝空中一扔大声喊道:“时间!老师傅说的财富是时间!是呀,我还年轻,我还有的是时间从头再来,我为什么要走绝路呢?哈哈哈哈!”

  关于成长的哲理故事篇3

  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放在午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一个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取牛奶,使客人们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

  这个故事说明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钱多时再来救济穷困的人是错误的,应该把握时间,及时来作,否则不就和那个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一样吗?

  关于成长的哲理故事篇4

  笨人吃盐  从前有一个笨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吃起来味道就觉得很好了。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就已这样好吃,那麽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这样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盐,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里吐出来。

  这个故事说明修行人适当地节量饮食,少欲知足,是对於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一般外道宣传,矫枉过正,索性提唱不进食,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断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结果影响身体,困饿而死,对修行却一点儿没有益处,这是错误的。那种作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蠢的举动。

    52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