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
新消息!有关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6日表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系统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当前正值毕业季,教育部将努力跑出就业加速度,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
教育部将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
国新办6日就“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举行发布会,邓传淮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作出如上表述。
邓传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23届我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全力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就业工作进程。“促进行动”概括起来就是“六个着力”:
一是着力拓展就业岗位。指导各高校有针对性地访企拓岗,挖掘更多岗位,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保持校园招聘热度和毕业生参与度,提升招聘供需的匹配度。
二是着力加快招录进程。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录。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社区专项”等基层项目。会同卫健部门首次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
三是着力做好政策宣传落实。编发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和各地促就业“政策地图”,开展政策解读,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充分知晓并用好政策。
四是着力优化指导服务。加强对尚未落实岗位毕业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抓紧组织各类实习见习活动,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尽早落实去向。
五是着力做好重点帮扶。指导各地各高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项目,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正在举办“宏志助航”等专场招聘,欢迎毕业生参加。
六是着力做好离校“不断线”服务。教育系统将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到三个“不断线”,即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与人社部门做好接续,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大学生毕业就业渠道有哪些
1、校园招聘:大部分大学都会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或就业指导中心了解招聘信息,并准备好简历和自我介绍等材料参加招聘会。
2. 互联网招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互联网招聘人才。学生可以通过各大招聘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招聘信息,并通过在线申请或发送简历的方式应聘。
3. 公司官网:一些知名企业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学生可以直接在公司官网上申请职位或发送简历。
4. 个人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家人、亲戚、朋友等个人关系来了解招聘信息,并通过推荐或内推的方式获得就业机会。
5. 自主创业: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通过开办自己的公司或个人品牌来实现就业。
刚毕业的大学生适合的职业
1、房地产销售
这个说实话起点真的不高,甚至不需要你有什么学历,只要能言善辩,能够与客户很好的沟通就可以啦。还是很锻炼人的,不过只要你好好干,能力强的月薪一万两万都不是事儿。
2、律师
这个相对就比较专业,需要考律师资格证,同时,工作压力也很大。但是,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薪资也很高。好的律师,都可以称得上小富豪了。
3、IT程序员
程序员是一个枯燥无趣的工作,整天就是和电脑代码打交道,专业性极强。但是工资待遇却很丰厚,即使是刚毕业的专业人才,工资也是高于大多数行业。一二线城市的IT程序员年薪几十万是普遍现象。
4、人力资源管理师
现代企业管理越发规模化,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越来越吃香,好的管理者会给整个企业提升更高的层次,同时,好的从业者也很稀缺。
5、建筑设计师
在设计领域,建筑设计师的薪资是设计师行业的佼佼者,房地产越炒越热,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师人才稀缺,他们的薪资也应运升高,年薪百万大有人在。
大学刚毕业怎么选择工作
以兴趣为向导,而并不是一定要找跟自己兴趣完全相符的,因为非要强求完全相符的话,估计也很难找到工作或者创业项目。
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兴趣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比如减小你的工作或者创业的压力,分解你的工作矛盾,缓和你的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大学生,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上班的每天就想着早早下班,而睡觉前一想明天还要上班,就异常痛苦。创业的,想着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啊,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这样日积月累非生病不可,很多人就会变成工作的机器,行尸走肉,工作成了自己的顽疾,难以去除。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出路
1、大学生毕业可以考研深造。读研读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在毕业生大部分都有读研愿望,以便获得更多的职业选择权,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读研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选择更合适的研究方向,甚至读研可以跨专业。
2、大学生毕业可以考公务员。也就是考编,通过选调生、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行政单位。用人单位逢进必考,大学生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有充足时间学习,大学生考编制优势明显。
3、大学生毕业可以进入各种企业上班,这也是很多毕业生的一种选择。可以进入央企、国企、私企和外企。央企、国企相对轻松,可能待遇稍微差一些,随着工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好。